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绿(10)
焦小桥
![](https://img.haomeiwen.com/i15992237/5e074a577672772f.jpg)
宋人沈括在《梦溪笔谈》里说“扬州宜杨”,主要说的是扬州的地理环境。扬州气候温和,地势平坦,水源充分,而且河汊很多,宜于植柳。这相当于荆州宜荆,蓟州宜蓟。
其实,这个“宜”字,还应当包括风俗人情和建筑格局。就人情说,历代都说扬州人机巧、善贾,而且文人荟萃;就建筑方面说,扬州的楼台馆榭属于江南风格,偏于秀丽。杨柳植在这块地方,相映成趣,显出一种和谐美。
![](https://img.haomeiwen.com/i15992237/2a514194b5df8e8b.jpg)
到了清代,王渔洋别出心裁地从审美角度进行概括,“绿杨城郭是扬州”的名句一出,众口争传。根据这一名句编唱词、作画的,一直唱到今天,画到今天。40年后,在《送张杞园待诏之广陵》一诗中,还念念不忘地说:“茱萸湾上夕阳楼,梦里时时访旧游。少日题诗无恙否,绿杨城郭是扬州。”确系真情实感。
杨柳,当然是“烟花三月下扬州”为好,但也不仅仅限于春天。春天看杨花,夏天看绿荫,晨昏看倒影,冬季看琼枝,各种季节都可以看,都别有一番情趣和美感。
![](https://img.haomeiwen.com/i15992237/6ecb470aee0e5e6e.jpg)
据较多人的经验,看杨柳在微雨时最佳。微雨似烟似雾,远景若隐若现,有一种朦胧迷茫的情调。气质比较浪漫的人喜欢在微雨的柳下小立,舔一下柳叶上的水珠,据说有一种淡淡的甜味。能舔出甜味来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15992237/31855a4124bd205b.jpg)
历代文人爱柳者众多,他们除了咏柳颂柳外,还常常给自己取上一个与柳相关的名字或雅号。例如春秋时期的柳下惠,本来他并不姓柳,因为自己特别爱柳才改了姓氏,其后代也就都姓柳了。东晋的陶渊明也十分喜爱柳树,他特意在自己的堂前栽植了5棵柳树,并自称“五柳先生”。明末清初的蒲松龄在居所附近的泉边栽柳,便自居“柳泉居士”。
宋元明几代,扬州依然遍地植柳。明、清以后,扬州园林中常能见到柳景。特别是扬州二十四景之一的“长堤春柳”,新中国成立后经过重新培植,基本上再现了乾隆时“两岸花柳全依水”的盛况。将柳树定为扬州市树后,“绿杨城”的诗情画意便从中充分显示出来。
许多人说,杨柳和中华民族温柔敦厚的民族性格是一致的。北京冬奥会闭幕式上的“折柳相送”一景,会长久地留存在各国人民心中。中国深厚的文化意境绵延下来,等待着我们继续去发现、沉醉和传承。
![](https://img.haomeiwen.com/i15992237/ea295eff1905c2fc.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