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快乐心
旧说,太古之时,有大人远征,家无余人,唯有一女。牡马一匹,女亲养之。穷居幽处,思念其父,乃戏马曰:“尔能为我迎得父还,吾将嫁汝。”
马儿是有灵性的,它承言绝缰而去,径至父所。父见马惊喜,因取而乘之。马望所自来,悲鸣不已。父乘以归。为畜生有非常之情,故厚加刍养。
父亲接回来后,马儿不肯食,但每见其女出入时就异常兴奋。父亲问明女儿此为何故?女儿就把对马儿的那句话据实相告。父亲觉得有辱门风,便令女儿闭门不出,他杀了马儿。暴皮于庭。
可恶之女竟然与邻女一同戏谑马皮,说:“汝是畜生,而欲取人为妇耶?招此屠剥,如何自苦?”马皮蹶然而起,卷女以行。
后经数日,得于大树枝间,女及马皮尽化为蚕,而绩于树上。其茧纶理厚大,异于常蚕。邻妇取而养之,其收数倍。因名其树曰“桑”。桑者,丧也。由斯百姓竞种之,今世所养是也。言桑蚕者,是古蚕之余类也。
此马明显地人格化了,它对于女主人的那句戏言,不仅信以为真,而且至死靡它,虽遭杀身惨祸,终能卷女以行。
该故事警示的是一个人在任何情况之下,都要讲究一个信字。《论语》里也一再提到一个信字,“吾日三省吾身”,就有一个“与朋友交而不信乎”,把信字提到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女化蚕》中的这位女主人公,既然对马说:“尔能为我迎得父还,吾将嫁汝。”但老父既还,却将马“伏弩射杀之,暴皮于庭”。一个人的言而无信、忘恩负义到这般地步,虽人兽之异偶,亦情理之所乖,所以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中,马皮终于“蹶然而起,卷女以行”,“绩于树上”,“尽化为蚕”。这就是对于不讲信用者的一个严重警告。
我们现在有些人,今天讲的是一套,明天讲的又是一套,只要达到目的,什么话都可以承诺,什么卑鄙龌龊的事情也都做得出来。
周信芳先生在《徐策跑城》中有一句唱词叫“善恶到头总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其实也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意思,在《女化蚕》这个神话中,不是也可看到许多么?
![](https://img.haomeiwen.com/i11257274/45cca1e83d83cd35.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