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孩子的很多问题,表达的都是对父母的愤怒

孩子的很多问题,表达的都是对父母的愤怒

作者: 爱的践行者 | 来源:发表于2018-01-16 10:06 被阅读0次

孩子的很多问题,表达的都是对父母的愤怒

文:李子勋

1

亲密关系永远比你说的话重要

如今的父母往往有一个误区,就是太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却忘记和孩子保持良好的关系。

其实,在保持良好关系基础上的教育才有意义,才容易收到效果。

我主张“关系大于教育,关系先于教育”,如果发现孩子有问题,先改善亲子关系。

改善关系不是去讨好孩子、一味地认同他,而是要把孩子需要解决的问题和父母与孩子的亲密关系分开,比如学习和亲密关系是两回事,不要说“你不好好学习就不是我的儿子”。

要知道,孩子身上的很多问题表达的都是对父母的愤怒。

孩子对父母和自己的亲密关系不满意,所以会逆反,比如父母要他好好读书,越说他越不读。

只有和孩子结成彼此非常信赖的共情关系,父母的引导才会顺利地实现。

父母和孩子的亲密关系是条隐蔽的信息链,虽是潜在的,却是重要的。

比如在公司和老板说话,表面上是在和老板汇报相应工作,实际上你在内心是在期待老板对你的态度、对你关注的方式。

亲子教育也是如此,亲密关系远比你说的话重要。

2

不要强烈的在乎细节对错

很多父母强烈希望自己的孩子像某些文化标签下的“好孩子”,但事实上,一味盲从榜样的方法会带来很大的麻烦。

很多生活细节上的观念没有绝对化的对错之分,不要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灌输给他这样的观念:世界上只有一种东西是对的,其他的都是错的,否则孩子长大之后会非常痛苦。

他会给自己找麻烦,甚至在心理上跟社会过不去,因为他在大脑里面僵硬地认为只有一种东西是正确的。

他不会尊重少数人以及处于弱势的文化,一旦自己成为少数人就会非常恐慌。

文化对人内心的构建力量是非常强大的。

父母应该引导孩子不要非常强烈地在乎细节上的对和错,因为对错往往是相对的。对于孩子做的事情,父母也不要总用对错来分析。

孩子的年龄和心智有其年龄段的特点,不要过分强调一致性,不要和别的孩子硬性地比较,而要鼓励自己的孩子成为他希望成为的那种人——“虽然和高考状元不同,但妈妈认为你同样是可爱的”,这是在打好孩子的心理基础。

3

抽象的道理对孩子是强大压力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不在于内容的对错,而在于教育方式是否正确,在于教育行为对孩子是否有效。

有些父母教育起孩子可谓天衣无缝、头头是道,可孩子就是不买账;

有些父母对孩子没有讲什么道理,甚至根本就不讲道理,可孩子相信他们。

其关键就是做父母的是将“有效”放在第一位,还是将“正确”放在第一位;

是将“情”放在第一位,还是将“理”放在第一位。

家庭是应该讲“情”而不是讲“理”的地方,特别是对于正处在青春逆反期孩子的教育。

我主张不要用非常正确的道理去教育孩子。

这些抽象的东西往往是非常绝对化的,对于孩子的影响,心理学认为是一种强大的压力。

成年人判断生活细节事件是对是错,远比孩子要宽松,因为我们会首先判断是有效还是无效。教育也要追求“有效性”,而不是片面追求“大道理”。

所谓“大道理”,孩子往往达不到,因为在现实生活里有很多不可控的因素。

4

看起来很傻的错误是孩子成长的资源

允许孩子犯每个年龄可以犯的错误,这是我在临床中慢慢总结出来的,犯这种错误的结果往往是好的。

那些看起来很傻的错误是孩子成长的资源,而不是障碍。

只有父母认为是障碍,它才会成为障碍,因为你的沟通方式、言语会把它真正地演变为一个大障碍。家长担心、害怕孩子犯错误,其实是被自己的想象吓到了。

痛苦是重要的。

孩子没有经历过痛苦,就肯定会被痛苦打倒,经历了才能学会管理和释放情绪。

父母过度的保护倾向以及犯错之后代替承担的倾向,非但没有效果,反而会把问题搞得更复杂。

孩子不可能一出生就是听话的孩子。

如果他长大以后很多体验都没有尝试到,有一些该犯的错误没有犯过,也没有经历过挫败,这样的孩子实际上是没有能力的。

孩子知道父母说得对,但无意识中还要做一些看起来有点儿不对的事情。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孩子的成长需要这些东西,这些东西对他就像养分一样。

比如说因为做了某件事情被老师罚站,孩子就会印象深刻,知道这事后面有一个秩序,要遵守游戏规则,不遵守就要受到惩罚,这样的经验很重要。

5

孩子的沉默不是对抗

其实父母更多的是表达态度。这个态度如果很鲜明、简洁,比如“我认为你不该这样做”,就会产生矛盾。

父母一定不要强迫孩子。

如果总是需要孩子说“是”,就有点过于依赖孩子,说明父母内心的安全感、稳定感、和谐很大一部分都希望从孩子态度里获得,应该说这样的父母缺乏一些心理能力。

实际上,家庭里面的争吵总是双方都不认输才会发生,只要有一个认输,争吵就不会继续。

比如打架,两个人都要打才行。

下棋,两个人下得越精彩越投入,双方厮杀就越激烈。

如果一方不玩了,另一方怎么想厮杀都无法进行。家庭里也是这样,必须要有一方沉默才能结束矛盾冲突。

孩子并不处于权威的位置。

如果建议爸爸妈妈沉默,孩子的位置就显得太高了,所以建议孩子要沉默。

沉默就是一个态度,比如“我不想玩这个游戏了,今天的争论到此结束”。

父母也应该懂这个意义:孩子不想讨论事情了,只是愿意听、听完就完了,那就要学会把嘴闭上。

如果爸爸妈妈认为孩子的沉默是对抗,就恼羞成怒,那是父母的问题。

父母需要马上得到结果,代表了一种不太成熟的心理,比如他们自认为特别权威,不应该被冒犯。

所以我想说,良好的关系是种相对自由、和谐、彼此尊重的关系。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更多要靠引导,引导的关键在于给孩子选择空间,但同时要让孩子明白:他必须为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

相关文章

  • 孩子的很多问题,表达的都是对父母的愤怒

    孩子的很多问题,表达的都是对父母的愤怒 文:李子勋 1 亲密关系永远比你说的话重要 如今的父母往往有一个误区,就是...

  • 语言的力量:发怒的三个方法

    本文导读:我们应该向孩子表达自己的愤怒,但有哪些注意的问题?希望本文对你有启发。 如何更好的向孩子表达愤怒,首先我...

  • 父母的愤怒都是在表达自己的需求

    今天无意间看到一个微博的热搜,内容是: 原来大家辅导孩子写作业的场景都是惊人的相似,太有同感了。 这几天我也是因为...

  • 孩子的很多问题都是父母预防出来的

    去年去上课接触到一位妈妈,她是一位大学老师,比较有责任心,对大学里的很多孩子旷课、玩游戏、谈恋爱等等很多行为都很痛...

  • 孩子的问题,都是父母的问题

    最近发现,我们要求孩子控制自己的情绪,但实际上自己往往也控制不住自己。跟孩子约定好不大吼大叫,一出乱子自己同样鸡飞...

  • 孩子的问题都是父母的问题

    班主任老师向我报告了班里一位情绪特殊孩子的情况,我感到比较严重,要求老师把他的父母叫来谈一谈。 在办...

  • 学会表达爱

    爱,和爱的表达同样重要! 你是怎样对孩子表达爱的呢? [玫瑰]其实,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父母在表达对孩子的爱时,都用...

  • 成年后,孩子是否有必要表达对父母的“愤怒”?

    问:成年后才意识到父母以前的打骂、随意翻看日记并且以日记中的内容当众取笑自己这些行为是切实的伤害,但以前只是觉得羞...

  • 父母对孩子爱的表达

    贺变丽 焦点解决中级十期 洛阳嵩县 坚持分享第166天 2018--11--24 忙碌了一周,希望能休息...

  • 父母表达对孩子的爱意

    父母表达对孩子的爱意 在大部分家庭里,父母和子女之间都是很羞于表达对彼此感情的。 但是在各种影视剧中,我们都可以看...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孩子的很多问题,表达的都是对父母的愤怒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bzjo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