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从熊猫基地回来,我们又开始分头活动。我和表妹及外甥女去杜甫草堂,弟弟他们去公园喝茶,晚上再大聚会。
我因小学背诵过杜甫那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心向往之,想看看当时的茅屋所在,感受一下千年前诗圣杜甫的一段生活经历。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公然抱茅入竹去。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这首诗写尽了当时生活的困苦与忧国忧民的情感。仿佛一个衣衫单薄破旧的干瘦老人拄着拐杖,立在屋外,眼巴巴地望着怒吼的秋风把屋上的茅草一层一层卷起吹江而去无奈的神情。
其实诗人脑海里不仅是“吾庐独破”,而是“天下寒士”茅屋俱破。何时能让天下寒士有广厦,才是他真正忧虑的。
去的时候依然是小雨霏霏,进去就直奔草堂,此时草堂已非当年草堂。
当时杜甫为躲避“安史之乱”,在友人的帮助下举家辗转来到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修建茅屋居住。杜甫先后在此居住近四年,创作诗歌流传至今的有240余首。如《春夜喜雨》、《蜀相》等名篇,其中《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更是千古绝唱。
后因友人故去,杜甫离开,草堂倾毁不存。现存草堂为五代前期诗人韦庄寻得遗址重建,后经宋、元、明、清多次修复保存至今。
眼前的草堂掩映在青翠绿植中,没有当时的破败景象,却也极其简陋;陈设朴素,却比曾经的用具好过百倍。
整个庭院深深,花木参差,溪流环绕,景致怡人。诗人生前绝不会想到,当初简陋狭小的草屋,人迹罕至的幽僻之所,日后会成为熙攘热闹的游览胜地。
我用心去体会,内心有一种看不见的情怀,更有一道道看不见的风景。杜甫不似李白般潇洒,他眼中是百姓悲苦,是忧国爱国的情怀。真实、勇敢的反映社会现实,把自己的一生都放进了诗里,值得后人景仰。
我们不知道整个园林还有大廨、诗史堂、工部祠3座中轴线上的主要纪念性建筑物,以为看到草堂就是终极景点了,还感叹园林精巧别致呢,其实幽深宁静的廨堂之间还有无限风光。
据说祠前东穿花径,西凭水槛,祠后点缀亭、台、池、榭,有蔽日遮天的香楠林、傲霜迎春的梅苑、清香四溢的兰园、茂密如云的翠竹苍松。还有果郡王手书 “草堂”影壁。
留点遗憾也好,可以成为日后成都之行的理由。
从杜甫草堂出来,找到公园喝茶的弟弟们汇合,晚上是人员到齐后真正成都与济南家人的大聚会,其乐融融的氛围中享受着成都第5天的美好夜晚。
2020.8.12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