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冬对话中医太美”的节目中,他提个了问题:如果只剩一瓶水,要给谁?
请想一想你的答案。
有的人说,要给老人,要尊敬长辈!
有的人说,要给孩子,要爱护幼小!
有的人说,要给女人,要保护女性!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答案。
当我听了这个问题的时候,感觉大家的想法也都对,但总感觉不是最满意。
最终梁冬给出答案:给口渴的人。
对了,太对了!顿时感觉茅塞顿开。
老人、孩子、女人等的答案都是从主观上的人的角度去思考,感觉他们应该最需要,但其间掺杂了多少人伦法理。一旦如此,冗长的环节,繁多的人员,又如何保证给到最需要的人呢?!
给口渴的人,却直指目标,奠定了分配的第一原则。
我们总说过犹不及,你心目中的好未必是他人眼中的宝。
一切以需求为第一要素,一切以匹配供需为第一原则。
简单直接,不掺杂其他。
这才是“以客户为中心”精神的体现。
中国的妈妈尤其是老人心里嘴里总是“怕”,怕孩子吃不饱,怕孩子穿不暖,怕孩子跟不上……
于是,我们经常看到追赶孩子喂饭的,秋风乍起就给孩子包成粽子的,还没上学就给孩子大量报班的。
他们,总是以自己虎狼之年那种狼吞虎咽来设想孩子,他们肯定吃不饱,不行,要喂饭!
他们,总是以自己孱弱之躯难以抵御风雨来联想孩子,他们肯定穿不暖,不行,要加衣!
他们,总是以自己恐惧之心难以跟上时代变迁来忧虑孩子,他们肯定学不足,不行,要加课!
“妈妈怕我饿!”
“妈妈怕我冷!”
“妈妈怕我差!”
其中看官们品出了什么?蕴含了多少妈妈们的期待,饱含了孩子们多少的无奈!
孩子的肚子饿不饿不在自己,而在妈妈。
孩子的身子冷不冷不在自己,也在妈妈。
孩子的学习差不差不在自己,更在妈妈。
妈妈以爱之名的裹挟,酝酿孩子身不由己的悲哀!
谁是用户?哪是需求?
一切出发点是需求,
一切决策点是用户。
要以用户的需求为中心!
出差在外,客户包餐。每次跟餐厅的老板点餐,总是受不了他们一家的热情。晚上本想节衣缩食,减减肚腩,于是,揣着少吃点的念头而去,却不想每次都是带着满满的东西而归。她硬是要强人所难,多给你点东西。你要一张饼,他总是来一句“一张哪能够呢?”,顺势就装了两张饼。你要一点菜,他总是来一句“这个更好吃呀”,顺势又加满了菜。够了,够了,够了!无奈惯性太强,瞬间即满。
拎着沉甸甸的饭菜,不免为自己的胃而悲哀。
每每担心粮食浪费,时时响应光盘行动,嘴巴出力,胃口吃亏啊!
挺着饱饱的肚子,坐立难安,今夜无眠。
懊悔自己为什么要吃这么多?
痛斥自己为什么没果断拒绝?
又不免生餐厅的气,你们在满足谁的需求,又是谁来决定食客的需求?
餐厅还是食客自身?
给予客户需要的才是最好的选择。
生活中的一瓶水,你真的知道给谁吗?
如果,你是供给者,你怎么办呢?
给口渴的人,最需要的人。
如果,你是需求者,你怎么办呢?
只取所需,勇于取舍,敢于拒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