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认同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判断和观点认同,这是最基本的,这种点赞比较直接纯粹,跟潜意识的本能一样。大部分表示点头同意,如果实在能引起共鸣,就会忍不住评论几句。
表明态度型。逢上级必点,逢领导必点,不管你发的是什么,哪怕昨天和今天两个观点是矛盾的,点赞者必须是昨天也点,今天也点,并且点得尤其及时,跟排队抢答似的。他们点赞的是对人不对事,不论发啥,也不评论,要评论也是诸如“学习了”“领教了”等等此类无任何实际意义的词汇。
如果发朋友圈的人被利用的价值,或者能满足点赞人的期望值越大,点赞率肯定越高。这在职场、官场中尤为可见。
按套路出牌型。这些点赞颇有职业素养,前几天了解到一些人,对别人的运动步数基本上是人人都点赞,问他为什么,他说万一有一天别人会想起我。其实也对,虽没多少感情色彩,因为感情有限,这种程式化的点赞至少展示了职业素养,没啥可悲的。还有,微商会为了刷存在感,逢人必点赞,这叫做人情上的储备形成“负压”,积累势能。
互相取暖型。在生活中没有存在感,其实大部分人都是,同行、同类,尤其是最底层的人群更需要互相取暖,跟聚会喝酒助兴差不多。
不管对方出于什么目的,谁都愿意被点赞,这是几乎是一条真理。跟谁都愿意被拍马屁一样。那即便如此,怎么才能见高低?点赞毕竟只是一个动作而已,内容丰富不到哪里去。真正拍马屁还是得靠技术,既让拍马屁对象满意,也让旁观者舒服,这恐怕才是最高的境界。
不过令人神伤的是,社会发展的趋势并非是拍马屁可以走天下,纵使你的朋友圈有大咖和大佬,也没啥鸟用。只有你自己的能力匹配才有被利用的价值,否则都是一些无用的社交,与其到处巴结,不如深耕自己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