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190905《30年后,你拿什么养活自己》

20190905《30年后,你拿什么养活自己》

作者: 大贝2018 | 来源:发表于2019-09-30 10:09 被阅读0次

    午休时分,跟老姐唠嗑,现学现用,布道了新近惊喜到自己的理财知识输入---养老金储备:


    转变观念,走入理财

    首先,理财是一种观念上的改变。一说到理财,就问“你都买啥股票了?”或者“我没钱怎么理财啊?”之类的人,就还是门外汉状态,很简单的一条上手法则,把花钱观改了,才有可能改变仓鼠赛跑的现状,找到快车道,变得富有,甚至财务自由。

    这不是高谈阔论的画大饼,也不是纸上谈兵的纯理论,而是实打实的很多人成功实践并证明可行的方法论。目前市面上能找到不少这方面的书籍,公认比较有名的推荐两本,一本是《财务自由之路-如何7年挣的1000万》,作者是博多.舍费尔,同时也是《小狗钱钱》的作者,他倡导的极简理财术,通过梦想、目标、价值观和策略这四大致富支柱,指导各阶层的读者转变理财观念,运用有效的投资理财策略,在保证财务安全的前提下,通过7年的努力,让工薪族变身富一代,实现财务自由。

    另一本是《不上班也有钱》,本书作者从一个普普通通的上班族开始,仅仅是定投了 10 年的指数基金,就实现了自己财务自由的梦想,开始跟家人一起环游世界;还有已经逆袭实现了初步财务自由的大巴老师,目前创业了,干起了自己热爱的理财教育事业。这些故事,让普通的我们看到了希望。


    一次无意的邂逅《30年后,你拿什么养活自己》,相见恨晚

    因为偏爱理财主题,无意中在公司图书馆借到了《30年后,你拿什么养活自己》的三本系列书籍,是韩国理财师写的类似《穷爸爸 富爸爸》系列的叙事风格,虽然故事虚构,但因为描述的场景跟中国特别相似,像是在读中国书籍,非常亲切走心。我当场饥不可耐的读了大半本,之后利用两天上下班车的零碎时间一口气读完了整套系列,痛快的感觉畅快淋漓,恨不得早几年就读到。

    书里抛出了一个重磅炸弹,解答了我一个生活难题,让我不再纠结迷茫,仅此而已,一本书能起到这么个作用,知足矣。

    这个炸弹就是:不要孤注一掷穷极重金都投在子女教育上,要做到子女教育金和养老金平衡,储备足够的养老金,过独立自主有尊严的老年生活。


    我想过上有尊严的老年生活,无图有真相

    独立有尊严的老年生活,这句话触动我良久。我爸妈属于有退休工资的工人一族,每人有两三千的样子,因为退休后就搬回农村老家与爷爷同住,所以吃喝日用完全无压力,对比村里没有退休金的农民亲里,七老八十四处打零工,我爸妈倒成了村里众人羡慕的对象,酸楚的说词无非是老了不愁生计,不用看孩子脸色,饭后还有闲工夫遛个弯儿blablabla。在村人的眼里,我爸妈过的是有尊严的老年生活(基础版)。

    再看小区隔壁住着的邻居一家,因为和我家孩子同龄玩的来,大人也同龄聊的来,彼此互相串门送东西,一来二往成了熟识。夫妻俩在北京打工了十多年,错过买房时机房价一路飙涨就一直租房住,男方老两口一辈子务农,之前还有几十亩梨园,后来爷爷得了肾病,从此就丧失劳动力,来城市与大儿子一家同住,顺带照顾孩子。奶奶在小区物业当保洁,会一大清早坐头班公交到早市买菜,有时候碰到傍晚不太新鲜的折价便宜菜,会狠狠买上一大把。爷爷从早到晚都能看到在垃圾箱间往返,抢先捡新扔的纸箱瓶子,下手慢的就会被小区内别的同行抢走。这老两口属于典型的没有养老储备的老一辈,一辈子劳动供养了两男一女,大儿子两口在北京打拼,尚未落得一房半户;小儿子在天津贷了一套房,至今未婚;女儿嫁人得子刚刚顾得上自个儿,社会压力如此,孩子们分不出多大精力和财力照顾老两口。老两口一个靠当物业保洁,一个靠捡纸箱瓶子补贴家用,最让我吃惊的是,爷爷的肾病当时严重到一米八的大个子瘦骨嶙峋,疼的下不了地,但是还是只能逢周末坐车回老家抓几幅中药扛着,因为便宜,因为在北京看不起病。我没有一点歧视的意思,反倒佩服他们一大家子的佛系心态,笑呵呵平淡的过日子。只是这种老年生活,不是我想要的。

    小区还有一家老人,女方家是南方人,男方家是北京当地,有了孩子之后,姥爷从四川老家过来带孩子,无姥姥。有一次楼下带孩子,跟姥爷正聊天,突然孩子被一对打扮富态的老人叫住,孩子亲切的跑过去喊爷爷奶奶。再之后,这位奶奶还劲儿劲儿的跟姥爷说孩子黑了瘦了是不是没让吃好之类,姥爷很老实的在一边默不作声的点头。后来有听邻里八卦说,这家爷爷奶奶很明确不看孩子,但给钱,老两口经常出游,隔段时间来看看孙女。听说北京当地都是流行姥姥姥爷带孩子,实地碰到这么一例,还真让我大跌眼镜。一家有一家的相处模式,这里不去评判是非道德观,只想说,这种老年生活很硬气,有钱打底的硬气,是一种可以选择的老年生活模式(高阶版)。


    算是放下了对自己的道德绑架

    再来说回子女教育投入,现在的教育比拼乌烟瘴气,各种各样的才艺班、课外班,像一道道符纸贴在一个个挣钱机器(父母)的脑门,没生出来的时候有胎教;幼儿园之前有启蒙教育;小学之前就开始大量的学前教育,兴趣教育,以及终年吃香的英语教育;好不容易熬到了小学,传说中的义务教育该少花钱了吧,非也,朋友家女儿9月份刚上一年级,还没开学已经大包小包花了一大笔钱,这些东西还都是老师指定的淘宝店购买指定的物资,不买能行么!再往后,各种正儿八经的补习班、课外班就开始泰山压顶了。

    荣生家长身份后,家长聚堆的话题核心就变成了千年不变的择校、课外班,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很长时间以来,这种心魔一直掌控着我,欲罢不能。一边吸收着罗胖“逻辑思维”节目自由主义新思潮、以及罗伯特清崎式成功的熏化,不断暗示自己,成功有很多种,不一定非得学业上的成功才叫成功,长大在社会上混得开才是王道blablabla,隔三差五给自己脑补;一边又招架着同龄家长的比拼暴力,总觉得不让孩子报点啥班,孩子是不是就在同龄人中低人一等,会不会就不自信,会不会恶性循环,把孩子耽误了,长大就没出息……每每这时候,又噼里啪啦把自己吓唬一顿。整个把自己搞到分裂状态,压力很大,一边说服自己,一边又推翻自己,循环往复,我把自己先绕进去了。

    读完《30年后,你拿什么养活自己》这本书,我大大的松了一口气,给自己在道德上松了绑,原来生活还可以这么规划。“不要孤注一掷穷极重金都投在子女教育上,要做到子女教育金和养老金平衡,储备足够的养老金”,老年独立,孩子受益,再优秀的孩子也熬不起孤助无援的年迈双老,俗话有养儿防老,但谁又能体谅上有老下有小的夹心饼式的中年无力感和绝望感,谁奉献了谁,谁又拖累了谁。

    这倒不是说子女教育就不投入了,相反是必选的投入项目,区别在哪里呢?在“度”上,在家庭可承受范围内的量力投入,比如别人花5万报乐高课,我花几千买足乐高陪孩子拼;别人花费2万的私教课让孩子学会下水扑腾,我仅花了不到3000的私教课孩子就已经独立下水扑腾、学会换气;别人花上万给孩子报绘画启蒙(涂鸦),我和老公花了几百块装了白板,买了彩笔,孩子随时在家里涂鸦;等等……还可以举出很多这样的例子。我现在可以很坦然的、有的放矢的、量力而为的给孩子规划教育资源投入,该花的地方花,不该花的地方省,不再纠结于比拼所谓的噱头名分,实打实的要效果。并且,很重要的一点,我开始相信,我对未来世界的美好憧憬和规划习惯,会传染给孩子,帮助他在未来活的自由,活的精彩。


    我相信

    活的精彩,是的,自打入了理财门,我的重度虚荣心,以及由于家庭条件自我暗示的癌晚期自卑感,竟然神奇的疗愈了。我玩命读书、听书,罗胖的逻辑思维给了我灵感和赋能,原来知识可以这么有用,原来未知的世界竟是如此美好,我开始相信我的理财规划将会让我和老公在老年的生活比同龄人更潇洒;我开始相信人的命运有多种可能,不尝试打开一扇窗,你真的不知道人生能冲向多高的顶点;我相信,我能帮孩子满精神行囊,从容体验未知的精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90905《30年后,你拿什么养活自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bnre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