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段时间集中研究了基金概念和基金投资方法,总结出一些适合自己的方法。写下来作为以后的投资经验记录。基金的投资研究就当是进军股市的热身运动。
不同的投资目的,选择的基金种类不一样。希望资金流动性强,适当的获得一点收益的,选择货币基金是最好的。没有出入费用,买卖方便;希望资产增值获得可观回报的,股票型基金是很好的选择。
那先说说基金种类,然后是各类基金的挑选方法,基金的买卖时机,如何获利,最后是基金的投资组合。
一、基金的种类
按证券成分进行分类,可以分为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指数基金、债券基金、货币基金
1. 股票型基金
股票比例>80%。这是硬性要求,购买的股票资产必须占8成。
2. 债券基金
债券比例>80%。债券是一种比较稳定、风险相对较小的金融证券,有企业债券和国家债券。
3. 混合型基金
可以简单的认为不是股票基金和债券基金的股票类基金就是混合型基金,它的股票和其他投资的比例介于两者之间。如果要细分,还可以继续分为偏股型基金(股票比例50%-70%,债券比例20%-40%)、偏债型基金(与偏股型相反)、平衡型基金(股票、债券比例比较平均,大致在40%-60%左右)、配置型基金(股债比例按市场状况进行调整)。
4. 指数基金:
追踪某一指数,投资的资产要跟指数所要求的资产成分一样,尽力保持与指数的走势一致。例如常见的沪深300,上证50,中证500。追踪沪深300的基金,那么基金要配置的股票是沪深的300支行业大股,他们基本能代表整个市场的行业起落走向。
跟踪指数的基金还分一般指数基金、ETF、LOF。由于ETF基金是场内交易的基金,场内无法交易(也就是基金平台无法购买,只能在股票平台、交易所购买),所以又衍生了ETF联接的基金,这样就可以在基金平台进行买卖投资了。
5. 货币基金:仅投资于货币市场
这类基金投资于一些快到期的债券、定期等货币理财产品。相对的风险低,收益也低,且申购和赎回没有费用。
二、基金的挑选
开头说过,不同的投资目的,选择的基金种类不一样。对于我来说,我专门划开了一笔钱用于资产增值。投资基金,一个是为了让尚未投资的资金有一个暂时存放的地方,并且获得适当的收益,不至于贬值;另一个目的是完全为了资产增值,承担风险,获得高额收益。那么债券基金就不适合我。债券基金属于一种折中的基金,收益比货币基金高,比股票基金低,风险居中,还要各种手续费和管理费,不伦不类。我选择货币基金作为暂存地,以股票型基金和指数基金作为主要增值途径。至于混合型基金,跟债券型基金一样,不伦不类,不考虑。
挑选之前,首先要知道这一类基金的特性,应该看中哪方面或什么条件,然后逐层筛选。
下面分别说说这三类基金。
1. 货币基金
货币基金需要看中的是收益的稳定性、阶段涨幅表现、基金规模、个人投资持有比例。
1)收益率。首先说明一个误区,基金的7日年化收益率,这个基本是无效的指标,它显示的是7日内的收益率,某一天的收益的提升就可以将这个值拉的很高,这没多大意义。我们要看的是长期的稳定性,收益不会忽高忽低。而不是短时间内吸引眼球的这点收益率。
2)稳定性。阶段涨幅表现排在同类基金的前1/4,而且是长时间表现良好,例如,1年,2年,3年阶段涨幅都表现优秀的。比如兴全货币A的阶段涨幅

3)基金规模。基金规模小,受个人投资的买入卖出的影响,波动就大;基金规模大,基金经理的资金操作难度就大,操作更频繁。因此查看基金的规模是否适中,不会太大或太小。一般规模在50-100亿,150-200亿,500-1000亿之间的规模是比较稳定的。
4)个人持有比例。基金的资产结构,如果机构的比例占多,一旦机构的资金撤出,基金受的影响大;如果是个人持有比例占多,资金比较分散,个人的申购和赎回对总资金的变化影响微弱,资金的波动小。因此选择个人持有比例占90%以上的比较好。
总的来说,货币基金收益不会差太大,如果仅仅是为了当作储蓄账户,顺便获得收益,那随便选一只在同类排行较前的就可以了。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看看支付宝和微信财富里有哪些货币基金,这些被挑选出来的一般是他们过滤过的,收益不会差,否则也不会放到这里面了。如果真要精挑细选,总的挑选步骤就是:
累计收益率走势在同类平均之上的; 阶段涨幅持续优秀的;规模适中的。
满足这三个条件就差不多了,其他的条件如果有洁癖可以再进一步看看。上面的各类指标可以在天天基金网查看。
2. 指数基金
本来是研究股票型基金的,但因为基金的买入依靠定投的多,而想通过定投获得收益,最好的选择是指数基金。因为指数基金是被动型的,基金经理只要跟随指数管理资产比例,尽力跟随这是就行了,其他不用管,因此跟基金经理的能力没有关系,也就去除了人的主观因素。股票型基金是主动型的,依靠的是基金经理的投资经验和能力,主动更换投资获得收益。基金的收益多少同基金经理的能力有很大关系。因此,先了解清楚指数基金怎么挑选。
1)指数基金最终是对指标的预期看好才获得收益,因此选择哪个指标来跟踪投资首先要想好。沪深300是大盘股,属于中流砥柱,股市中坚力量,中年大叔;中证500是中小盘股,活跃性强,年轻小鲜肉;上证50是行业龙头概念股,老铁,稳重。上证50相对沪深300和中证500波动性大,更适合定投,因为在投资一定时间后容易出现止盈点。
2)因为指数基金是追踪某一个指标,通过对某一个指标的长期看好而获得收益。因此就要求基金的跟踪误差越小越好。其次是资产规模。资产规模小,资产比例容易被迫变动,对指数的跟踪误差就会增大。一般50-100亿比较合适。
3)指数基金比股票型基金的收费要低,因为不需要频繁操作,紧跟指标就好了,省去了许多手续费。即便如此指数基金还是有些基本费用(管理费和托管费,按年收费)。由于基金是长期投资,多一点收费,长期收取的费用就不少了。因此尽量找收费低廉的。
至于基金的收益率,因为是跟着指数走的,跟基金本身就没多大关系了,因此也不需关注这个了。
那么挑选指数基金的步骤就是:
选择一个跟踪指数,筛选出对应基金;权衡误差和资产规模,找出误差尽量小,资产规模适中的基金;对比基金的管理费,托管费,选择收费较少的。
3. 股票型基金
对于股票型基金,由于基金经理的影响比较大,能关注一些较出名的基金经理的基金,应该不错。不过我对基金经理的认识目前尚浅,也欠缺那样的眼光,只能通过基金的表现来间接了解基金经理的能力。我就直接筛选那些表现比较优秀,现任基金经理已经连任多年的基金了。
优秀的基金经理,在经历熊市的时候,能果断止损,快速退出危险区;盈利的时候能不疾不徐的吞入,基金的收益平稳增长。要筛选出这样的基金就得从各方面层层刷选了。
要观测的条件是,机构评级4星以上;基金的收益优秀,相比同类排名靠前;基金表现相对稳定。
1)机构评级可以在晨星网查看。机构评级评测的是过去的业绩,虽说过去的业绩不代表未来,但过去的业绩可以间接展现基金的能力。即使像坊间传闻的今年业绩好的明年一般就会变差,投资基金又不是靠一年就能获利,需要2年,3年。如果今年业绩变差,不正好投入建仓吗?
2)那么多只股票,挑选出收益优秀的,方法有很多,目前我接触到的一种方法,也是我认为比较合理的方法:4433法。这种方法挑选出来的是长时间的表现优秀,且相对同类更好的基金。
第一个四:近3年收益率排名在前1/4的基金
第二个四:近1年收益率排名在前1/4,且在“第一个四”的基金
第一个三:近6个月收益率排名在前1/3,且在“第二个四“里的基金
第二个三:近3个月收益率帕明在前1/3,且在“第一个三”里的基金
最后筛选出来的就是长期业绩优秀,短期表现也不差的基金。
3)查看累计收益率走势,1年、3年、5年的,是否在同类基金和沪深300之上,是否比较稳定,不会忽高忽低飘的厉害。下面这只是易方达消费行业的1年、3年走势图,远在同类之上,而且走势和沪深300一样。


从3年的走势图看,近一两年收益与同类平均拉大,而基金经理的单独上任也在这两年,所以相信基金经理的能力可以信任。
三、基金的买卖
1. 基金买入
基金买入最基本的买入方式是定投,因为基金是一种长期投资,运用定投可以平摊成本,什么时候都可以开始买。只要整体趋势是上升的,就一定有收益。其他买入方式是在定投的基础上变化而来。一次性的买入可以做为基金的辅助买入方式,只要投资者能判断出低点的位置。不过基金的走势一般与股票是一样的,能判断出基金的低点,为什么不直接买入股票?所以一次性的买入方式就忽略。
1)定时定额定投。我们平常说的定投方式,例如每个月投资1000。固定的金额,当基金处于高点时买入的份额少,处于低点时买入的份额就多。经过一段周期,随着市场的波动,把投入成本摊平。
2)定时不定额。第一种投资方式是懒人投资方式,不用花费太多脑筋,设置好金额和扣款时间,剩下的只要隔一段时间看看收益就行了。如果希望把成本降到更低,定时不定额就是一种主动降低成本的方式。当处于高点或上升时投入资金少些,当处于低点或下降时买入多些。这张主动调整可以进一步摊低成本。
3)不定时不定额。这不知道能不能叫定投,因为没有固定时间,但又需要连续的多期投资来分摊成本。这种方式就是处于下降态势时则买入,上升态势时按兵不动。保证每期投入都在一个相对的低点。这样操作整体成本会更低,但需要的时间也会更多,可能得不偿失。
综上,如果没什么时间管理,执行一般的定时定额方式;如果稍微有一点时间观察分析,可以选择定时不定额做些主动调整。
2. 基金卖出
买入基金容易,卖出基金才是最难的部分。我最开始的疑问就是,基金投资是用来获得收益的,但依靠什么获得收益呢?分红吗?差价吗?分红显然不是,那么一点收益还不如存定期。那么通过差价来获取收益,该什么时候卖,怎么卖呢?卖完之后怎么进行下一波呢?
基金里有句话叫做止盈不止损。什么意思?就是基金只有在盈利的时候卖出,在损失的时候不卖,应该坚持持有,而且在损失时的投资,正好建仓,过了这个低谷就是获取收益的时候。因此要求基金的投资是长期闲置可用的资金,在损失的时候能够坚定的放着而不卖出,后面总会有收益。
那么在盈利多少的时候卖出呢?投资基金最好设置一个止盈点,到了这个点就果断卖出,不贪婪。止盈点一般设置为定期的5倍,收益率20%-30%的收益都可以,最低的15%。当然这个收益率注意换成年化收益率。如果3年的总收益是15%,那么年欢收益率就是5%,那跟货币基金差不多了。所以止盈点应该包含期限和总收益率。但是这个期限不能太短,太短你投入的本金太少,收益率再高,获得的绝对收益也很少。比如投入1块,收益率50%,那收益也只是5毛,很少。按我的投资目标,我设置的止盈点是:2年的总收益率要达到20%,3年达到30%。2年或3年后达到这个收益,那么赎回全部金额。用赎回的金额继续定投,开始下一轮投资。相当于用本金和利息进行新的投资,实际就是在进行复利操作了。形象的来看,就像把钱隔一段时间撒在走势曲线上,进行播种一样,等到有机会收割的时候就收回来,用收回来的果实继续播种,如此往复。
开启下一轮定投前,把收回的钱分成若干份,比如12份或24份,每份就是一期定投。投完一期,剩余的钱可以存到货币基金,享受收益。下一期从货币基金中扣,持续定投。
至于赎回的时候是分批赎回还是全部赎回,目前我还没有分清孰优孰略。不过我倾向于全部赎回。因为分批赎回的操作的目的是判断趋势还会涨,不想全部取出,让收益多收一会儿。但这种趋势判断是不确定的,也许这次是多收了点,下次可能就少收点,综合一下,还是一样。与其这样,不如一次性赎回,少了繁琐的操作还锁定收益。而且,即使接下来还是涨,由于我下一轮定投是重新开始,这个时候我买在高点也没关系,随着更多期的投入,这一点投入会慢慢的被平摊下来。
最后,常说基金是一种长期投资,但我认为不是一直持有。我的理解是,长期投资是因为低谷时期比较长,牛市总是很短暂。也许5年的低谷迎来一次高潮,这5年的坚持就是长期,这次高潮就是这5年坚持的奖励。如果一直持有,5年又5年,那投资的这个基金收益在哪里?也许你会说将来的收益点更高,但别忘了,总收益高,你经历的时间也长,分摊到每年,那年化收益就可能少的可怜了。股市是周期性的,大部分时间风平浪静,偶尔来一阵风暴才见到大浪,大浪过去又是风平浪静。所以长期持有基金就是选择一支可靠的基金,在没达到目标时长期持有,一旦达到目标果断收割,迎接下一个周期。这样才有获利。
四、基金的组合
为了降低风险,一般不会只买一类基金,会搭配不同种类的基金进行组合。比如常见的股票型基金+债券基金+货币基金。这三者的投资比例的不同,风险不同。比如股票型基金40%,债券基金40%,货币基金20%,这类是稳健型,风险中等;股票型基金70%,债券基金 30%,货币基金0%,这是成长型,风险偏高。
对于我,由于有专用于投资的钱,这笔钱专门用于增值,不会用在生活或其他用途上,所以我不会因为哪天要取出来用而担心损失。即使被套牢我也可以长期持有。因此我的风险等级可以升高。不投资债券型基金和货币基金,只投资股票型或指数型基金。
当然,在初期投资本金少的时候,更应该主动选择风险高的,因为失去了也不会损失太多;只有当资产不断增加的时候,才需要慢慢的控制风险,搭配其他的组合降低风险,比如慢慢的加入债券基金。但目前暂时不需要考虑。放心大胆的去尝试。
由于指数型基金是被动型基金,相对客观,收费低,收益与股票型基金相当,适合定投。
不仅不同种类的基金可以组合以分散风险,同样是指数基金,同样要建立不同的组合搭配来分散风险。在不同的组合里面要保证搭配的各个分类相关性低才能分散风险,也就是一类的趋势升降对另一方的升降影响较小,甚至是错开的,否则同升同降那跟买一个有什么分别。
下图是股票和市场种类对应的指数的相关性,1是相同,0是完全不想关。从里面看相关性比较小的是纳斯达克100和上证50,债券和股票是相关性比较小的。以此来看,将上证50、纳斯达克100和债券基金搭配,相关性互相比较低,风险分散,比较适宜。

目前的纳斯达克100指数基金比较少,经过挑选对比,华安纳斯达克100指数基金误差小、收费低,规模适中,比较适合。搭配一个与之相关性低的华夏上证50ETF联接A基金,完美了。下周就开始买入,过一段时间评测一下收益。
这些只是初步的研究学习,方法和概念是否正确还有待实践的检验。
记录日期:2018.03.11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