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实感的消失

实感的消失

作者: 3kio | 来源:发表于2015-09-15 00:32 被阅读25次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人的行动变得不那么重要了。就个人而言,一个人怀有极大的热情去完成一项目标,在目标完成后去体会巨大的喜悦已经变成了一件遥不可及的事。当我想到一个目标时,我并没有想到行动,也没有想到喜悦。纵使知道这是我喜欢的,愿意去做的事情,也难以打起精神。所有的行动、计划,在纸上一行行排列,但很快,它们就从线性的文字变成了平面且选项丰富的图形,仿佛没有重心,没有先后,没有线索。我看到的,是一幅又一幅飘在脑子里的景象,它们不清晰,但这些景象,成为我行动的依据。

漫无目的的景象,漫无目的的行动。一切都是默默且不重要的。如果这就是所谓的后现代生活的常态,那我只能说我无比怀恋那个有行动力的年代。可能比我所处的年代要早一些吧。每个人都珍视自身作为历史主体的地位,坚信明天是美好的这个伟大的、骗了无数人的谎言,然后,每一步行动背后都有强大的信念。他们拿起笔,在纸上一个字一个字地写下作为人的宣言,而不是像我在这里,手指随时悬停在回删键上,让这些字符像幽灵一样消失。

消失的东西去了哪里?今天上课的时候老师说,消失的事物是幽灵,幽灵被放逐,在边缘徘徊,但幽灵的性质就是时不时地闪现一下。压抑得越厉害,它归来时的报复就越强烈。这些字符早晚有一天会跑回来,来组成一些细碎不堪且毫无意义的句子,然后我仰起头,以为发现了这个世界的秘密,将心中的光打在上面,奉若神明。

又或者,这些字的消失就意味着我打字行为的不完整。也是行动消失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因为我悠游地对待行动,我才失去了行动力。我将所做的事情轻易抛弃在回删键上,自以为除了在电子脉冲之外找不到任何永恒的可能。然后,我一头扎进了这块十四英寸见方的屏幕中,以为拥抱了全世界。其实没有发现,我做了十四英寸的囚徒,被它表面的现象困住,还自鸣得意来着。所以,我的世界一旦变成黑暗,我也失去了去寻找广阔世界中“真实”的能力。

这就是最令我感到奇怪的地方。在童年甚至青年时期,我依靠书籍度日,每天趴在书中,借助文字的排列获得想象。那时候,文字不是流过心田那种清淡的表达,它存在的方式更为重口味,就像是微微发酵,有点酸坏的食物,看着就想敬而远之,知道第一个伸出手的人一定不会被别人理解,但吃一口就知道太TM好吃,吃多了就发现根本停不下来。在这样的过程中,我感到充实,我感到我。但是,今天,我习惯了画面与文字交替出现,我忍受不了乏味可陈的纸张,同样的东西,在荧幕上看就会更加专心,我打开网络,觉得自己不寂寞,不管做什么都不寂寞,可空气中漂浮着奇怪的浮躁的气氛。其中包含着对图像的强烈渴求。很快,我发觉我失去了通过排列获得空间想象的能力,因为在面对图画时,我不再使用想象,我直接接受它,就像接受它是我自己创造的一样自然,仿佛它本身就在脑子里了。而需要自己思考时,它们就像一个素材库,在脑海中变成一个又一个场景,大同小异的场景。我甚至一度相信,人类已经透支了他们的想象力,而所有新兴的事物,都不过是透支未来的资源。

这可以片面地解释实感的消失。我再也不参与创造,我的创造,只能称为造,它们不仅没有我的思考,而且在看似新奇的切入点下,有着相似的内核,内核之内,是相似的,场景的重复,而人们信奉的本是可触碰的事物,也被压扁了。这是因为内核不在真实的生活中,而在14英寸的屏幕里。我弄错了我的身体和我的大脑的位置,我用眼睛去干脑子该干的事,方便了大脑,却放弃了大脑最应该做的事情——思考,我接受信息,然后没有空隙去判断,下一个信息就来了。这是荧幕和荧幕背后黑手的共谋——每个人相信自己独一无二,但世界变得相似,开放就是封闭,信息过盛就是麻痹。

在这个意义上,我感谢陪伴了我暑假的麦克卢汉,读他的书,我相信这个世界存在所谓的“大预言术”,并认为至今仍没有人完全解读了他的预言。在时代的局限下,他无法用现在的语言讲出他的预言,只能用更含糊的,更比喻的方式去讲,冷与热,人体与媒介……正因为他的比喻,我清楚地感受到了原本作为人的能力是如何被阉割的,就好比,有了轮子就没必要跑快,就好比,有了图像,我就不用脑子,更不用寻求生活。就像是有人说,当下也许最不重要的就是经验。这是做新媒体研究的人可以自豪地讲出的宣言。

但是我不打算将实感的消失归结为媒介的使用。我相信实感的消失背后还有更多的,不可言说的隐秘。也许尼采早就发现了这个秘密,同时对这个状态深恶痛绝。那是一种清醒的虚无,在虚无中不认可任何意义,从而变得懒惰,这种懒惰是致命的。但是他的解决方式很传统,用强力去克服它,超越虚无的个体,行动行动行动,就像是在教一群啥都不懂的傻孩子写小说。

后来的恐惧则来自美丽新世界。新世界就是旧世界,人总是有点东西不变的,比如利益关系,比如人与人的差异。不同于技术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人,新世界的可怕之处是塑造人,将人变成它捏造的任何模样,这里还包含着对于不平等显露的某些幻想,认为它很好发现,所以它被放在反乌托邦的位置上。今天则不同,人几乎是主动选择了被捏造。若是将二者对比,我会认为后者更可怕,因为在新世界中,死了一个外来的反抗者,他痛苦,所以把自己吊起来,脚在空中画圈圈。但是,主动选择被捏造意味着和解,这是一种策略,人们掌握了某种主动性,但进一步舍弃了依然成迷的自然之赐。

所以,实感的缺乏是我们又在怀疑人了吗?于我个人而言,大抵如此。一个脱离自然的我如此自然地活在狭小的天地间,又如此不甘地捆绑了肉体与思考,换来集体狂欢的假象,在有效管理时间和互联网中没人知道对方是王思聪还是狗的错觉下,认为许多人和我一样将垃圾一般的信息当成宝贝充塞进大脑。在最后,我依然不能知道这一切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也不清楚这个样子是什么样子。只能抒情地劝自己,世界很大,少玩手机。

相关文章

  • 实感的消失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人的行动变得不那么重要了。就个人而言,一个人怀有极大的热情去完成一项目标,在目标完成后去体会巨...

  • 本就是个俗人,何必庸人自扰

    本来是一篇完成的心情,但是消失了。其实感受写出来,就好了,但是他的消失对我还是遗憾的,虽然他存在着,我也许也不会经...

  • 充实

    今天,一天都充满活力。早上,听课,下午,处理数据,晚上学习英语。这种睡前的充实感似乎消失了很久。 每天都...

  • 实感

    冷,冷的我发抖。

  • 实感

    看到呕心沥血说真话,被否定不接受,有一种难受

  • 实感

    寻觅生活的实感 寻觅生活的丰富与乐趣 或许从来不是从这个地方到那个地方 从这些人到那些人 而是 聆听内心的声音 感...

  • 实感

    入芝兰之境,久而迷恋其香

  • 实感

    可这劲烧了(38。5)一天两夜,而且和阳无关,完全无症状,嗓子不痛发烧时只是头痛欲裂睁不开眼,不想动,无力。第二天...

  • 活着的实感

    什么可以证明自己活着?我们与人链接时,眼睛是看不到自己的,它只能看到别人。但是自我会寻找,你会在别人内部寻找自我,...

  • 活着的实感

    活着的实感,总是触碰各种事物,时常与人发生肢体接触,有的时候觉得很奇怪,肢体接触以及触碰事物的体验有的时候并不舒服...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实感的消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csgf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