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能给人很多的生存智慧,比如先向下扎根,然后再向上生长;树身正,不怕影子斜;壮实自己,方能扛得住风雨。人所需要的坚毅、稳重、笃实、安静之类的做人品行,在树身上都可以找到。一棵一棵的树,何尝不是我们的人生镜像。
都说树是有灵性的物种,值得我们敬畏。在民间,常流传着某个大树里住着菩萨,有棵树成精之类的传说。我小时候就听人说,千佛寺的一棵老白果树的枝是不能去折的。传言有人锯这棵树的枝头时,看见了树在流血。谁要是不信邪,去伤害了这棵树,轻则头疼,重则大难。现在想来也许觉得十分好笑,但受传说的影响,我现在每每看到大树,都觉得每棵树都有自己的故事,每棵树都充满了神秘的色彩。
关于树的故事,很多很多,最为经典的恐怕要数希腊神话。故事是这样的:
大神阿波罗不安于天上的生活,常来人间逛逛。他射箭技术高超,曾用箭射死了一只剧毒蛇,帮助人间除害。阿波罗在返回天空的途中,遇到了爱神丘比特。丘比特在玩自己的弓箭,他笑阿波罗说:“你的箭可以射蛇,我也要射你。”于是取出一支金箭射向了阿波罗,但同时又将一支铅箭射中了河神之女达佛涅。
金箭,是爱之箭;铅箭,是拒爱之箭。于是阿波罗疯狂地爱上了达佛涅,而达佛涅则拼命地拒绝阿波罗的爱。因为爱,阿波罗喜欢跟在达佛涅后面走,达佛涅见到阿波罗便逃,逃得比风还快。阿波罗一边追一边柔声道:“停吧,勿怕,我要爱,你别因逃而跌,我是朱庇特之子,我歌美,我箭利,但我被另一种箭射中,无法治,是中箭之病子,怜我,停!”
可是达佛涅就是不听,如风般逃,秀发飞舞。最后,达佛涅的头发已触及阿波罗的鼻息了,达佛涅大叫:“父,使地裂!”达佛涅跳进地缝中,变成了树。她的身体变成了树干,头发变成了树叶。阿波罗追上来抚摸着树,仍感到有暖意,于是抱着树吻着。树挣扎着,摇晃着,不让阿波罗靠近。阿波罗哭着说:“你不成我的妻,要成我的树。”
故事有些凄美,却给我们带来了认识树的另一个文化视角:原来树是神女的化身,树里藏着一个灵魂,树是具有神性的。这其实就是在提醒着我们人类,对待树需要像对待自己所爱之人那样,容不得亵渎。
在关于树的文学样式中,似乎树与爱的主题并不鲜见。希腊神话中的这个故事,表达的是相思之情。其实,在中国的作品中也不乏这样的表达。
三毛在《妩媚的花园》中这样写道:“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一半在尘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一半洒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非常沉默非常骄傲,从不依靠从不寻找。”
席慕容的《一棵树》这样说:“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佛让我们结一段尘缘/佛於是把我化做一棵树/长在你必经的路旁/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当你走近/请你细听/那颤抖的叶/是我等待的热情/而当你终于无视地走过”。
在所有表达相守之美的意象中,恐怕树这个形象,更有生命的气息。因为在树的身上不仅可以体会到长年累月的陪伴,还可以看到春夏秋冬的变化 ,可以感受到渐渐生长、慢慢老去的味道,这是“海枯石烂”之类的虚妄誓言所无法达成的情态。因此,人类把树作为爱意的表达,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树,可以成为爱的主角,也甘心做成人之美的配角。老槐树冒着遭雷劈的风险,为七仙女和董永保媒,成就一段天上人间的佳话;静秋和老三的爱情,因为发生在山楂树下,更令人感伤;小树林这个意象,似乎成了包容、遮蔽饮食男女们情欲的欢场。
树,何以热心于成人之美?也许是作为达佛涅化身的树,经过千年的衍化,拒爱之箭的魔力早已失灵,于是心生悔意。它很想痛痛快快地去爱一场,然而世事轮回,物是神非,再也无法回到从前,它只能如此这般包容、见证、撮合尘世间的情投意合。
树除了在人间恋情上扮演重要角色外,它喜欢承载生离死别的寄思之情。亲人离去,人们喜欢在墓旁植一棵树,树便成了灵魂的陪伴者。重要的祭祀,重大活动纪念,人们喜欢栽下一棵树,保存一段珍贵的记忆。人世间所有爱意的表达,树似乎都没有缺席过。
如此看来,一棵一棵的树,在我们身边站立,它不仅仅是自然的风景,恰是一树一树的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