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嘴笨的人,小时候和小伙伴闹矛盾,我也一般不怎么用吵的方式,也知道吵并不一定吵得赢,干脆用不交锋的方式,竟然获得了周围邻舍的很多美名,比如宽容大度什么等等,于是越发不注意发展口才。我现在想来,真的是亏大了。
其实我自己知道,我也多么地想表达。既然语言不能满足,那就寄托于文字。而且,还有很多小秘密小想法是只想和自己或要好的朋友分享的,不能讲出来,有些也不好意思讲出来。文字便是最好的表达方式。
小学时妈妈为了家计外出打工,我十一二岁,弟弟八九岁,为了多挣钱,头年春节都不回来的。我和弟弟非常想念,但又不知道怎么去说。我们家那时候还没有电话,只有大队有个公用电话。谁家若是有人打电话回来,村长便在家通过广播喊:某某某,赶快到XX接电话,马上,马上。。。山顶上各个高音喇叭发出来的声音回荡在整个村子里。一听到叫我们名字,便飞似的跑去。接电话的地方也是村子里的活动中心,大家都盯着你呢,能说得了什么,不过是些日常,那些想念的话根本说不出口。
我想到了写出来,而且写信便宜打电话贵。于是,我就开始给妈妈写信了。我当时觉得自己特别豪情,不仅说了想念,还表示要照顾好弟弟,而且还下决心好好学习,考到好名次,让妈妈不要担心家里,注意身体……这些话,打死也不能从当时我的口里说得出来。我妈也给我回信,夸我写得不错,还叮嘱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于是,写信就更勤俭些。我却没有料到,她看了我写的信,每看一次哭一次。当然,这是后话,她很久以后才告诉我。这样的间接结果是,至此以后,我妈再也没有离开我和弟弟外出打工。
初中时身边都是学校的各种学霸,有个妹子特喜欢看小说,作文也写的一流,经常被老师当范文念。除了无意中翻到爸爸的画像版水浒传外,我的课外书,好多是从她那里来的。那时读张爱玲的自传,觉得特崇拜,也想写得一手好文章,便自己加紧练习。虽然只是入围了作文课的范文,其他什么也没有写出来,但对写却有了更深一层的感觉。高中看的多,写得到少了,投稿校刊,有时进有时不进。
直到大学,有了更多闲暇时间,加之本身就学了语言专业,接触文字类作品就更多了。到图书馆借书,不论什么类型,囫囵吞枣。读到理论书,自然看得慢得很,而一碰到自己喜欢的,往往刹不住车,忘了时间,忘了吃饭,甚至可以忘记前一刻内心有多么难过,完全沉浸在里面,和文字里面的人一起哭一起笑一起经历悲欢离合。那是我看书最快意的阶段。看得多了,便很想自己动手,写一下自己的内心世界,对事情的看法,竟然还获得了好些评奖,更加激励了我去动笔。
这一时期,最喜欢三毛。她的书,各种版本,我都从图书馆借来细读。其中哈尔滨出版社的那一套,最是喜欢,图文生动又非常有感染力。后来,再未看见普通市场上有这一版本。
工作后,书还在断断续续地看,写这方面却打了大折扣。开始还能以手写我心,后来被工作模式化后,很少动笔了。这一次,便是激励自己,重拾文字。
除了说,还可以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