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几百年或者更久以前,有一些人已经发现了人类的思维原理,我们称它为贤人或伟人。在日常生活中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写日记。
日记可以记录下每一天发生的事情,个人的思想和感受,但日记的功能不仅限于此。坚持写日记,会使自己的思维更加清晰,既而提高写作能力,而且写日记可以进行自我反省,这样能让我们的内心更加成熟。如果从趋利动机和避害动机的角度进行分析,日记的意义就更加鲜明了。
日记是一个私人空间,是人们可以毫无负担地记录过去的事情,吐露心声的唯一的私密空间,在这里不用在乎来自外界的眼光,可以记录最真实的自己,我们的意识将无数零零碎碎的现实呈现于此,于是孕育出了各种各样的未来目标与计划,为了实现目标或者执行计划,我们又会捕捉到很多好的想法,这样的过程有很多人都经历过,有时候一个人静静的在房间里奋笔疾书,猛地回过神,发现原来已经这么晚了。在日记里,通过记录失误来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对我们来说是一件非常重要而且有意义的事情。
当我们在日记里详细的记录发生过的事情,或者为了完成某件事情而制定计划时,常常会在某一瞬间产生这样的想法:“我做这件事情的意义是什么?”这种想法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很难产生的,那么为什么在平时我们无法产生这样的想法呢?
早上走在上班的路上,下一个行动是到达公司后开始工作;快到中午时,下一件事情是决定午餐吃什么;吃过午饭,下一步是继续工作;临到下班就要考虑下班回家的准备事宜。回家后也是如此,洗漱后吃晚饭,晚饭过后看电视,之后又是睡前洗漱。也就是说我们现在的思考都是在为下一步的行动做准备,下一个行动一结束又必须考虑下下个行动。如此周而复始,我们主要围绕着该“怎么做”来进行思考,如果不这样,我们就有可能漏掉重要的环节,甚至出现错误,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是很难进行深入思考的。
避害动机一旦被激发,人们就会把焦点集中在“怎样做”上,如果拥有趋利动机,就会多思考“为什么”。有意思的是,如果人们过多的考虑该如何去做,就会自然而然的生成避害动机;如果用心的去思考为什么,趋利动机就会被激发。也就是说,动机会决定思维方式,反过来,特定类型的思维方式也会激发不同的动机,两者之间是双向,相互的影响。
当我们在日记中写明天或未来要发生的事情时,避害动机就会被激发,所以我们会再一次确认“明天我要去做……”;当我们突然思考“我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的时候,趋利动机就会被激发,微笑就会绽放在嘴角,这样一来所有的事情都会被赋予意义,这只是心理治疗专家说写日记可以找到人生方向的原因。
所以,可以说日记就是一个“相遇的广场”,在这里趋利动机和避害动机可以坦诚相对,开诚布公,出了日记可能再也找不到第二个这样的场所了。趋利动机让我们思考为什么,它所展示的未来蓝图让我们充满奋斗前行的力量,同时避害动机让我们思考怎样做,帮助我们制定细致的执行计划来实现未来蓝图,而且可以有效的避免在这个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失误。历经这样的过程所取得的最终成果是显而易见的。
研究人员主张,日记的根本目的实现人类的动机与认知进行完美结合。任何事情,只要知道其根本原因,才能更顺利的执行,推进。日记没有固定的模式,我希望大家能感受到写日记所带来的效果。对于个人是日记,对于组织是日志,而对于国家则是记录,懂得在此方面注入心血的个人和组织无一不是贤明的。
摘自《思考对了,你的世界就对了》思考也是一门技术活,(韩)金庆一著。
打开链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