【项目背景】
2018年8月8日,一个值得400万肇庆人民铭记的日子,因为这一天广东省第十五届运动会将在这里举行,新规划的肇庆新区将作为比赛主场馆。
据悉,为了省运会的顺利开展,保证肇庆新区供电可靠性,需将220千伏端布甲乙线、110千伏布桂线、110千伏州基线、110千伏鼎桂线等5条电力线路迁改入综合管廊,其中包括新建220千伏电缆管廊双回路径总长约6.5公里,新建110千伏单回路径总长约9公里。该工程横跨肇庆新区规划的中心地带,地面涉及到新区核心配套项目的建设,任务异常艰巨,但留给电力线路迁改入管廊工程的建设时间只有短短的90天。
这是变电第一分公司高压电缆班的首个综合管廊内电缆施工工程,电缆班“地下特工”们凝心聚力,攻坚克难,与时间赛跑,与技术“死磕”,用他们的方式诠释体育精神,感受“竞技”带来的魅力。
拿项目上下齐心
2017年8月,为了拿到这个项目,公司上下都非常重视。在撰写标书之前,多次组织考察现场,了解工程难度,进行一系列的科学评估和分析。挑战与机遇并存,电缆班班长谢建礼很珍惜这次任务:“因为拿下它,对我们建班历史不久的电缆班来说是一次难能可贵的历炼机会。”
在收到中标通知书的时候,适逢寒潮侵袭,好消息却像是冬日里的一把火,温暖了所有参与筹备的同志。他们来不及平复激动的心情,撸起袖子马上干,着手做各项准备工作。技术人员开始撰写施工方案,科学安排工程进度;管理人员开始调配工程骨干,组织复测现场,预定机具物资;业务人员开始与业主单位协商土建交安时间,与设计单位洽谈施工细节,一切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着。
因为这是省运会配套重点工程,不仅需要保证安全和质量,同时也存在工期紧的严峻问题。面对这一矛盾,谢建礼是这么回答的:“我们是提前介入,主动帮业主解决问题,帮业主分忧解难。比如考虑分析电缆的管廊施工存在的潜在问题,业主没想到的,我们提前提醒他。”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只有做足准备,才能保证在规定时间完成任务。
做项目全力以赴
进场后,工程人员在技术层面上,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提供切合实际的施工方案,避免在工期紧的情况下,因安全质量、物资到货等问题而受阻停工,为持续有效施工清扫了障碍。
电缆班全员以及分公司各队抽调的骨干共计60人已在大年初四就已全部到位,坚守着“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使命,初五便开始匍匐进入管廊
为什么这么说?谢建礼介绍,综合管廊是包括水、电、煤气等的综合仓,是未来城市建设的发展趋势,既美观又便利;在经济效益上,仅高压电缆入廊一项就能为肇庆新区腾出大量土地,用于建设商圈、住宅、人工景观以及省运主会场体育中心等,创造直接经济效益上亿元,可极大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开发价值;此外,还有利于保护生态,形成集约化、多功能及可持续的城市地上、地下空间综合利用体系;对电网运行来说,一是方便了检修维护、巡查;二是保障了供电可靠性,管廊全部在地下有专用通道,会减少短路的事件,避免了不同情况的误操作、误碰线导致的短路现象,可规避风险;三是确保了电网运行稳定性,可避免大量不可控的人为或天灾导致的运行故障。
深知重任在肩,“道阻且长”,电缆班全员日出而作,日落而未息,日均穿行地下5公里,为完成27段126盘电缆敷设的目标向前向前……在敷设电缆时,他们从开始的两天放一条电缆的初尝试,进而是一天一条,到现在甚至能够一天半放两条电缆;在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的蛇形布置时,平均8人一组,布置难度因地形而异,最快5天完成一段。全力以赴,朝夕必争,才能完成担负的重大使命。同志们都知道,支撑他们的不只是使命,还有科学的施工方案和有效的现场管控能力。
借“双创”提质增效
肇庆新区工程是高压电缆班自成立以来承接的首个电缆管廊工程。电缆班以“双创”为突破口,创新管理思路,创新施工技术,实现电缆施工管理的优化和电缆施工技术的突破,最终打造省运会标杆工程。
在施工管理上,充分利用精益管理理念,结合施工实际,持续改善施工流程,综合制定多套方案。首先是细化分解每日工作形成日报,涵盖任务分工、工程进度、存在问题及处理情况、物资到货情况等内容,既方便内部情况跟进,又能为各方协调问题更新准确信息。其次是设置地上监控指挥部,此次电缆管廊施工现场内装设了20个摄像头,可让每个关键位置得到统一的工作指令,有效保障施工工机具及材料的安全。第三是综合制定多套方案,包括人员配置方案、施工方案、应急方案等。
在电缆施工技术上,大量自主创新研制的敷设辅助装置都运用在工程中,包括液压全自动放线架、蛇形敷设装置、自适应装置等,提高人机工效。同时通过精益管理与施工流程的有机结合,成功改良了传统方法存在弊端,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补短板厚积薄发
目前,电缆班已具备电缆敷设、接头制作及故障查找的技术能力,在近两年的工程中均顺利完成任务,但距离全方位树标杆的目标还是有一定的距离。分管电缆班业务的变电第一分公司副经理黄清运理性的认识到:“我们行不行自己说了不算,而应该体现在每个工程顺利完成上。”
因此,他们坚持安全第一、质量为先的原则,在技术里寻找突破,在管理中实现加速,在人员上形成合力。凝心聚力,攻坚克难,与时间赛跑,与技术“死磕”,用他们的方式诠释体育精神,感受“竞技”带来的魅力。下一阶段,电缆班将在提高技能、创新技术的同时,重点培养管理思维,逐渐转变成为公司需要的复合型团队。因为他们在实践中认识到,只有厚积薄发,才有补齐短板之日。
“地下特工”的小确幸
相比在普通电缆沟敷设现场来说,在综合管廊内敷设电缆,工作环境是极好的了——在明亮的管廊内,有不到3米宽的水泥过道,施工空间相对宽敞。但是,肇庆新区的综合管廊电缆敷设,是与地面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同步的:道路、桥梁、楼房、公共场所等都在尘土弥漫的同一片天地中慢慢成型。而地底,是大部分尘埃的归处,在管廊内穿行的地下特工自嘲成了“吃土”少年,每天的防雾霾口罩都蒙上了2mm厚的尘土。尽管如此,他们还是有许多的小而确切的幸福瞬间,用以洗涤心灵的雾霾,互勉互励。
让我们回顾下记忆定格几个令人感动的时刻吧。由于这次工程工期短,期间还跨春节假期,大部分人的平均休假时间仅有屈指可数的5天,但是现场仍需要有人留守看工地,协调安保问题。
“要不是谭而来主动请缨,可能留下来的就是我了。这几个月,我母亲一直住院,都没有好好去照顾她,幸好回去了几天可以孝敬一下母亲。”谢班长感慨道,“在放假前,徐子浩就悄悄组织我们一班兄弟,说回到家之后给他录个春节祝福小视频,在大年三十的时候发给他,还有张勇文身体刚刚恢复,完全有理由提前休息,却依然初四回来上班了,这些都让我觉得很感动。”
“谢谢你们!太有心了!没想到,真的没想到。”谭而来在看到视频后,在群里激动地发微信。项目部食堂师傅绞尽脑汁均衡营养搭配,一周有三天会精心用传统滋补的食材熬制靓汤,确保大家有充沛体能。还有好多小事,在他们的心里,没有明说,只有会心一笑。
这群特工,不是特别能“吃土”,而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敢担当,特别敢创新,他们用奋斗去诠释幸福的定义,工作的使命。他们与省运会健儿一同“竞技”,向更高、更快、更强的目标奋进。
圆满落幕
经过73天的奋战,“地下特工”提前完成了110千伏布桂线、110千伏州基线、110千伏鼎桂线等三条线路的所有施工任务,并分别于4月9日、10日、22日全部成功送电。4月22日22时端布甲乙双回路线试验全部顺利通过,标志着肇庆新区电缆工作的主体施工任务基本完成。4月29日,工程全线成功投产,届时该项目将会为省运会其他配套设施的有序开展提供可靠保障,也为肇庆新区的经济发展注入强劲的“动力”。
至此,高压电缆班的“地下特工”顺利完成了这次任务,身处砚都的他们只来得及研墨,挥笔为这座古老的城市增添华彩,却没来得及留名,肩负使命的他们已经开始收拾行囊,出发前往下一站。他们说,与其留名,还不如脚踏实地,优质高效地完成每一个工程来得实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