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是有好处的。
悦读的好处更多。
这一点毋庸置疑。
张宏杰著《饥饿的盛世:乾隆时代的得与失》,据说是一本好书,可惜,一直都没有机会好好阅读甚至悦读。
主要原因是近来升官加爵,成了领导以后果然日理万机,真是不舍昼夜,实在腾不出时间,静下心来看书。
不过我很喜欢这个书名,饥饿的盛世,说得多好啊!犹如丑陋的西施、漂亮的东施一样,总是给人一种意外的惊喜。
饥饿一直都是我们这个民族如影随形的标签,前些年大家碰见的礼貌用语仍旧是吃了吗?可见,吃对我们多重要,也是显见的,我们一直以来在吃这一方面有多么的紧张。
不然,还搞哪门子18亿亩红线呢?
不过,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何以偏偏18亿,不多一点也不少一点?是按照人口算计的吗,这个规定搞了多久?当时的人口跟现在的有多少出入?或者搞大锅饭,人均一亩,打算把人口牢牢控制在18亿以内?
老友梁实秋巨著《雅舍谈吃》,从头到尾都在谈论美食,至少是在他看来的美食。老先生文笔和思想相得益彰,很普通的食料,在他的如椽大笔之下,变得美味而精致。
他所以怀念老北平的那些美食,一个是因为他那时候的家庭条件很不错,能够有机会品尝人间美食。当个富二代真好啊!
另一个,当然就是偏居一隅起名为雅舍的无奈。换了是我,如果有鸭舌大嚼,估计都不会起雅舍这种名字。足以看得出,在四川他流口水的时间比能吃得上美食的机会多。
生不逢时,我们的时代迎来的都是转基因之类的食材,距离原生态已经很遥远,怎么可能有机会品尝?小时候确实很原生态,可惜那时候饥饿的时光比较长,压根就没有机会培养出一个好的味蕾。
外国佬著《品尝的科学》,大约也是一本好书,很可惜我的外语水平实在拿不上台面,那些伟大的翻译家,呕心沥血弄出的中文版,真是让人心惊胆战,因此无缘阅读。
倒是有一册《美味欺诈:食品造假与打假的历史》因为无聊粗略翻过,仍旧因为翻译家的原因,让我减少很多阅读快感。
老梁说翻译应该注重信雅达,老周说一定要尊重原意、如有必要有时候必须硬译。他们都是大家,都有自己斩钉截铁的大道理。倒是老钱比较实在,他说翻译必须达到一种化境。
何为化境?
那就是两个泥人重新捏过,你中有为我中有你的全新创造。钱老这个要求,真是为难那些不学无术的翻译家,本身没读过几本书,如何达到化境?
这几年唯一有点阅读快感的中译本,大约就是林俊宏翻译的《人类简史》。当然,同时也看得出我阅读面之可怕的狭窄。
这位林先生我不认识,不知道什么情况。不过,翻译要是能够达到他那种程度,应该算是对得起翻译家这个称呼——我想,有点自知之明的人,估计不怎么愿意戴这种大帽子。
原本是说吃的,仍旧改不掉我的老毛病,说着说着就不知道扯到哪里去了。此处又要应用到老友梁实秋说为文的绝活,看官好好学着点,只说一次不来二遍,那就是:该转的时候就转,硬转也要转!
中国几乎绝大多数行业,都有一个低谷高峰的起落,没几年就会消失或者部分消失。任何人只要稍微注意街边店面,隔不了几年就会换了一个干净透彻。
惟独吃这一块,说得专业一点,就是餐饮行业,从来都是如日中天,没见过低谷的时候。哪怕就是所谓的低谷,只不过是某个品牌某个酒楼某些店面的不争气,至于整个行业,确实一直都蒸蒸日上。
前阵子有人在海底捞后厨看到老鼠,于是大做文章,表示对海底捞的失望和愤怒。当然,也有人出来站台,说后厨的老鼠是难免的。说这个话的人不知道收了人家多少广告费,不然,怎么闭着眼睛就胆敢说昏话?
实事求是,有老鼠那就是卫生出现问题,认真面对就是嘛。只要不是对手放进来,那就是自己做不到位,想办法改正就是了。赵本山不是说了吗,错了就改,改了再犯嘛!改来改去的就改好啦。
中国人真是热衷于饮食行业的大发展啊,由此也可以看得出,这个行业在这个国家,前景不知道如何广阔。
前几年万人空巷的《舌尖上的中国》,愣是把东南西北无数犄角旮旯里的中国美食搬上荧幕,让人脑洞大开、口水横流、馋虫踊跃,只恨自己穷光蛋,没有机会满天下品尝。
美食地图,从来都是背包客出门之前的必备功课,而且是第一重要的必修课。不管是在大街上转,还是天涯海角走一遭,要是没有这一点基本功,转一圈回来,简直等同没有出过门。即便多少圈,也是如此。
美食固然是个好东西,不过还是讲究一点场所才好。需知道,你眼里口中的美食,对于别人可能就是垃圾,那都不一定。
如果你在封闭狭小的空调间里,大快朵颐,咀嚼臭豆腐或者榴莲,可能就不那么受欢迎。你当然觉得无上美味,但是,对于那些不怎么喜好这两种好东西的人来说,那就是受罪了。
最让我惊奇的是,空调火车里的情形。
由此我常常怀疑,绝大部分坐火车的人,都是空腹上车的,不管是早上还是晚上的车,他们都没有时间在上车前果腹。
很多人大包小包的提着吃的,弄得自己腰酸腿疼的狼狈非常,好像要去参加一个野餐会。何苦如此隆重?不过就是坐一趟动车罢了。
只要一进车厢,还来不及安顿好,马上就会有人掏出方便面,直接在那里撕扯,然后到处找开水处泡面。车子还没开动,整个车厢已经弥漫方便面的迷人味道。
在封闭的空间里,嗅觉品尝别人泡面的味道,真是一种受罪。犹如那些穿得很露骨的性感姑娘,偏偏看一眼就把你当目奸犯,第一时间对你开骂,然后掏出手机报警。
靠,不给看你不要这样出门啊。
不带这样欺负人的!
闻着人家近在眼前的美味,却遥远得仿佛隔了三生三世一般,这种情况应该称为嗅奸犯,可能比较贴切。
为了减少鼻子犯罪的机会,我想铁道部门应该有一个规定,但凡行程不超过4个小时的,不允许泡方便面吃。车里也不能有那种来来回回、便宜到只卖60元一份的动车专用快餐盒饭,哪怕就是真的要饿死人了,也要忍一忍,必须到餐厅车厢吃。
没有别的原因,因为总有一些人不喜欢那个味道,尤其是在狭小封闭的空间里。不管你的是柠檬鸭还是北京烤鸭,我都不想当面流口水,显得自己对美食很没免疫力。
你要是放任他们用方便面或者任何一种味道刺激的食品,来攻击我的鼻子,那就不应该因为一支烟就罚我两千块!哪怕砍价之后可以500成交,什么烟呢,还是太贵。
下次我坐动车的时候,就带上几个榴莲和臭豆腐。车开以后就打开包装,让味道随着空调风飞扬。然后,自己戴上防毒面具,看看热闹场面。尤其是坐飞机,这么玩玩,肯定效果很奇葩。
除了味道怪异之外,还有吃相问题。
那些人在车厢里放开肚皮,简直旁若无人。仿佛整个世界就剩下他和他那桶泡面,吸溜之声哪怕就是周星驰的电影配音,都没那么夸张。
不过,凡事都有例外,最近我老喜欢拿例外说事,这个习惯很不好。其实,习惯都是因为惰性的依赖,肯定都是人性弱点的问题。
有一次我在火车上碰到一个吃粉的场面,却是生生改变了我顽固的想法。从此深刻体会到,同样的事不,同的人去做,效果之差别,真是出奇的大!什么叫云泥?
那是融安上车的一个姑娘,皮肤非常娇嫩,莲藕一般,五官俊俏,脸上点缀着几点颜色鲜艳的痘子,这正好表示她美妙的青春。
一点点粉底,刚好衬托肤质的细腻。
胆敢如此素面朝天,可见信心十足。
白色镂空丝质衬衣,蓝色牛仔短裤,头发拉直染黄,又透着一些橙色,白色布包,透明内衣带子扒拉着她粉嫩的肩膀,长腿,帆布鞋。
她礼貌地问我们父子俩:不好意思,这个位子是你们的嘛?因为车厢有点空,我们就大摇大摆的占了别人的位置。她这么认真的咨询,弄得我有点不好意思,赶忙点点头,回到自己座位——就在她旁边。
她散发一种天然体香,估计离她好几米都禁不住那股若有若无的诱惑,清淡却又深刻。我靠得紧,有点晕香,但是不远处的一些男人,很明显非常享受。
我给鼻子涂抹好几次风油精,就是为了不让人家冠以嗅奸犯的名头!果然没错,这年头诱惑真是一点都不少。
确实一点都不夸张,那是一个让人眩晕迷离的午后。要是《香水》的作者闻到,肯定会写出《香水2》甚至3456系列读物,就像哈利波特之类的。
她坐下来,先整理一下衣服,感觉到舒适之后,掏出手机,插上耳塞,调到自己喜欢的音频,慢慢听着,欣欣然的。
然后,不慌不忙,简直是优雅地打开外带的食品袋子,一股浓郁的螺蛳粉味顿时间弥漫开来,整个车厢瞬间为之一振,那些昏昏欲睡的,全都一脸精神。
她慢慢的吃,坚持做到不露齿,反而让人对她那些匀称而洁白的牙齿,有一种奇特的想像。她的吃相怎么也只能用仪态万方来形容,看着她吃粉,仿佛就是端详博物馆里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像作品。
在成都开往桂林的K字头新空调车,那是我第一次在火车里闻到别人浓郁的食品味儿,却没有一丝半毫的反感。
相反,我想着是不是应该问问她,融安哪家店面的螺蛳粉,居然有这么好的味道?要是有时间,不麻烦的话,麻烦给带带路!
很可惜,到融水我就下车了。
她还没吃完那碗粉,我也没有权利打扰那份优雅,不然,车里如饥似渴的那堆男士,肯定会跟我急——你以为你是谁啊。
只能带着些许遗憾,下车。
要是有下次,肯定不会错过。
谁愿意错过欣赏一碗独特的螺蛳粉的机会呢,是不是?这年头让人为之一振的好东西,实在太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