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5029449/15ebcfd85f462127.jpg)
上一篇讲到刘邦被沛县父老推举为沛公,萧何、曹参为其创建了一支二三千人的武装队伍,正式挑起了抗秦大旗。
项梁登场
《资治通鉴》讲到此处,镜头转向了楚地的会稽郡。先是交代了一下项梁的出身,说他是楚国大将项燕的儿子。项燕就是那个当初迎战王翦60万大军的楚将项燕。项梁杀了人,带着自己的侄子项羽躲避仇家跑到吴中,而且很快成为吴中豪杰,迅速崭露头角,出类拔萃。我们曾经讲过刘邦的老丈人吕公,也是因为躲避仇家举家而迁,但是迁到沛县的吕公一点也没有“躲”的意思,而是被沛县令高调接待。今天的主角项氏叔侄比吕公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真是一点都不低调。如果我们看《史记·项羽本纪》就会知道,这次躲避仇家到吴中,甚至都不是项梁第一次犯事。项梁在杀人之前就已经逃脱过一次秦朝法律的制裁了,《史记》有记载说,项梁受到栎(yuè)阳某个案件的牵连,为了脱罪,拜托蕲县一位名叫曹咎(jiù)的秦朝官员写信给栎阳的同事司马欣,司马欣还真给面子,事情就这么了结了。这里出现的曹咎和司马欣,都不是过场人物,他们后来还会有戏份,这是后话。
项羽其人
《史记》说他名“籍”,字“羽”。既然有名有字的,说明项羽的贵族身份不虚。《资治通鉴》原文: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籍长八尺馀,力能扛鼎,才器过人。
项羽年少时并不爱学习。先学书,不行,再去学剑术,又不行。项梁大怒,但是项羽却不以为然,对叔父说:“读书识字无非是会写个名字而已,剑术再好也只是单打独斗能赢,这些都没啥用,我要学,就学万人敌”。于是,项梁开始教项羽兵法,这回项羽愿意学了,但是刚刚了解点皮毛,又开始不用功了。虽说项羽学习不行,但是身体素质超强,身长八尺,力能扛(gānɡ)鼎,才气过人。这里解释一下扛的读音,用肩膀受力的叫(kánɡ),胳膊受力的叫(gānɡ)。
斩杀殷通
秦二世元年九月,也就是陈胜在大泽乡起义两个月后,会稽守殷通找到项梁商量说:“现在天下到处都在反秦,秦朝灭亡是迟早的事,我听说先发而制人,后发而制于人。所以我准备现在就起兵抗秦,希望您和桓楚能来帮我领兵。”殷通是郡一级的长官,比被刘邦取代的那个沛县令级别还要高,但是他们犯下的错误是相同的,最终以同样的下场结束了自己的一生。殷通将自己的想法告诉项梁后,项梁说:“桓楚逃亡在泽中,他的行踪只有我侄子项羽知道。”说完后就出去给自己的侄儿项羽交代了几句话,令其持剑在外待命。于是返回向殷通说:“你可以召项羽进来向他下达召回桓楚的命令了。”郡守曰“诺。”项梁召项羽进入屋内,须臾,项梁给项羽递了一个眼神说:“可行矣!”项羽马上心领神会,拔剑斩下殷通的头颅。项梁手提殷通人头,佩戴殷通印绶。
八千子弟
城下人员乱作一团,皆大惊,项羽击杀数十百人,这下把所有人都震慑住了,没有人敢起来反抗了。于是项梁召集豪吏共商大事。项梁因为手持印绶,可以对会稽郡下辖各县发布命令,就这样项梁从各县征兵招募,很快就组织起了8000人的抗秦武装,这就是项氏叔侄起家的班底,也就是所谓的江东八千子弟。因为这次征招,这八千子弟与项氏叔侄建立起了牢固的情感纽带。之所以后来项羽敢杀掉自己的顶头上级宋义,就是因为背后有这八千子弟给自己撑腰。再后来,项羽兵败垓下,不忍独自渡过乌江苟活,也正是因为这八千子弟的感情牵挂。
刘项皆楚
项梁叔侄的反秦力量已经建立,项梁也对此做了一系列的人事安排。
《资治通鉴》原文: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籍是时年二十四。
项梁自己为会稽郡军事、行政最高长官,项羽为副将,二把手。这一年,项羽二十四岁。至此,后来争夺天下的刘、项两大势力均已登场。但是,不管是刘邦起兵的沛县,还是项氏起兵的会稽,其实都是地地道道的楚国故地,与其说刘邦和项羽的争夺叫“楚汉相争”,不如说他们是楚人之间的内讧罢了。这两位楚人是今后一段时间里的国际热点,我们后面会重点讲述。就在这两位明星刚刚出道的同时,齐地也有人起兵造反了,我们下一篇再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