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人生,不只是令人渴望的体验,而是真正、真实的人生。
没有什么事情,在刚开始的时候是万事具备的,都是从最简单的开始。
只有马上行动,才是做事,否则就是做梦。不愿意行动的原因是怕丢脸和失败。
打造自己的四大法则
1、理解使命。是要打造自己,所谓的财富和成就,都是外在的;先发现自己,再改变自己,用好自己
2、理解环境。美好的事物,一开始都是微不足道的
3、理解行动。一边准备一边行动,真实世界是不可预测的,在行动中去学习和改进。人生不是准备一场完美的晚宴,而是一场试错。
4、理解反馈。根据反馈进行
一个人的学习成长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集邮的方式,一种是打磨钻石的方式。
集邮那样,只要达到一定数量就可以很厉害了。这是巨大的误读。
多元思维模型真正的用法,是用来切割钻石,这个钻石就是你的认知。各种不同的知识、技能、能力,都是一道打磨你认知钻石的激光,每一道都为了切割出更完美的切面,让你的整体认知更加光彩夺目。
打造自己分九段。
初段:闭环。 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认知行为的闭环,PDCA计划、行动、检查、处理,一个完整的闭环有“感知-认知-决策-行动”
闭环就是把一件事儿做完。平时夸一个人靠谱,就是“凡事有交代,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靠谱闭环,对于企业家而言,就是要敢于决策,敢于拍板。对于个人而言,就是敢于行动,敢于试错。
但是闭环在真实生活中,比较稀缺。是因为
1、事情本身难以闭环
2、能力难以形成闭环
3、不愿意把手弄脏。定战略容易,但是不愿意干活
4、完美主义。把每种路线都尝试一遍,非要找出最优解来。容易造成拖拉
遇到问题我们与其去闷着头想,憋大招,不如迈出双腿,先完成一个闭环再说。勇于尝试,不停修正,最终你自然会一步步逼近问题的最优解
所以,我们在闭环这件事上吃的亏,并不是“怎么干”的问题,而是“干不干”的问题。真正的问题出在了思维方式上。
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认为,所有的事情都离不开个人努力,这个世界上充满了那些帮助我们学习、成长的有趣挑战。
而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认为,自己的智力和能力被决定了,不会变化,而别人的评价就是给自己下结论。所以他们极度在意外界评价,重要的不是事情本身的乐趣,而是我要获得正面评价。不想暴露自己的不足,为了在短时间内看上去聪明。
需要“奖励过程”,每一步的努力、策略和进步都会受到奖励。而不会像应试教育那样,只奖励结果,只有高分才算成功。
闭环需要成长型思维,敢于行动,给自己的未来一个交代
二段:切换。 你可以在大脑的自动驾驶模式,和主动控制模式之间自如切换。
理解大脑有两种模式:自动驾驶模式和主动控制模式。大脑里,同时并行着两套系统,一个是快速、自动并且无意识的;另一个是缓慢、刻意和深思熟虑的。
自动驾驶模式的特点是很快,例如你驾驶汽车遇到突发事件时猛踩刹车,这是个自动处理的动作,包含了反射、本能、直觉、冲动。
主动控制模式则显得有点儿慢,但它需要深思熟虑,你需要调用经验、记忆、分析、理性。
两个模式也经常发生错位,该自动驾驶的时候控制太多,而该主动控制的时候却自动驾驶。
前额叶皮层是人类独有的,它非常薄,很容易超负荷,指望它来作更多深思熟虑的决策,让我们少干拍脑袋的蠢事,其实不太可能。
这就是为什么大家天天都在说理性,说思考,但真要做起来就觉得很不舒服,很反人性。
大家天天都在说理性,说思考,但真要做起来就觉得很不舒服,很反人性。可以采用的方法是:混合策略。
高手把一件事做好的秘密就是,最开始交由“主动控制系统”来管理、训练,达到一定熟练程度,就由“自动驾驶系统”来接管。
怎么才能打造,在两种模式之间自如切换的能力呢?
1、把不那么重要的事情交给“自动驾驶系统”。将琐碎的日常决定自动化,从而将精力集中在重大决策之中。
2、使用“自动驾驶系统”后,积极用“主动控制系统”复盘。自我审视,提升性能
3、大脑中用“主动控制系统”去模拟“自动驾驶系统”。精神备战法,被称为心理演练。
一切脑力活动,最后拼的都是体力;一切体力活动,当然只是那些看起来以体力为主的活动,最后拼的都是脑力。
如果你能同时掌握两个系统,并且在中间自由切换,那你就可以成为“人生算法”的二段高手。
三段:内控。 有四个核心内控点:感知-认知-决策-行动,你可以把它们理解为我们要造的那辆车的四个轮子。
一次完整地认知行为,实际上是由4个最为关键的控制点组成的。人们的行为由自己控制,成功者坚信:“我的命运掌握在我自己的手中。”
在外界刺激和回应之间,存在着一个空间,外部世界和你内心世界之间的空间。我们的回应就存在于这个空间之中,我们的成长和幸福蕴含在我们的回应中。
想启动中间这个空间,做到主动控制并不容易,原因有三个:
1、我们的世界变得越来越自动化了,智能手机和网络让人们变得没那么敏锐了。
2、人的专注力带宽是非常有限的。《决策的力量》这本书研究发现,人脑每秒钟能够接收1000万比特的信息量,但其中只有50比特是思维在有意识的状态下加以处理的。
3、信息泛滥让人的持续专注力下降,微软有个调查,2000年人们的持续专注力还有12秒,2015年只有8秒。
那怎么才能做到主动控制呢?
最好的办法是,像飞行员,大多时候靠飞机自动驾驶,起飞和降落等关键控制点,人工介入。
“内控点”,它帮助我们形成一种暂停能力,让自动模式暂停,启动主动模式。
“认知飞轮”由感知 、认知、决策以及行动这四个节点构成:
在感知环节,你像个情报员,获取外部信息,所以你需要很敏感;
在认知环节,你像个分析师,你需要特别理性,考虑各种变量,并且给予公平的估值;
在决策环节,你像个指挥官,你必须根据分析师的评估计算,作出一个决定,而且这个决定必然是有取舍的,你需要十分果断;
在行动环节,你像个战士,需要不畏艰险,勇往直前,执行任务。
好奇感知、灰度认知、黑白决策、疯子行动。
这四个人格,在大脑里完美交棒并不容易。第一类人,有点懒,他压根没有停下来,去思考。第二类人,是看起来很聪明的人,他们总是爱自圆其说。
充分利用上一个认知飞轮的经历和反馈,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从经验中提升能力。
不管人生多么紧迫,你都有权利按下自己的暂停键。在那些关键时刻,你只用说:慢,让我想想看!然后激活脑袋里的那位“立项决策者”,开始计算你的答案。
四段:重启。 我们要装配大脑装置:学会归零、复盘、重启。
认知飞轮之间,需要重启。人会犯许多错误,所以你的目标是,关注如何尽可能打好当下这一个球,而不是懊恼上一个。
一件事情的得失,并不影响全局。关键在于,一件事情结束了,你能够马上复原,重启下一个全新的“自我”。
我们处在一个快速变化的、不确定的世界。外界的影响、人类的行为、事件的结果,都是概率性的表现,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并受到其他随机事件的影响。
在这种环境下,“重启”帮助我们应对不确定性。但是为什么控制不了呢?
1、舍不得去掉旧的。人是一种恋旧的动物,很难轻易摆脱过去。在为未来作决策的时候,我们有一个习惯,总是过分关注过去的损失和代价。
理性的决策,告诉我们要放弃沉没成本,除非放弃所带来的新问题,造成的成本更高。但是,恋旧本质上其实还是因为不自信。不相信自己放弃现有局面后,可以创造更好
2、无法开始新的。人类不光有“损失厌恶症”,也特别不喜欢不确定性。
精神装置就是大脑的免疫系统。对付人天生的对过往损失,和未来不确定性的厌恶。它能够提醒你驶入理性的轨道,摆脱旧的,勇敢地开始新的,实现重启。
如何设计自己的“精神装置”呢?制造两个角色,你遇到问题的时候,可以把自己代入这两个角色的视角中。
1、“外星人”视角。忽视那些让你纠结的沉没成本,面对问题,提出理性的解决方案,解决恋旧的问题。
2、“阿尔法狗”视角。把所有的事实,当作已知条件,然后像一个解题高手一样,重新配置资源,积极计算,寻求最佳答案。
重启其实是向你提出了两点要求:往后看,过往不恋;往前看,不害怕未来的不确定性。
五段:增长。 我们要测试可以加速的自我进化系统。
六段:内核。 这一段,要发现你的核心算法,也就是打造你的发动机。
七段:复利。 让你的最小内核转动起来,实现价值最大化。
八段:愿景。 这一段是不确定世界的人生导航。
九段:涌现。 我们要形成自己的个人系统,收获人生涌现效应的果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