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症】
——在能够预料结果有害的情况下,仍然把要做的事往后推迟的一种行为。
这个名词在日常生活中,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每一秒,出现在任何一个人的身上。只是有时候我们并没有发现,往往在开学前一夜写作业、拖沓工作到deadline等明确事件有所反应,知道这是拖延。但没有立刻洗一件衣服、收拾吃完的垃圾、给有用的视频点赞收藏,也是拖延症养成的温室。这样的行为由于不会造成“巨大”的有害结果,于是并不容易察觉并改变。
那么反馈到孩子的行为上,我们可以不难看出造成他拖延的原因:
1、时间观念不强,无意识拖延;
2、无法意识到结果是有害;
3、拖延的习惯已经养成。
先说说第一个原因,时间观念不强,孩子无法合理安排,于是导致了无意识拖延。
欣怡是一个非常认真的小女生,她热爱做手工,每天的下课时间都会拿出彩泥、彩纸进行自己的创造。家里对于她的学习也非常的上心,时不时会和班主任沟通最近的情况。即使在疫情期间,下了班也会辅导作业、检查抽查。这样的情况,各科老师却和班主任反映欣怡频频缺课,而且一般在夜里9点后才能收到她的作业。出于对孩子的健康,无法及时改正,导致前面未清、后面又来。欣怡的问题一下在多数时间无监管的网课中爆发了。
欣怡努力吗?努力,一个孩子会在夜里10点读英语、纠正发音。
家长重视吗?重视,欣怡的妈妈基本8点半才到家,还能监督每一科是否完成。
但是没有让人欣慰的效果,这是因为孩子缺少时间观念。
在学校里,每个课间是10分钟、每节课是40分钟,都会有校铃、老师对你进行时间管理。于是你的生活、每一刻都会有帮你规划,同时受到环境影响,你会更加合理的运用好学校的时间完成作业、练习、娱乐、锻炼。而回到了家里,相对而言就会缺少“时间表”的约束,导致一个很普遍的反差:“我的孩子在学校很快就能完成作业,可到了家里那是一个磨叽。”
对此,我会提出三个建议。
1、在生活中建立时间。从很多小事入手,洗手一分钟、刷牙两分钟、玩耍半小时等等,只要是日常中的,我们都可以时常提及一两句话,帮助他感受到时间的长短,对时间的流逝有一种感受。而这里再细致一点就是从较短的时间向较长时间的延伸,从一分钟到五分钟,再到10分钟、半小时、一小时等等。
具体的做法可以是和孩子说,刷完牙,告诉他,“我们刚刚用了两分钟来刷牙。”将时间融入到生活,让他感受每件事大致需要的时间。再到了最后,还可以做游戏,“我们来比赛,一起闭眼,到了一分钟就睁眼,看谁更接近”,这也是之前很流行的10分钟按键得优惠的活动。
2、让时间看得到。我们会通过手机、钟表看到时间,但是对于年龄较低的孩子,这些只是冰冷的机器,对于他并没有更多的感觉。另一个方面,时间在开始的时候,我们会认为非常充裕,只有越接近截止才会更加深刻的感受到时间。这也是孩子无法理解的地方。
那么在这里,非常推荐“沙漏”。它不仅把时间量化,能够让年龄较低的孩子看得到,易于理解。同时它具备“倒计时”的功能,无形中会帮助有时间概念的孩子提升效率。所以对于年龄小于14岁的孩子,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工具。如果前期时间概念建立的好,也可以在后期引入沙漏,将1分钟与沙漏建立联系。
如果年纪比较大,那么会推荐“计时器”。在这里,并不建议用手机替代。
3、规划时间。每个人都有24个小时,可完成的任务却是多少不同,这就是时间规划的意义。
在我们的家庭教育里、学校教育里,会提到对时间的规划、时间的价值,几乎每一个人都知道“珍惜时间”、“浪费时间就是图财害命”。但是真的去合理规划时间,却没有人真正带领孩子去做,都等待着他们长大了自己领悟。这相当于,面前有一个宝藏,你手里却没有袋子装走。
时间规划表一般会包含:完成的任务、任务级别、时间段、预计时间、实际完成时间,也有人会加入反思。其实孩子每天的“记作业”,这就是时间规划表里的任务。而其他几项并没有人协助孩子填充。一般都是到了工作后,才会有大部分人自己接触到“番茄”、“环形”等时间规划方法,进而建立自己的时间规划表。而孩子是否规划时间完成他的任务,并没有人关心,只是在意结果。
如今的欣怡已经四年级了,这个暑假里她的家长正在尝试协助她规划自己的时间。最大的感受就是,自己上班的时候终于不会接到老师的微信了,也不会在让欣怡完成作业还是按时睡觉之间纠结。那么看到文章的你,愿不愿意解放自己,带领你的孩子尝试一下呢?要知道,时间观念的建立,越小越有效。
【碎碎念】
没有人留言,我就从实战中家长询问最多、孩子现象最普遍的拖延说起。希望大家真的可以去做一做,前期一定会很麻烦,但是还是这句话:小忍耐,会造成大麻烦。
如果在操作中遇到问题,也欢迎留言,我们一起讨论解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