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教授谈北京城市建设

教授谈北京城市建设

作者: 已注销1 | 来源:发表于2017-09-12 12:42 被阅读23次

转自湾区本地北京大哥、中央美院教授成老师:

老同学中央美术学院城市学院院长,谈北京城市建设。

前几天新闻说北京阜成门外的天意小商品市场要拆了,它应该是90年代建的,游乐场装饰风格的建筑。在北京各大大小小的小市场中,算挺好的,我去过2次,总是人山人海的。20多年了,人依然很多,说明它的功能依然,的确是老百姓所需要的。

比起拆掉几百年的城墙,拆掉一个20余年的建筑对我们来说不算什么。但是有没有想过,拆掉的仅仅是一个建筑吗?是否还同时拆掉了一段记忆?对在这附近长大,经常来这里买东西的人,对在这里发家,工作的老板,工人来说拆掉的就不仅仅是一个建筑了。

几次路过王府井中央美术学院校址的时候,都情不自禁地想去看看。但是去看什么呢?去看面目全非,连一棵树都没有剩下的地方,又能看到什么呢?已经是物非人去的地方只能让我惆怅,失落与伤感。

这种感觉是什么?这就是文化!

哪怕你是第一次去欧洲的一座城市,迎面而来的是浓郁的文化,历史的气息。磨得发亮的百年石子路,老旧的门把手,摆满鲜花的形态各异的窗户,街角的一个咖啡馆都有几十,甚至上百的历史,一个接一个的历史名人故居,让你不禁浮想联翩。

不否认这30年来,北京的城市建设成就。但是站在CBD的CCTV下面,除了感叹它巨大的体量,奇异的形状,个人的渺小,你还能体验到什么呢?

每当我们拆掉一栋楼,一栋建筑的时候,同时拆掉的也是一段记忆,一段文化。拆多了,北京的文化就没了,就是王中说的,城市的“灵魂”没了。

年轻的时候,什么都喜欢新的,不明白老物件的涵义。慢慢的明白了老的不一定是不好的,新的不一定是好的。因为年轻的时候不明白器物里所孕育的人文内涵。舍得拆北京老房子的人无非是三种人:一是外地人,对北京很陌生,当然对北京也就没有情感。二是文化感觉冷漠的人,如果是一个人文情怀浓重的人,即使是第一次来到一个地方,看到古老的建筑,他必然是欣赏与敬畏,不可能,也不忍心把它拆掉。三是经济动物,也许他很有文化,很有情怀。但是在经济利益面前,一切都可以放弃,包括文化与情怀。

前门大街的改造工程,说是改造,实际上是新建。因为除了一个老房子表面以外,里面都是钢筋水泥,墙是贴上去的假砖片儿,一切的一切都与老前门大街没有任何关系。与其说是老前门大街,不如说是横店电影城里的布景。在这样的老前门大街走一趟,真的是非常难受,就像是在逛假冒商品一条街一样。

相关文章

  • 教授谈北京城市建设

    转自湾区本地北京大哥、中央美院教授成老师: 老同学中央美术学院城市学院院长,谈北京城市建设。 前几天新闻说北京阜成...

  • 文化书法与书法文化

    王岳川教授谈书法与文化 王岳川教授,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导师,中文系文艺理论教研室主任,北京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所长...

  • 20190110

    这两天看了两场沙龙的内容:①吴霭仪谈“查良镛与金庸”——现实与江湖 ②梁文道谈“在北京看香港”,以及周保松教授的「...

  • 2017-09-13

    北京上海 关于北京上海我算是有发言权的人了。北京陆陆续续呆了四年,上海呆了七年。目前又在北京。 单从城市建设来说,...

  • 人民城市建设推进大会

    人民城市建设推进大会 昨天芜湖市人民城市建设推进大会召开,这个城市建设会议,冠于“人民城市建设”,这...

  • [转载]《语言研究和人文研究中的实证法》

    姚小平教授谈《语言研究和人文研究中的实证法》 姚小平教授谈《语言研究和人文研究中的实证法》 http://www....

  • 图画教授谈 丰子恺

    普校教授图画,宜用西洋画而非国画。原因: 1,西洋画重写实,可磨练基础的观察力和描绘能力,研究深奥者,可为专门艺术...

  • 韩“教授”谈学习

    ----读《进学解》 《进学解》是韩愈假装有学生向他提问,然后他来解答,借以表达自己想法的文章。这种写法叫“难”,...

  • 李善友教授谈使命

    听李善友教授的课,关于使命一说令自己醍醐灌顶。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使命,上天不造无用之人。不是每个人都能在历史上留下...

  • 教授群主谈修养

    今天是什么日子 起床:5:35 就寝: 天气:多云 心情: 纪念日: 任务清单 昨日完成的任务,最重要的三件事: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教授谈北京城市建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brcs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