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有必要测试孩子的智商吗?
Dr. 魏
2018-01-24
139|有必要测试孩子的智商吗?
Dr.魏亲述
Dr. 魏
常常有人问我,该不该给孩子做智力测验?智力测验的成绩到底说明了什么?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先问你一个问题:
假如你跟100年前的一个普通人去做智商测试,你觉得谁的智商会更高?
1.智商每年都在增加?
你可能已经听过智商(IQ)测试了,韦氏儿童智力量表(WISC)就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儿童智商测试。
它会测量孩子的算术、词汇、理解、常识(比如长沙是属于哪个省份?)、类同(比如狗与兔子有什么关系?)等等认知技能。之后,把孩子成绩的排名跟同龄人的样本做对比。韦氏量表,把正常样本的平均值作为100,也就是说某人智商分数为100,表示他在同龄群体中处于中间水平,量表标准差为15,大约有三分之二的人智商分数处于平均值上下一个标准差之间,也就是85到115之间。
不过,你可能不知道,智商值不是固定的。
这是怎么回事呢?因为在过去的100年里,在全球范围内有一个智商升高的奇怪现象。如果大家同做一套智商测试题,几乎都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后一代人比前一代人的平均成绩要高。比如,2012年美国人的平均智商测验成绩比1900年的要上升近30个百分点。
新西兰科学家詹姆斯·弗林(James Flynn)发现了这种现象。根据他的分析,至少在1930年以来,全球平均智商每十年上升大约3个百分点,有些地方可能更多,这就是所谓的“弗林效应”。
如今,弗林效应的强大性已经在各个国家的研究中被证实了。为了抵消这个现象,保证智商标准值在100点不变,测量人员要不断给量表“重新校准”。韦氏儿童智力量表自推出以来,就被校准了四次。
也就是说,如果你家孩子用最新的第四版韦氏量表,测出来智商是100点,处于普通小孩的水平;但如果你要给他测第一版的韦氏量表,他的成绩可能就是130点,变成超常儿童了。
现在你知道答案了,如果你跟一个百年前的人一起做智商测试,很可能你的分数会高得多。
听到这里你是不是也想给孩子做一个智商测试,看看他的智商了?
可惜,我要给你泼冷水了。
2.智商提高不代表智力提高
我认为,没必要给很小的宝宝测智商。很多人急着想给孩子测智商,一些教育机构、商业机构也开发出各色各样给宝宝测智商的产品。但是,智商测试这个指标在儿童早期,比如4~5岁之前是测不准的,因为它没有预测效应。对于成长发育极快的孩子来说,他3个月前测的智商水平和3个月后可能大不同。
其次,人与人之间本来就有不同。如果你去过幼儿园就知道,同一个班级里面,有的孩子看起来很壮,身体发育快,有的看起来很瘦小,发育比较慢。人的大脑也一样,大脑的各个区域以不同的速度发育,各项认知能力的发展速度也有强有弱,没有必要这么快给孩子贴标签。
况且,你无法从一个简单的智商数字里看到孩子全面的智力发展,即使是智商分数一样的两个人,他们的各项认知能力发展也可能是大不相同的,所以,没有必要拿这个数字去比较。
第三点,还是用弗林效应做例子。虽然一个世纪以来,人类的智商分数大幅提高了,但这不代表人类智力完全升级了。我们只是在一些专项认知能力上有提高,人类的遗传基因没有突变,人类整体的认知能力、智力也没有增加。
换句话说,我们在智商测试中超过了老一辈,但是我们并没有因此变得比他们更聪明。弗林教授在2012年接受采访时说过:“我们的大脑是更现代化了,不一定是更聪明了。”
3.智力是什么?
好,我说了智商的提高不代表智力的提高,说到这里我有必要解释一下,什么是智力?
在智力研究领域,最经典的理论是CHC 理论,将智力分为 “晶体智力”和“流体智力”两大基本要素。当然,认知科学领域发展很快,斯坦诺维奇认为人的认知能力跟理性思维也有关系。这部分内容我以后会讲,今天先给你介绍“晶体智力”和“流体智力”。
晶体智力是随着我们在不同领域长时间学习、后天积累习得的技能和知识。比如我们祖先们打猎、耕种积累的经验,就是来自于晶体智力。流体智力是传统意义上智商测验考察的能力,比如记忆、处理速度、逻辑推理这些核心能力。它关联到我们适应特定情境的能力。比如,面对新事物,你能不能以迅速准确的反应来找联系、下判断。
其实这两种智力都是我们适应生存的结果,我们要迅速从错误中吸取经验教训,来适应新环境。可见,智力跟人所处的社会需要的能力有关。
斯坦诺维奇注意到,作为考察人类认知能力的理论,传统智力理论没有基于人类心智的两种基本运作机制,即所谓的自主心智与反省心智。因此,斯坦诺维奇重新定义人类的认知能力,将其分成自主心智、算法心智与反省心智三种。这就是斯坦诺维奇的三重心智模型。
其中,对于我们的祖辈来说,他们要解决生活中各种具体的问题,比如要知道怎么打猎、什么时候耕种,他们的具体思维更能适应当时的社会。打个比方,你要是问一个一百年前的人:“狗和兔子有什么关系?”他会告诉你“用狗来抓捕兔子”。他的问答会非常具体、务实,不是很自然地使用假设、归类那一套思维方式。
这道题要是拿来问接受过大学教育的你,你的回答可能是:“狗和兔子都是哺乳动物。”因为,现代社会要求我们解决更多抽象的问题,我们上学的时候也要学习分类、逻辑、推理等等抽象思维。这种抽象的思维方式,刚好跟智商测试要衡量的那种“智力”更接近。所以,智商分数不代表智力,面对不断变化的新环境的强大适应力,才是人类智力的真正含义。
4.培养适应现代或者未来社会的聪明大脑
想要培养出适应现代或者未来社会的聪明大脑,有几点我要提醒你:
重视教育的力量
有人问我,有必要在孩子身上花这么多时间,又陪他玩儿,又陪他读书吗?我小时候父母基本没怎么管我,我们老一辈什么育儿知识也不知道,不照样成长得挺好啊。
今天听我介绍完弗林效应,你应该知道了,我们祖先的智力来源于日常现实。但是,现代社会大不一样了,社会和教育的发展,使人们的思维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代人可以做更多富有创造性的工作,而且社会也对我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数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一百年前的老祖先很难做到。
反过来,教育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人类认知能力的发展。现在的家长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和资源陪伴孩子,用术语来说,就是孩子的“童年期”更长了。
从跨物种的比较研究中,我们知道较长的童年期跟很多物种的学习能力相关联。童年期越长,孩子的学习时间越长,学习内容越庞杂。其实,教育本身就是延长儿童童年学习时间的一种方式。所以,对于现代社会来说,对孩子的教育投入就显得更加重要了。
具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相结合
虽然现代社会要求我们更多地运用抽象、逻辑和假设思维,但是,抽象思维能力是逐渐提高的。对孩子而言,也是这样,这和他们大脑发育的过程是匹配的。
在小时候我们要给他们更多具象的思考,用实物做例子引导孩子理解。随年龄增长,要慢慢过渡到更加抽象的思维,多让孩子进行观察和比较,推理和思考等等高级的思维。
弗林效应在发达国家最明显,就是因为发展中国家还有很多人把重点放在解决具体问题上,对科学、抽象的思维训练还刚刚起步。
具体怎么提升,我在提升STEM能力、创意脑的时候讲过了,欢迎你及时去复习、补课。
相信智力是可塑的
虽然智力受先天因素影响,但后天培养更重要。具体到每个人身上,仰赖后天学习而不是先天本能,能更大地提高智力。为什么呢?
大脑就像肌肉:你让它做的运动越多,它就变得越大、越复杂。所以,日常生活中你做了些什么、学习了什么都会对大脑进行重新塑造,比如你可以通过演奏乐器或从事某项运动来重塑自己的大脑。
当然,这不一定意味着智商的提高,但有一个事实不容置疑:你要把智力看作一个成长的、可以终身培养、塑造的过程。让孩子相信,智商分数不重要,更重要的是,智力是可塑的。他生活中所做的一切努力,实际上都会改变他大脑的样子。
今日得到
总结一下,很多人把智商和智力弄混淆,智力是个更广的概念,而智商是个比较狭隘的概念。
我认为,不要给过小的孩子做智商测量。我们要做的不光是要提高智商,也需要培养出更适应现代或者未来社会的宝宝。所以,我们更要重视教育的力量,让孩子相信,努力学习可以实质性地改变他的大脑。
第64期思考题
Dr. 魏
今天的思考题是,说说你对智力有过什么误解,学了今天的内容之后,又有什么新的认识呢?快来留言吧!
第63期金牌家长:@乐乐开心妈
上期的思考题是说说你给孩子报的兴趣班,这期金牌家长我颁给 @乐乐开心妈。
她说她给孩子唯一报的班就是画画。一开始的时候,这位宝妈给孩子准备了丰富的绘画材料,又是颜料又是画笔等等装备,还给孩子精心设计了画画的方式,比如该怎么画怎么配颜料。
然而对孩子来说,他还不会照着大人设想的既定路线画画,这样一来,妈妈一肚子火,孩子也觉得委屈。一度有压力,说自己不喜欢画画,他画不好!
后来,宝妈赶紧打住,让孩子想怎么画就怎么画,她调整了自己的情绪,无数次在心里默念——静待花开、静待花开。
之后,宝妈惊喜地发现,孩子那一亩三分地没有结出绘画的果,却收获了别的种子——孩子爱上了手工。每晚亲子阅读之后都要做手工,从纸到木棍到彩泥,搜集了好几大袋“作品”。
这个例子让我想起心理学家高普尼克(Gopnik)的一句话:家长要做“园丁”而不是“木匠”,不要想着把孩子做成板凳还是桌子,要想着如何浇水施肥让孩子自己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