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18读书小结

2018读书小结

作者: 赖美云的小面包 | 来源:发表于2018-12-30 22:05 被阅读237次

        2018年阅读了50多本书,较17年多了30多本,在这里简单小结一下,书名是豆瓣读书的指引。正在列19年的书单,有什么好书欢迎朋友们安利,一起学习~


认识他人

怪诞行为学:可预测的非理性

[美]艾瑞里/赵德亮、夏蓓洁/中信出版社/2010-9

用行为经济学思维来详细分析非理性行为的发生场景、产生原因,并提出避免对策,颇具有启发性。

包法利夫人

福楼拜/周克希/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3-1

法国现实主义文学的经典之作,它不仅将外省已婚女子的婚外情爱纳入文学描绘的主题当中,从而在当时严重颠覆了法国布尔乔亚阶层的阅读趣味,也严重挑战了这个阶层的道德观;同时,作者福楼拜首度以高超的文学手法将这一庸常卑微的题材给予了升华,为之后的现实主义写作提供了范本。


家庭

爱的艺术

[美]艾·弗洛姆/李健鸣/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4

弗洛姆说的爱的艺术,不仅仅是为了让我们有一个更为美满的婚恋,而且是为了让我们找到真正的自我,建立成熟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教养的迷思:父母的教养方式能否决定孩子的人格发展?

【美】朱迪斯•哈里斯/张庆宗/上海译文出版社/2015-9-1

为人父母者最可能需要做的,是让自己身处一个好的团体,为孩子选择一个好的团体。


行动指南

逻辑思维:拥有智慧思考的工具

[美]理查德·尼斯贝特(Richard E. Nisbett)/张媚/中信出版集团/2017-8

学会安静下来看待各种千奇百怪的思维,并试图去理解产生这种思维的情境;在懂得思维的规律之后,才是学会认识自己和掌握自己思维的特点,并尽可能在思考的过程中运用书中提供的各种思维工具(成本-效益计算、大数定律、多元回归、逻辑推理等),在完成生活工作的同时,也体会到思维运用的乐趣。

创新者的窘境

克莱顿•克里斯坦森(Clayton M. Christensen)/胡建桥/中信出版社/2010-6

对于高科技企业来说,仅仅跟上快速的技术变革是不够的。企业必须从价值网的全局考虑,综合考虑用户、组织、产品和市场等多种要素,才能理解颠覆性创新的本质,也才能防范其他企业利用破坏性技术对本企业的颠覆。

策略思维:商界、政界及日常生活中的策略竞争

阿维纳什・K・迪克西特、巴里・J・奈尔伯夫/王尔山/译、王则柯/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7月第3版

实际上指的就是博弈论,这本书去掉了很多专业术语和数学计算,用有趣的案例分析代替枯燥的理论证明。针对不同的博弈行为,本书提供了相对应的策略。掌握了这些策略,我们就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理性做选择,避免被套路。

腾讯传:中国互联网公司进化论

吴晓波/浙江大学出版社/2017-1-1

幸存者—挑战者—领跑者需求—组织—产品—市场

思考,快与慢

[美]丹尼尔·卡尼曼/胡晓姣、李爱民、何梦莹/中信出版社/2012-7

行为经济学经典,把把人类的思考模式拆分成快思考和慢思考(系统1和系统2)两个系统。系统1是依赖直觉的、无意识的思考系统,系统2是需要主动控制的、有意识进行的思考系统。系统1的直觉式快思考,成为了人们决策和行为的真正主宰,因此也产生不少偏见。要主动的激活系统2,来对系统1的直觉思考结果进行理性检验,弥补系统1的缺陷,减少那些由直觉产生的偏见和错觉。

跃迁:成为高手的技术

古典/中信出版集团/2017-8-1

可能就是如作者自己本身所说的三四手知识,这本书也可以归到这一类吧,了解了所谓的高手的暗箱、策略和学习方法,却不一定也能成为高手。同意作者说的借势而为,但这不是书里寥寥几句看重价值摆脱优势桎梏就能看清楚势的。什么知识晶体、联机等自定义的名称乱飞不过也只是换一种说法而已。最大的收获是作为前新东方老师的作者解读了新东方名师培养模式,满足了我一直以来对新东方老师为什么普遍看起来那么能扯又有趣的好奇心,用二八法则让教师之轮转起来蛮有意思的,可以借鉴一下。还有如果书里能少打点广告就更好了,很多处能看到作者的表达心机。书的最后引用文献才是第一手知识,可以加入书单多关注。

超预测:预见未来的艺术和科学

菲利普•泰洛克(Philip E. Tetlock)、丹•加德纳(Dan Gardner)/熊祥/中信出版集团/2016-7

我们生活的世界既像钟表又像云。这个世界究竟是不是可以预测,并没有一个非黑即白的答案。同时,预测的时间远近也是决定事件可预测性的一个关键。提高预测准确度的窍门在于尽可能地减少犯错。但是要摆脱人类的系统一和系统二的认知偏见,避免"鼻尖视角"看问题,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没有犯过错、不肯承认错的人是不可能找到正确答案的。要向着成为"拥有蜻蜓复眼的狐狸型学者"的目标努力,小幅微调,而且频繁地调整,既开放又坚持。不容易,但有趣。

爆裂:未来社会的9大生存原则

[美]伊藤穰一、[美]杰夫·豪/张培、吴建英、周卓斌/中信出版集团/2017-9-1

伊藤穰一用了三个概念描述未来,强调科技创新对未来的影响,并提出了九个原则作为面对未来变局的破局之策。指数时代有三个特点:一是不对称性,二是复杂性,三是不确定性。九大原则有点故弄玄虚,不列了。这本书内容很多,但主要是从科技创新这个角度讲对社会的影响。我们需要警惕的是,不是所有的新颖的观点都是正确的,想要更全面地把握未来趋势还要从多个维度去考量。读书也需要一些胆量,不必把每一本书都当成神仙一样供起来,或许把它们当作中药材一样,分门别类地管理起来,就可以了。

万万没想到:用理工科思维理解世界

万维钢(同人于野)/电子工业出版社/2014-10-1

讲的是一些科学有效的思维方式,提出的理论中可以看到近年西方许多备受关注书籍观点的影子。但对于完全强调理性思考而颠覆常识的这种认知方式,我还是抱有警惕心的,可以反常识思考但不应该是消灭感性,毕竟许多东西更难用公式定理去衡量比如说相声对吧。就当是拓宽一种理解世界、评判新知的角度吧。印象最深的是关于损失厌恶的阐述,讲聪明的决策者不轻易纵容消极情绪,不会被自己的杏仁核绑架。对应到其他发自本能的消极情绪又何尝不是呢?

财富自由之路

李笑来/电子工业出版社/2017-8

这本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路标”,它指向的是“财富自由之路”,并非其本身就是“财富自由”。


思维锻炼

魔鬼数学:大数据时代,数学思维的力量

[美]乔丹•艾伦伯格(Jordan Ellenberg)/胡小锐/中信出版集团/2015-9-5

线性、推理、回归、存在和期望值。

第七感:权力、财富与这个世界的生存法则

乔舒亚·库珀·雷默/罗康琳/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7-2-1

总结了网络连接对我们这个时代产生的改变与影响,并从阶层分化这个角度进行讨论。在未来,人们对网络世界的感知力成为了一种重要的能力,拥有这种能力的人会成为这个社会真正的精英阶层。


表达能力

演讲的力量:如何让公众表达变成影响力

克里斯·安德森(Chris Anderson)/蒋贤萍/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6-8-1

总结了很多非常实用的演讲套路。总结起来就是三个“有”,有内容、有准备、有亮点。看完这本书我们可能都有体会,每一个看起来很自然的演讲背后都是下过苦功的,不掉一层皮,是完成不好一次成功的演讲的。

写作这回事:创作生涯回忆录

[美]斯蒂芬·金/Stephen King/张坤/上海文艺出版社/2014-10-15

工具箱和论写作。


信仰加持

信仰的本能:人类宗教进化史

[美]尼古拉斯·韦德/陈华/电子工业出版社/2017-6

除了主要讲宗教行为的演化,讲宗教伦理的起源在于初民社会的实用主义需要,即需要控制其社会成员的暴力倾向,在他们中间确立起和谐与宽恕习惯;经过漫长岁月的积累,宗教演化出一套卓有成效的方法建立集体生活,关怀人们藏得最深的那些渴望和欲求;宗教能够抚慰心灵、教化人性。还分了很多章节详细讲宗教和道德、贸易、生态学、战争、国家的关系,打开了我对宗教的认知大门。宗教对人性的洞察,比我想象的还要更为深刻。即使是无神论者,我们也可以从宗教中找到有用的东西,帮助我们过好自己的一生。


哲学

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

(美)罗伯特·M.波西格/张国辰/重庆出版社/2011-9

非二元论、良质与禅。


历史

中国青铜时代

张光直/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3

历史既有偶然性,又有必然性,一个人的人生又何尝不是呢。从历史之中,我们可以学到认识必然性,但在必要的时候要敢于突破必然性,因为如果选择范围广了,原来的必然性未必意味着最优;与此同时也要学会注意偶然性,发现和预测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偶然性。我想,这可能是学习历史的意义之一吧。

罗马帝国衰亡史

吉朋/席代岳/聯經/20041027

尽管吉本的这套书很厚,但读起来并不枯燥。他不喜欢像传统史学家那样一本正经、枯燥地记录历史事件,也不喜欢像演说家那样,过分地雕琢华丽的词藻。他的行文极其流畅,又很有节制。吉本用无限叹惋的口气描写了罗马的黄金时代,也用了很大的篇幅讲罗马衰亡的历史。书中有皇帝和元老院的争斗,也有讲禁卫军暴乱的情节,还讲到了十字军,甚至最后还有关于文艺复兴的评述。读的时候千万不要看着书那么厚就着急,慢慢地读,也是一种享受。

西方世界的兴起

[美]道格拉斯·诺斯、罗伯特·托马斯/厉以平、蔡磊/华夏出版社/2009-6-1

作者诺斯试图解释:为什么经济增长的前提条件不是技术进步,而是好的制度安排。而后,诺斯又提出了“国家悖论”,也就是说,国家出于获得收入最大化的考虑,既可以通过保护产权,促进全社会的经济增长,也可以通过破坏产权,获得更大的租金回报。然而,当我们思考好的产权制度又是从何而来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诺斯的观点还是有其局限性的。


政治

旧制度与大革命

[法]托克维尔/冯棠/商务印书馆/1992-08

托克维尔很好地把历史和历史哲学结合起来,一针见血地指出大革命中旧制度的影子,也提出了"托克维尔问题",关于个人主义的看法在如今的中国社会极具启发性,也反思了法国大革命时期空想主义和财政制度的影响,了不起!

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

(美)亨廷顿(S.P.Huntington)著/李盛平等译/华夏出版社/1988

亨廷顿学术研究领域是比较政治学,这本《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即奠定了比较政治学的基础,书中他把各国的经验都端出来,让我们一一对比,告诉我们:什么是政治秩序、什么是政治现代化、政党的作用、什么是革命,什么又是改革。

防务与外交决策中的政治

罗杰・希尔斯曼、等/商务印书馆/2000-02

介绍了黑匣子模型和组织过程模型。作者简化了民族文化、意识形态、领导人性格等因素,将国际政治抽象成两种模型,来分析其动机、目标和行动,有其具备代表性之处。但我们也应该明白,这本书更多的只是建立了一个分析框架,给出了一个指路牌,我们可以借鉴但不能被框架限制住,避免陷入教条主义之中。


经济

城市的胜利:城市如何让我们变得更加富有、智慧、绿色、健康和幸福

[美]爱德华·格莱泽/刘润泉/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2-12

城市化是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动力之一。这一趋势浩浩荡荡,它不是风口,也不是潮流,而是洋流。从海洋的表面,我们很难看到洋流,但是,只有洋流才能把我们带到很远的地方。要破除城市的迷信,仅从经济学分析是不够的,还需要我们用一点常识、经验和真正的关怀。管理好一个城市并不容易,城市是一个生态系统,需要我们学会小心地去呵护。

全球化的悖论

[美]丹尼•罗德里克/廖丽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10-15

在实践的过程中,全球化也可能会带来赢家和输家,会有各种风险。为了让全球化可以持续发展,我们必须要关注这些风险,改进现有的全球治理体系。

逃离不平等:健康、财富及不平等的起源

[美]安格斯·迪顿/崔传刚/中信出版社/2014-8

经济发展必然会引起收入不平等,适度的收入不平等对经济发展有利,但极度的收入不平等不仅会对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也会对社会稳定带来冲击。

The Rise and Fall of American Growth : The U.S. Standard of Living since the Civil War

Robert J.Gord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2016-1-12

一部悲观现实主义美国经济学史。美国经济遇到的很多问题,分析这些问题,不仅仅对美国人有意义,整个全球经济都可能会遇到相似的挑战。那么回顾美国增长的起落,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如果美国经济增速放缓,意味着中国的经济增速早晚也会放缓,因为我们也会遇到相似的“顶头风”。狂飙突进的高速经济增长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再去追求过高的经济增长速度,已经没有任何意义。我们已经跑完了400米跨栏,现在比的是跑马拉松。不能再按照跑跨栏的节奏参加比赛了,未来的竞赛,比的是耐力和毅力,更重要的是要保持长期、稳定、持续和平衡的经济发展。

超级版图:全球供应链、超级城市与新商业文明的崛起

帕拉格·康纳/崔传刚、周大昕/中信出版/2016-5

供应链开始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重心,未来的国家间竞争将不再是军事力量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之战。


技术

技术的本质:技术是什么,它是如何进化的

布莱恩•阿瑟(Brian Arthur)/曹东溟、王健/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4-1

从进化论角度看技术的遗传,变异,选择。技术是实现人的目的的一种手段,是实践和元器件的集成,是可以运用在某种文化中的装置和工程实践的集合。佛陀与上帝,居住在计算机的电路里,或者周期转动的齿轮当中,就和他们居住在群山之巅,或者是盘坐在莲花上,同样舒服。技术是自然的拓展,是人性的拓展,是更深的宇宙法则的一部分,了解了技术的本质,我们才能掌握未来。

如何思考会思考的机器

[美] 约翰·布罗克曼/黄宏锋、李骏浩、张羿/浙江人民出版社/2017-3

作者真有才,把185个世界上现存最伟大的头脑聚集起来,谈论对"人工智能"的看法,读起来容易,因为每篇篇幅很短,读起来也难,各家之言犀利又独特。机器的智能和人的智能是不一样的,与其说是人工智能,不如说是"人工外星人",他们的智能会超越我们的智能范围;不能高估IT行业,也不能低估制造业,制造业内有大量的数据,而且有更好的应用机会。


国际

大国政治的悲剧

(美)米尔斯海默/王义桅 等/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04

进攻现实主义经典。如果按照霸权周期论的规律,挑战者会失败,下一个世界霸主一般是上一个霸主的盟友,我们现在其实处在一个很尬的境地。经历了残酷的20世纪,人们好不容易进入21世纪,应该学得更聪明一些。为了世界和平,我们要不断回顾历史,洞察政治,才能知道自己身在何方,避免犯下自我毁灭的错误。假如我们能够做得更好,那么,中美之间必须找到一个共同面临的挑战,这样才能齐心协力,走出安全困境。

即将到来的地缘战争:无法回避的大国冲突及对地理宿命的抗争

[美]罗伯特•D.卡普兰(Robert D.Kaplan)/涵朴/广东人民出版社/2013-6

地缘政治究竟是不是伪科学?我想,不论是讨论"生存空间"也好,陆权论也好,海权论也好,都离不开当时的时代背景。反之亦然,地理和经济、军事实力的分布一样,也是国家行为的主要制约和推动因素。我们必须了解到,历史和地理是分不开的。

基辛格:理想主义者

[英]尼尔·弗格森/陈毅平/中信出版集团/2018-4-1

读这本书其实并不仅仅是为了学习基辛格的成功经验,还有为了尝试着去体察历史。基辛格最大的天赋不是哲学思辨,也不是跟人打交道,而是他对历史有特殊的洞察力。基辛格说:“你必须懂得什么样的历史是有关联的。你必须懂得什么样的历史可以汲取经验。”当基辛格看历史的时候,并不是简单地照搬历史,他的窍门是:“两个历史事件之间存在的任何关联依靠的不是精确对应,而是面临问题的相似性”,因为“历史教训要通过类比得出,而非寻求一致”。研究外交事务,对历史背景的认识不可或缺。尤其是因为一个民族要“通过对共同历史的认知”来识别身份,历史可以被理解为“国家记忆”。历史研究是认识其他国家的指南。


文化

社会学的想象力

[美]C.赖特·米尔斯/李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3-2

不变的是,具体的个人问题与宏大的社会背景之间一定存在着不易察觉却又极为深刻的联系;变的是,在具体的问题上,个人和社会的联系方式是不同的,任何社会现象和社会规律都只在特定的条件下成立。所以呀,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学习批判性思维,用颠覆和怀疑的态度去审视熟视无睹的事物、习以为常的规范,甚至觉得天经地义的观念。

疯癫与文明:理性时代的疯癫史

米歇尔·福柯/刘北成、杨远婴/生活·读书·新知 三联书店/2012-9-1

我们所谓的文化,有很多都是在特定区域内经历了长时间的变迁与演化形成的结果,而这些关于人们行为的规范与准则,其实只要换一个时空就会显得荒谬不经,但是大多数人却把这些规范当成了理所当然、毋庸置疑的原则。所谓的理性,不过是市民的理性,大众的理性。也就是说,如果大部分人们觉得可以接受,那才是理性,一切在正常社会秩序中找不到合适位置的统统要被隔离起来。只有定义了理性,才能定义什么是疯癫,但理性又是不断变化的。我们一定要掌握批判性思维,才能学会不上当。

阁楼上的疯女人:女性作家与19世纪文学想象

[美]S.M.吉尔伯特、[美]苏珊·古芭/杨莉馨/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2

阁楼上的疯女人,罗切斯特的前妻伯莎,其实是另一个版本的简·爱。女主人公其实有两个分身,第一个是简·爱,代表着理性、克制和社会规训,另一个就是伯莎,代表着野性、未曾驯化和对男权制度最原始的愤怒。《简·爱》的故事讲的其实是女性对男权的恐惧和反抗,以及最后对这个社会的讲和和妥协。

我一代

简·M·腾格/2012-4

人像自己的父亲,更像自己的时代。"我一代"也就是我们这一代,是自我意识最强烈的一代。如果过分强调自我,反而更容易在现实世界中迷失自我。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一代”也是对挫折和磨难准备得最不足的一代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一代”最终会发现,所拥有的与所期望的,其实隔着一条巨大的鸿沟。如何根据社会的需要和自己的爱好,不断调整,达成妥协,这是“我一代”没有学会的技能。

论语译注

杨伯峻/中华书局/2009-10-1

或许今天用民主和法治管理人口庞大的社会更加合适,但是宏观儒学讲究权变的逻辑未必讲不通。多读《论语》才发现,真正的"礼教"并不是僵化的,是存在在人们心中的道德,是分寸,是将心比心。另一方面,微观儒学讲究的推己及人,讲究修齐治平,不仅关注"正面清单",更关注"负面清单",在这个快速变化人们更强调个人感受的时代,回头看《论语》,简直一股清流。克制,或许才能得到真正的心安罢。随便翻翻,而后闭卷思考,为我所用,可能更有收获。

道德箴言录:道德箴言录

拉罗什福科/王水/上海三联/2008-7

类似于《论语》的格言体小书,但缺少了语境并不能看的太懂,感觉可能是翻译问题,也可能是自己阅历不够,只能看懂一部分,看懂的又只有一半的赞同,先搁置一段时间再拿出来看。关于爱情、美德的描写挺一针见血的,特别是写,有时候得到别人的赞美可能只是他也想要得到你的赞美才说的,读罢感觉舒畅,可也有些警惕,作者凭什么得到这些定义呢?既然不能当做准则,那么能带来一些思考就好了。


人生意义

罗素传:孤独的精神1872—1920

[英]瑞·蒙克/严忠志、欧阳亚丽/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8

罗素追求知识,但最终限于不可知论;他追求爱情,但却害怕与人亲密接触;他关心人类的命运,但却感到一种深入骨髓的孤独感。罗素和我们中的很多人一样,觉得人生的意义一定是存在的,很可能就在某一扇门的后面,所以,我们就会去一扇一扇地敲门。但是,诚实地说,在每一扇门的后面,我们都找不到人生的意义,因为人生本来就是没有意义的。敢于直面这个真相,同时还能把日子过好,过得有意思,是对我们每个人的挑战。

江湖外史:2010年珍藏版

王怜花/新世界出版社/2010-4

说古道金,但却不是一本研究古龙金庸的专著,更多的是关于人生道路选择的阐述。书里有走过大地不留痕迹的扫地僧,孤洁自傲近乎完美的无花,人生哲学家韦小宝,悲欣交集的虚竹,特立独行的令狐冲,敢爱敢恨的赵敏,这都是小时候玩游戏看电视剧看小说深刻的武侠回忆。喜欢这种不带说教的,展示众多可能性的写法,是做才高于志土木形骸的高人,还是八面玲珑但能忠于自己内心的真小人,选择体制内或体制外,没有具体答案,人生多种境界目标供你选择,故而精彩。


小说

小王子

[法]圣埃克苏佩里/马振聘/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8

只有用心灵才能看得清事物本质,真正重要的东西是肉眼无法看见的。

月亮和六便士

[英]毛姆/傅惟慈/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8

日常和理想,世俗和艺术,平庸和天才,什么样的人生才算不枉来世间一趟?应该大部分人在生命中的某个阶段都要面临这样的精神危机。叙述人视角和悬置价值判断,毛姆用淡定自然的语言很好地刻画了查理斯这样一个富有原创性的角色。扣一星是因为写查尔斯从一个老实本分的家庭顶梁柱到一个自私自利的冷酷天才之间的转变过程来得太突然,不够有说服力。最受感触的是查尔斯评价施特略夫太太病态的爱所说了一句话,"一个女人能够原谅男人给她造成的伤害,但她一定不会原谅男人因为她的缘故而做出的牺牲"。心疼老好人施特略夫。

酒徒

刘以鬯/江苏文艺出版社/2011-6

因其是中国第一部用现代西方意识流技巧写作的小说,王家卫《2046》的灵感来源,而有了阅读兴趣。读罢觉得内容甚至精彩过文学技巧,对五四文学源流的见解和香港文化的探讨,反映了严肃文学受到商业社会的压迫,以及社会和个人在社会文化的横、纵切面的关系。期待接下来要读的《寺内》和《对倒》。

雪落香杉树

[美]戴维·伽特森/熊裕/全本书店|作家出版社/2017-6

当看到已为他人妇的初枝轻吻伊什梅尔的脸,告诉他找个好姑娘好好生活的场景,心里一点都不是滋味。搞不懂为什么似怦然心动的两人会分开?明明当伊什梅尔从战场回来只剩一只手,仍念念不忘,心里想着怎么帮助初枝。所以也并不觉得伊什梅尔为情敌隔壁老王天道找寻无罪证据有有多伟大,还不是因为她。可能真的是,最爱的人总是难以留在身边罢。

军方的怪物

[英]肯·福莱特/顾亦维/江苏文艺出版社/2018-1

感觉福莱特这本书比巨人的陨落系列好看太多了,拜托出版社别总用通宵看完当噱头好吗,好掉价。还是比较喜欢原英文书名直译,第三个孪生子。故事有点和东野圭吾的《分身》类似,都讲克隆人,但各有各的风格。想知道书里7个克隆人见面会怎样hhh

沉睡的人鱼之家

[日]东野圭吾/王蕴洁/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7-6

有无数个瞬间我以为母亲会接受女儿死亡的事实,放弃如傀儡一般所谓的"治疗",但是没有,其实她看起来偏执但心里很明白,只要有一线希望就不能放弃。把孩子带到世上的是母亲,守护女儿生命的也必然是她,即使外人看来有些疯狂,但会为孩子疯狂的,也只有母亲了。主题是好,但却没了东野以往作品那种让人过瘾的转折,除了母亲拿刀想刺女儿心脏时问警察是不是故意杀人外,基本没有多少冲突,有点平淡,失望。

人间失格

太宰治/许时嘉/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9年9月

"当我扮起小丑逗人发笑,他们竟以为我真的是小丑,却没人了解我的内心。不,了解我内心的唯一那个人,也被我害死了。"读罢感觉就像去了趟墓地,重拾要好好生活的信心,人间还是挺值得的。


日本料理神髓

[日]小山裕久/赵韵毅/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1

美味的顶点只在一瞬间,而料理人的毕生追求,就是让这个瞬间在客人的口中绽放。作者说“料理界的三大定律就是仔细看、注意听、审慎思考”,其实又有什么事不是如此呢?

正义之心:为什么人们总是坚持"我对你错"

[美]乔纳森•海特(Jonathan Haidt)/舒明月、胡晓旭/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5-1

道德三原则:直觉在先,策略性推理在后;道德的内涵不止于伤害和公平;道德凝聚人心,但具有盲目性。

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

杨绛/商务印书馆/2007-8

那天在宝安机场候机,想着可能延误就买下来读,后来想想这是值。就好像邻家老奶奶不急不躁地讲述人生趣事苦事,也会想起小时候住我家隔壁的老奶奶们,她们喜欢抽根小烟讲故事,不知杨先生是否也抽烟。虽是大家却不用典故压人,用的语言均是最平淡真切,就是自己用皮肤体验过生活一般,杨绛先生的读书和为人,真的很值得学习呀,再次羡慕钱先生。

山之四季

[日]高村光太郎/王珏/云南人民出版社/2017-1

喜欢。多么热爱生活的文笔,仿佛我就住在乡下,住在山里,和淳朴的乡民,可爱的动物,有趣的植物,让人爱恨交加的天气,一起生活。读的时候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作者的人生竟然如此不得意,公然反对父亲远走异国求学,归国迷茫放纵自己,好不容易遇上深爱的人却早早去世,只能靠写歌颂日本侵华不正义战争的诗用狂热忘却悲伤,日本战败后归隐山林反思自己,写下这本书,出世打算大展拳脚之时又患病抱憾去世。可惜可惜。但至少在阅读时,我的心跟着光太郎一起跳跃旋转过,谢谢!

小说课

毕飞宇/人民文学出版社/2017-2

今天刚通关的一个新游戏自由度很高,有不少待玩家发掘的隐藏彩蛋,攻略群里讨论非常火爆,某某某说又发现一个宝物好神奇,这时候大家都会感叹,怎么这么会玩,高级!那么可以说,毕飞宇毕老师就是小说界的一位高级玩家,听小说家讲名家的小说写作技巧和彩蛋,娓娓道来,甚是过瘾。是一本有深度的书,一分扣在体裁安排为讲稿形式,逻辑体系不清晰,有些遗憾。

真实的幸福

【美】马丁•塞利格曼(Martin E.P. Seligman )/洪兰/万卷出版公司/2010.8

消极情绪不是不好,要看在什么场合下用,决策时最好用了,但带到生活中却会是没朋友和短命。接纳自己的情绪,真正的幸福在于能够愉悦、满意、专注地投入到当下的生活,要学会从工作和家庭生活中去发现幸福并感受幸福,终极幸福的真谛是在应用突出品格优势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

相关文章

  • 2018读书小结

    看书是一件非常闲适惬意的事,甚至是有点奢侈的享受。一年来,放着很多正经事不做,有点负罪感地看了一些书,东拉西扯,随...

  • 2018读书小结

    2018年阅读了50多本书,较17年多了30多本,在这里简单小结一下,书名是豆瓣读书的指引。正在列19年的...

  • 2018读书小结

    (一)微信上看完的书(共84本): (二)实体书(1本): 这一生,至少当一次傻瓜 (三)网络在线看书: 1.一指...

  • 2018年读书小结

    2018年虽然没有像2017年读那么多,也还是有55本——8本商业投资、6本历史、10本社科哲学、3本科技、5本传...

  • 2018年读书小结

    读书列表和时间 1. 《区块链革命》 2018-02 2. 《区块链:新经济蓝图及导读》2018-03 3. 《产...

  • 手绘解剖图之路(2018一季度小结)

    2018一季度小结

  • 2017.9.19. Yu - 日记 - 秋季

    小结 - 乐队,上学;练琴,读书。 明日计划 - 上学;练琴,读书。

  • 2017.9.21. Yu - 日记 - 秋季

    小结 - 乐队,上学,读书;学习,练琴。 明日计划 - 上学,读书;练琴。

  • 2019-11-11

    2018——2019学年度名师工作小结 ...

  • 2017.10.10. Yu - 日记 - 秋季

    小结 - 乐队,上学;练琴,学习,读书。 明日计划 - 上学;练琴,读书,写作业。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8读书小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ckbl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