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剧《北上广不相信眼泪》,有一幕让我印象深刻:
ABA公司的陈奇雄,在一次华东大区经理的竞选上,遗憾落败。他找到领导哭诉:“我在公司整整12年了,没日没夜,天天加班,周末去拜访客户,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吧,我这么努力,难道你们都没看在眼里吗?还只给我一个小小的主管?”
领导冷眼对他说:“你的工资不是按‘努力’来算的。你的‘努力’更加不是公司给你升职的理由。”
这一幕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有时候,我们所谓的努力,只是自导自演的无效自嗨罢了。
陈奇雄看似很忙碌,但实质上,并没有做最能提升核心竞争力的事情。
就像你去买包子,只会在乎包子好不好吃,老板做包子的过程多艰辛、多努力,和你一毛钱关系也没有。“作为上司,我当然可以被你感动,只要你不用我为这份感动买单。”感动上司没有任何作用,你自身没有核心价值、核心竞争力,累死也得不到多少实际好处。
比不努力更可怕是“假装努力”,比不学习更可怕的是“假装学习”是啊,比不努力更可怕是“假装努力”,这句话用在学生学习上仍然奏效:比不学习更可怕的是“假装学习”。
我想起雷军说过的一句话:“永远不要试图用战术上的勤奋,掩饰战略上的懒惰。”
在一个班级中,似乎总有这么一些学生,每天全勤从不迟到,老师讲知识,他也听着,甚至也能和老师互动,周末,也和其他同学一样,奔波与各种辅导班中,给自己制造出一副勤奋刻苦学习的假象,但一到考试,就原形毕露,该会的不会,该不会的仍然不会。于是我们就纳闷呢:这孩子平时学习不挺认真的吗?怎么一到考试就掉链子?很明显,这类孩子就属于战术性的勤奋,战略上的懒惰。这样的学生,比天天贪玩不好好学习成绩地下的孩子更可怕。因为贪玩的孩子一旦收心开始懂得学习了,他们会有质的飞跃。
从上面的例子不难看出这些学习最好的孩子从来都不是一天到晚苦泡自习室的人,而往往是那些把生活安排得多姿多彩的人——他们智商与情商皆高,往往懂得所谓努力并非流于表面,他们会把努力正确的用在好用的地方。拿一节课来说,四十分钟,真正突破重点难点的可能也就其中十分钟左右,会学习的孩子只要把握这十分钟听懂学会,那这节课也就学会了。而那些貌似学习很刻苦的人,其实效率并不高。而假装学习的只不过是营造了一个“苦苦努力”的幻象,换取我对自己心灵的安慰罢了。
比不努力更可怕是“假装努力”,比不学习更可怕的是“假装学习”总结:
(1)如果不在开始努力之前就设定一个目标,你的努力就很容易陷入“我这么努力有什么用”的自怨自艾中。
(2)如果你的努力不和结果挂钩,那么你就只能沉浸在“我已经很努力了”的幻想当中,并错把受苦的体验当成努力的过程。
在学习的道路上,目标是否明确,是成功与否的分水岭。真正的进步是水到渠成、厚积薄发的阶段式精进。有了“目标思维”,习惯一旦生成,就会带着你轻松往前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