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
心态与身体健康

心态与身体健康

作者: 精气神806 | 来源:发表于2023-09-30 11:35 被阅读0次

1

1979年,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艾伦.郎格教授(Harvard researcher Ellen Langer)在一处僻静的修道院里精心设计搭建了一个“时间胶囊”,然后邀请一些老年人参与进行为期一周的实验。

“时间胶囊”的环境设计和布置,全部是按照二十多年前、上世纪50年代这些老年人年轻时的样子:摆放的艺术品、播放的音乐、吃的食物、玩的游戏,还有周围环境里的装修摆设。总之就是尽量让他们生活在一个同他们20年前几乎一样的环境里,在一周时间内,所见所听和吃喝拉撒睡几乎都和20年前一样。

一周后,对他们进行全面身体指标测试,发现他们的听力、记忆力、灵巧敏捷程度、身体姿态和整体健康幸福指数,都有非常明显的提升。

这个实验结论,就是“如果处在一个时刻提醒你年轻时光的地方,可以使你身体生理真的变得更年轻些。”

一些资料显示,艾伦.朗格教授的实验,还有对比组:一组言行举止必须遵循现在时,他们必须努力让自己像是真实地生活在1959年;另一组,用的是过去时,用怀旧的方式谈论和回忆自己1959年发生的事情。

对比两组实验结论,努力使自己像是真实活在年轻20年状态下的实验者,进步更为明显。那种心理提醒我就是年轻,真的对身体生理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心态对身体的影响,中国反面的例子自古有之。伍子胥一夜白了头,美丽少女成了白毛女等等,都是因为心态巨大变化导致的情绪紧张,带来身体机理的重大变化,反映在形貌的变化上。

传统养生文化认为身心合一。

身体和心是一个整合关联的系统,人在环境中感知到的每一个变化,都会自动带来心态水平的变化(认知的变化),也会带来身体生理的变化(多种荷尔蒙分泌、神经变化和行为变化)。信则灵,当人以开放的心态接受身心合一的观念后,部分操控心态变化让身体更健康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心若年轻,你就年轻,从这个实验看是完全可能的。

2

那么,心态是如何影响身体生理变化的?

有许多心理学研究显示心态影响身体生理。例如,有一项研究,生活在养老院里的老人,选择一些老人鼓励他们可以自我进行一些决策、承担责任去负责照顾一些植物。这些肩上有责任、注意力放在关注植物生长变化的老人,比同样身体状况一般养老有可能延寿18个月。

反过来说,人老心先老,生活中的例子比比皆是。一个人,如果心气没了,就是真的老了。一个人如果老师提醒自己老了,自我设限,那种被社会疏离的感觉和无用的感觉,helplessness,真的可以让人加速衰老。

另有一项研究,同样是家庭主妇,每天做日常家务,那些被鼓励或者暗示想象这些家务活动等同于健身馆里的塑形运动,相比较一般正常做家务的家庭主妇,她们在同样试验周期内,身体会减掉更多的体重、有相对较低的血压和更低些的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ices)。还有的研究,不论实验者的身体现实状况,给实验对象提供虚构的肥胖指数风险水平,就影响了他们身体的新陈代谢水平和对锻炼以及饥饿的感觉。

在一项令人印象深刻的研究中,朗格教授安排2型糖尿病患者玩游戏,同时每15分钟自己查看一下钟表。不为实验者所知的是,部分钟表是准时的,一部分钟表是或快或慢于常态时间刻度两倍。通过监测实验者血液变化,发现那些钟表调快的试验对象(相当于认为时间消逝得长)血糖水平比时间调慢和正常时间的实验对象都要低,意味着认为时间消逝得长的实验对象实际消耗身体能量要快。参与实验者对时间的认知态度,影响了身体能量消耗水平。

尽管这类心态之于身体影响的研究,经常被认为是“安慰剂效应”(placebo effect)。现实情况下,许多真实情境里,一些生活中的安慰剂效应(心理暗示)发挥作用,有时甚至比药物有效。但是,这些效应难以进行实证研究。

比如,对于一些医疗难以治愈的长期慢性心理精神疾病,一些抗抑郁和抗焦虑药物或者医疗方案,不一定比安慰剂效应治疗的效果好。心理安慰剂效应为什么有时会发挥作用?或许是个体会越变越好的心理期望或者来自外界启发带来的这种心理期望暗示,给身体生理带来变化。

期望心理暗示的力量,人们可以通过对当下棘手的状况通过提升对未来发展的愿景,带来对现状和自己身体的改变。

换句话说,心理美好的期望对身体生理有重大影响作用。

3

从身心角度看,如何管理心力?

生活是圆的,现实生活中不能走极端。

所有安慰剂和心理暗示起作用的幅度和范围是有限的,生活在现代社会里,人既不能迷信医生和现代医疗,也不能痴迷于安慰剂和心理暗示的力量。对社会上大量老人来说,也不可能每个人都有机会去体验朗格教授精心打造的“时间胶囊”仿真年轻生活环境,人们也不可能完全管理控制自己身体的健康状况。

但在大量人口处于过度医疗的现代环境下,在几十年久坐身体生理状态下,人们可以尝试把自己的心力作为管理自己身体健康的一种手段。

①首先要敢于质疑所谓的养生和医疗权威。

不要盲目跟风听从所谓养生专家给你推荐的方案。生活存有巨大的不确定性,作为个体,其实人可以是自己独特个体组织系统小宇宙的主宰。

比如,你的诊疗医生或者体检顾问告知你的“高胆固醇”指标超过了一个变化的阈值点,要求你完全改变当下的膳食方案或者马上采取医疗干预。

遵从医嘱之前需要质疑的意识,一方面专家不总是对的,除了有误诊,还因为一个专家对大家,是普遍对个体;一个部分的指标和身体生理系统整体的关系,也不一定是专家所预想的主要影响因素;另外,专家判断指标的标准,随人群和时代背景也在变化调整中。

②认识到所谓的“危险”,对于每个个体来说是有很大差异的。

一个人的所谓危险,可能是另一个人合理的计划行动。

基于自我认知和身边可用资源,感知当下。人的行为不是在真空里,必须放在背景里去考量。一些喜欢安静的人不喜欢探险冒险行为,在喜欢探险的人那里就是无穷的乐趣。年轻人爬楼爬山当乐趣,老年人需要保护膝盖就是危险行为。

③以怀疑的态度面对未来所谓的预测。

未来是永远不可尽知的。如果当前身体生理状况正在变得糟糕,你也不应该因此假设你正在一条只会变得更糟的旅途上跋涉。实际上,许多对未来变糟的预测事实证明是错的,许多对疾病发展的担忧是杯弓蛇影、杞人忧天。

例如,癌症筛查证明有较大患癌风险几率的人,未必患癌,所以象安吉亚娜朱莉那样因为家族患乳腺癌风险就先切掉乳房,不是一个好办法。另外,一些化疗和放疗方案,因为对身体害大于利,也未必是一定要进行。

④理解对生活所有的决策选项永远不可能是完全正确或者完全错误。

人们需要避免沉浸在对自己“错误决策”的后悔中,把注意力更多聚焦在朝向未来如何做出最优选择,永远发现和看到问题的积极一面。

比如,你搬迁到一个新城市,一时遇到一些新情况,即使对新环境喜欢不起来也不能沉浸在对做出搬迁决定的后悔中,而应该看到新城市可以给你的生活提供原来没有的新鲜事物,比如新朋友、新视野,或者是新的城市设施。

沉浸在自己以往决策的失误后悔中,会把注意力集中到自己身上,由此对自己的能力作出评判,这是一个牛角尖式的情绪下行恶性循环,不仅于事无补,而且对自己有害。

着眼于在新情况下发现新的可能性,给自己朝向新的情境、调试自己、发现新事物、享受当下提供了机会。

⑤避免社会比较和给自己排名。

社会比较是影响自己幸福感的三大障碍之一,另外两项是过度完美主义和物质主义。

与别人比较的结果,是等于拿自己长处与周围所有人的长处相比,一定是总有人会超过你;拿自己的短处与别人相比,更是显得自己相形见绌。

相对于汲汲以求与别人争名逐利比较竞争,把注意力放到当下所做事情对自己的特别意义上,会让人专注于自己、专注于当下。

当人们不再被外界纷纷扰扰所动心的时候,“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人与周围他人和物的关系、与自己的关系得到了和解改善提升,压力得到缓释,所有这些心态和情绪上的转变,都会反应到身体健康变化上来。

4

以开放的心态,关注身心内外的变化。

一念当下。念着,今心也,心在当下也。把心关注当下,留心周围环境的变化,留意人本身个体与周围自然生物圈的联系,通过这种方式,让自心与周围万物建立关联。

尝试打开身体所有的感觉接触感官,把自己身体有意识地当做体验周围世界的感官工具,色香味声触法,去感触日常生活经历中身处环境内外五蕴变化。然后,用积极的心态,尝试采取朝向正向激励的行为,拥抱未来积极的变化。

比如,如果身体关节疼痛,注意体验每天不同运动和不同运动强度对关节疼痛带来的变化,是缓解还是加重?选择尝试过引起疼痛缓解的那种运动和运动强度,期望在日常生活中给自己匹配一个缓解自己身体关节病症的方式。

如果人们能够有意识地专注自己身体生理的变化,包括病痛、能量水平、情绪好坏、或者是对时间而变化的各种慢性疾病等,就有可能转变关于自己是疾病者或者运动损伤者的固定信念,把重点更多关注到让人感觉到幸福、健康和无痛的时刻。

朗格教授的一本书里,曾经提到几项不同疾病患者被训练注意所患疾病和身体的生理变化的研究,何时和何种状态感觉好或者坏,然后采取行为朝向好的变化结果。其中有研究发现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ASL,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患者,通过有意识控制自己的心率来减缓疼痛和肢体障碍,使准妈妈患者拥有更好的身心健康,同时也给新生儿带来健康福音。

也许这些研究应该启示医生和那些照顾生理或者精神疾病的人,当给病人医嘱或者传送信息的时候可以用更加审慎的行为方式,不要简单直接粗暴下结论给病人贴上疾病的标签,要意识到存在所谓诊断可能误诊或者还有更乐观的诊疗方案。

作为个体,对于糟糕的诊疗和体检结果的确定性要有质疑意识,把专注力放在身体生理随时间如何变化,以更加开放的心态用自我的心力去帮助自己享受生活。

一旦意识到过去无心决策的限制,就立即重新设计周围的世界去更好地适应当下的需要,而不是用昨天去决定今天和明天。

黄帝内经说,“上医治未病”,这个医,必须是你自己。

相关文章

  • 良好的心态

    良好的心态 ——————身体健康 心态理智 身体是硬件,心态就是软件! 身体是水,是土壤,是阳...

  • 与自己相爱(十八)

    与自己相爱~ 不断地调整自己心态~ 照顾好自己身体健康~ 心理健康~ 照顾好自己情绪~ 管理好情绪~ 遇事冷静~ ...

  • 乐观

    身体健康,收入够用 心态乐观,生活多彩 过好当下,随缘知足

  • 娜娜7月29日总结

    下午发了货便带我婶去医院看病了,人的心态很关键,心态好了,生活愉快身体健康,心态不好,没病也变有病,做个积...

  • 子女如何让家长锻炼身体?

    《如何让家长锻炼身体》 成年的人,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这是同等重要的事情。 心理健康,表明了自身的良好心态。身体健...

  • 感恩日记

    1、感恩父母朋友亲人身体健康,平平安安,感恩我身体健康,心态平和 2、感恩外婆健康,给予我许多温暖,感恩爷爷,给我...

  • 2020-03-15

    心态为上 心态决定苦与乐 心态决定大与小 心态决定好与坏 心态决定成与败 心态决定了一切!

  • 运动的三个理由

    1.身体健康有活力 2.心态更自信 3.身材好 有曲线

  • 心态

    我们不拼什么,我们拼的是心态! 心态是个很抽象的词语,心态在我的意识里就是心理素质。心理健康让我觉得比身体健康更重...

  • 心态

    心态到底有多重要,读管老师《心态》一文才知道。原来心态不是生活中的可有可无,而是我们不得不学会的修行。 “身体健康...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心态与身体健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coxb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