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继续更新《当爸爸》系列。
前天老公看了我写的第一篇,不太满意,认为观点不客观,对读者有误导性,说我好像在批判某些爸爸似的。
我好想说:没错,批的就是你。
今天本来打算延用第一篇的风格,没想就在动笔之前,我收到作家汪曾祺的散文集《人间世相》,翻看了几篇之后我决定学学曾老,改走一条比较平和理性、拉家常似的的行文路线。
有时候,喜欢一个人不需要太多理由,也许仅仅只是因为他说过的某一句话,比如我那天无意中在某本杂志上看到汪曾祺说:
如果你来看我,我不在家,那就跟门外的花先待一会儿。
就因这短短的一句话,我就立即下单买了他的书。这就是传说中的一见钟情。
我觉得这老头一定很有意思。
当爸爸(二)树林前边,花园深处有一栋古色古香的房子,也许是一层楼,也许是两层楼,黑瓦白墙,简单的棕色的门窗。
一条不宽不窄、干干净净的石子路一直铺到门前的台阶,台阶不高,三五级即可,台阶边上长一些苔藓也没有关系。
石径两旁除了花就是草。天然的,都是主人自己种植的。花要多,要密,要枝繁叶茂,要层层叠叠。
整个院子,要看上去历史很悠久的样子。
这样的房子,通常访客不多,除了三两个知心好友偶尔来走一走,但也不知道他们到底什么时候会来,来了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走,反正来了就来了,打不打招呼不要紧。
你看,画面感多强,他一句话而已,我却联想出这么多,多么令人向往的田园生活。
这大概就是所谓文字的感染力吧。阅读确实能培养人的想象力,这就是证明。
当爸爸(二)本来要写“爸爸”的,不晓得这都写到哪里去了,严重偏题。
不过,自从我听某作家说“其实随心所欲也是一种不错的写作风格“之后,我就再也没有纠结过文章到底该怎么写这个问题,只要动笔,怎么都行。
尽管,说这话的所谓某“作家”不可能还有别人,除了我自己。
当爸爸(二)要不,索性,就让我们来看看汪曾祺这位父亲和他的父亲是怎么当爸爸的吧。
汪曾祺的父亲是位画家,还会刻图章,会吹拉弹奏各种乐器,心灵手巧,但这些对于汪曾祺来说,都没有比他是一位好父亲来得重要。
汪老说他的父亲特别爱孩子,喜欢孩子,爱跟孩子玩,带着孩子玩。
春天他会领着孩子们去田野放风筝,会亲手做各种各样的玩具带着孩子们一块玩。
汪老说他觉得他的童年非常美,因为有一个带给他很多快乐的父亲。父亲陪他睡觉、帮他驱蚊虫的情景到现在还历历在目。
他说他很想念父亲,其实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他已经七十二岁了,但他说依然还会常常梦见自己的父亲,可见,父亲在他生命中是多么重要的存在。
当爸爸(二)他的父亲对他的学业很关心,却并不强求。他的文章好,父亲就拿去给别人看,鼓励他;数学不好,也没关系,及格就行;父亲会陪他并指导他写字画画;他唱戏,父亲会帮他伴奏。
他十七岁初恋给女朋友写情书时,父亲会在旁边帮着瞎出主意。他十几岁就学会了抽烟喝酒,父亲喝酒时会给他倒一杯,父亲抽烟时,也会给他递一根,还总是先帮他点上火。
多年父子成兄弟,这是他父亲的名言。
当爸爸(二)当汪曾祺自己做了父亲时,也深受其老父亲的影响,对儿子非常疼爱又很尊重。儿子只认识拼音不认识汉字时,他也赶紧学拼音,好让自己跟儿子交流起来有共同语言。
儿子恋爱结婚他做到“闻而不问”,给他充分自由。儿孙们没大没小叫他“老头子”,他也不生气,反而说这是一个现代化的、充满人情味的家庭。
汪曾祺说,如果一个父亲想用自己理想的方式去塑造自己孩子的话,他是愚蠢的,而且,可恶。他强调作为一个父亲,应该尽量保持一点童心。
从汪曾祺回忆他的父亲和他本人怎么做父亲的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到,父亲在一个孩子的童年时期和青少年时期所展现的形象,给孩子留下的印象是最深刻的,对孩子的影响也是最大的。
所以,陪孩子,要趁早。孩子越小越需要父爱,爸爸们应该趁孩子还小,多多跟他们在一起,培养感情,等孩子大了,怕是力不从心、来不及了。
当爸爸(二)汪老的这本散文集里有一篇《自报家门》,很好看,写了整整12页,以至于在文章末尾,他自己都不好意思地说:我的这篇“自报家门”实在是太长了。
写得那么好看还那么客气,汪老真是太可爱了。好父亲,要保持一点童心,他真的做到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