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殊二

作者: 俆语汀州 | 来源:发表于2020-07-16 00:07 被阅读0次

资料来自百度百科

地方兴教

后因反对张耆升任枢密使,违反了刘太后的旨意,加之在玉清宫怒以朝笏撞折侍从的门牙,被御史弹劾,于天圣五年(1027年)以刑部侍郎贬知宣州,后改知应天府。

在此期间,他极重视书院的发展,大力扶持应天府书院,力邀范仲淹到书院讲学,培养了大批人才。该书院(又称“睢阳书院”)与白鹿洞、石鼓、岳麓合称宋初四大书院。这是自五代以来,学校屡遭禁废后,由晏殊开创大办教育之先河。庆历三年在宰相任上时,又与枢密副使范仲淹一起,倡导州、县立学和改革教学内容,官学设教授。自此,京师至郡县,都设有官学。这就是有名的“庆历兴学”。

进入中枢

明道元年(1032年),晏殊升任参知政事(副相),加尚书左丞。第二年因谏阻太后“服衮冕以谒太庙”,贬知亳州、陈州。五年后召任刑部尚书兼御史中丞,复为三司使。

时值李元昊称帝,建立西夏,并出兵陕西一带,而宋将屡屡败退。晏殊分析形势,奏陈四件加强军备的要务:撤消内臣监军,使统帅有权决定军中大事;召募、训练弓箭手,以备作战之用;清理宫中长期积压的财物,资助边关军饷;追回被各司侵占的物资,充实国库。

庆历二年(1042年),晏殊以枢密使加兼同平章事,成为宰相。此后累加检校太尉、刑部尚书、集贤殿学士等职。

晚年生活

庆历四年(1044年),因撰修李宸妃墓志等事,遭孙甫、蔡襄弹劾,贬为工部尚书知颖州,后又以礼部、刑部尚书知陈州、许州。60岁时以户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出任永兴军(今陕西西安)节度使。后调到河南府,官衔被转到兵部。

至和元年(1054年)六月,晏殊因病请求回京城医治,待病好以后,再出京任职,仁宗特意把他留下来,让他为自己讲经释义,让他五天到自己这里来一次,按宰相的规格对待他。

过了一年,晏殊的病情加重了,仁宗想前去看他。晏殊知道后就立刻派人捎信给仁宗,信中说:“我老了又重病在身,不能做事了,不值得被陛下您担心了。”不久即于至和二年正月二十八日(1055年2月27日)去世。仁宗虽然亲自前去哀悼,但仍因没能在他卧病时来看望他感到遗憾,特地二天没有上朝。赠给晏殊司空兼侍中的官爵,赐谥号为“元献”,在碑文的首款篆写了“旧学之碑”四字。

晏殊虽多年身居要位,却平易近人。他唯贤是举,范仲淹、孔道辅、王安石等均出自其门下;韩琦、富弼、欧阳修等皆经他栽培、荐引,都得到重用。韩琦连任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宰相;富弼身为晏殊女婿,但殊举贤不避亲,晏殊为宰相时,富弼为枢密副使,后官拜宰相。

相关文章

  • 晏殊二

    资料来自百度百科 地方兴教 后因反对张耆升任枢密使,违反了刘太后的旨意,加之在玉清宫怒以朝笏撞折侍从的门牙,被御史...

  • 写作素材第三弹

    本期人物:晏殊 晏殊:晏殊(991—1055),生于宋太宗淳化二年(991),14岁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身,命为秘...

  • 晏殊词一首

    晏殊 晏殊(991~1055),字同叔,封临淄公,谥元献,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人),与其子晏儿道,并称“二晏”。...

  • 晏几道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痴情词人晏几道 晏几道,字叔原,号小山,北宋著名词人,晏殊的第七子,与其父晏殊合称“二...

  • 最美宋词之晏几道

    晏几道,字叔原,号小山,抚州临川文港沙河人,晏殊第七子,北宋著名词人,与其父晏殊合称二晏,其词风似父而造诣过之,工...

  • 忆小莲

    晏几道,晏殊之子,延续了晏殊的诗词才华,虽然在晏殊逝去后家族没落,但其一生也算平淡,没有太大的波澜。 晏几道出生富...

  • 清平乐·红笺小字

    晏殊

  • 晏殊

    池塘水绿风微暖,记得玉真初见面。 重头歌韵响铮琮,入破舞腰红乱旋。 玉钩阑下香阶畔,醉后不知斜日晚。 当时共我赏花...

  • 晏殊

    又恐在梦中

  • 晏殊

    晏殊(991年—1055年2月27日[1]),字同叔,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晏殊自幼聪慧,...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晏殊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cnsh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