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新绿(10)

新绿(10)

作者: 焦小桥 | 来源:发表于2024-04-26 04:54 被阅读0次

新绿(10)

焦小桥

焦小桥随手拍

宋人沈括在《梦溪笔谈》里说“扬州宜杨”,主要说的是扬州的地理环境。扬州气候温和,地势平坦,水源充分,而且河汊很多,宜于植柳。这相当于荆州宜荆,蓟州宜蓟。

其实,这个“宜”字,还应当包括风俗人情和建筑格局。就人情说,历代都说扬州人机巧、善贾,而且文人荟萃;就建筑方面说,扬州的楼台馆榭属于江南风格,偏于秀丽。杨柳植在这块地方,相映成趣,显出一种和谐美。

焦小桥随手拍

到了清代,王渔洋别出心裁地从审美角度进行概括,“绿杨城郭是扬州”的名句一出,众口争传。根据这一名句编唱词、作画的,一直唱到今天,画到今天。40年后,在《送张杞园待诏之广陵》一诗中,还念念不忘地说:“茱萸湾上夕阳楼,梦里时时访旧游。少日题诗无恙否,绿杨城郭是扬州。”确系真情实感。

杨柳,当然是“烟花三月下扬州”为好,但也不仅仅限于春天。春天看杨花,夏天看绿荫,晨昏看倒影,冬季看琼枝,各种季节都可以看,都别有一番情趣和美感。

焦小桥随手拍

据较多人的经验,看杨柳在微雨时最佳。微雨似烟似雾,远景若隐若现,有一种朦胧迷茫的情调。气质比较浪漫的人喜欢在微雨的柳下小立,舔一下柳叶上的水珠,据说有一种淡淡的甜味。能舔出甜味来的。

焦小桥随手拍

历代文人爱柳者众多,他们除了咏柳颂柳外,还常常给自己取上一个与柳相关的名字或雅号。例如春秋时期的柳下惠,本来他并不姓柳,因为自己特别爱柳才改了姓氏,其后代也就都姓柳了。东晋的陶渊明也十分喜爱柳树,他特意在自己的堂前栽植了5棵柳树,并自称“五柳先生”。明末清初的蒲松龄在居所附近的泉边栽柳,便自居“柳泉居士”。

宋元明几代,扬州依然遍地植柳。明、清以后,扬州园林中常能见到柳景。特别是扬州二十四景之一的“长堤春柳”,新中国成立后经过重新培植,基本上再现了乾隆时“两岸花柳全依水”的盛况。将柳树定为扬州市树后,“绿杨城”的诗情画意便从中充分显示出来。

许多人说,杨柳和中华民族温柔敦厚的民族性格是一致的。北京冬奥会闭幕式上的“折柳相送”一景,会长久地留存在各国人民心中。中国深厚的文化意境绵延下来,等待着我们继续去发现、沉醉和传承。

焦小桥随手拍

相关文章

  • 新绿

    清晨醒来推窗,大雾深锁江,今天一定是个好天气,窗前一缕新绿盈盈的探出头来,枝干含苞欲放的花骨朵正在拼命的挣脱最后对...

  • 新绿

  • 新绿

    下着小雨,打着伞,走在人行道上,一抬头,撞见枝头的新绿,怦然心动,满心欢喜。 已经四月了,雨微凉却不寒冷,寂寞了一...

  • 新绿

    开始在简书里记录生活的第二天。 早起+1,吃早餐+1,跑步20分钟+1,深蹲20个+1,读书半个小时+1,写作+1...

  • 新绿

    夜幕新雨枝头过,春花簌簌落。春风情浅飘然去,一袭绿烟衫、替残红。 高山流水弦上音,筝曲情悠悠。年华似水流晖逝,琴曲...

  • 新绿

    文I 又见简 麦收时节远田间绿意新 夏雨常作客农家乐欢欣 (文字原创,图片来自网络,版权作者所有) 2018.6.20

  • 新绿

    落叶过后抽出了新绿。新芽在秋风中重生。秋霜过后透出金黄。黄色斑点是阳光过往的记忆。李瑞文重新参与了校园招聘事宜。李...

  • 新绿

    吃完饭回房间的时候,突然想起那盆奄奄一息的花,这会儿恐怕在阳台冻僵了吧。于是便把它掂到书桌上,想着这样也许会暖和一...

  • 【新绿】

    【新绿】 我现在更接近太阳 是风虔诚的舞者 ...

  • 新绿

    近来内心颇不平静,情绪的爆发点大概就是前几天家里那点说不出口的糟心事。 向来是个情绪不太外放的人,在人前,...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新绿(10)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cgix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