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人心异化是中国本土心理学的使命
《圣心学纲要》序言(五)
荀子(313 B.C.~238 B.C.)在《天论》中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 天,就是大自然;常,就是大自然运行的规律;这规律体现在秩序上。大自然养育万物,万物必须遵从秩序而行,人类也必须如此。遵从秩序是生的本能(life instinct),故称为吉;违背秩序是死的本能(death instinct),故称为凶。
秩序非常重要,它是生机的体现。这里所说的秩序,是指大自然的根本秩序,就是宋代儒家学者张载(1020~1077)所说的“天秩天序”,天下一切事物的秩序必须以此为转归,与之相合者必须遵守,与之相违者必须改正。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释道三家都在强调秩序的重要性。儒家侧重人与人的秩序,是为伦理;道家侧重人与天的秩序,是为哲理;佛教侧重人的内心秩序,是为心理。
遵从秩序,循道而行,这是人的本心。挑战秩序,背道而行,这是人的本心发生变异,失去了本来面目,变成异化之心。《大禹谟》中有言:“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其中把人的本心称为“道心”,而把异化之心称为“人心”,这是因为人心异化十分普遍,几乎人人都有。由此可见,人心异化古来有之。西方传统文化也证实了这一点。据圣经(The Bible)记载,人类的始祖亚当和夏娃不遵守神(God)的告诫,偷吃了禁果,被逐出伊甸园,那就是人心异化的滥觞。
防治人心异化,首先必须对人心异化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如果对人心异化不知不觉、毫无警惕,防治就无从谈起。
人心异化有三个基本特征。第一,自大自满、蓄意征服,这是意欲(will)方面的特征。第二,极化思维、非黑即白,这是认知(cognition)方面的特征。第三,亲假疏真、弃正从邪,这是情感(emotion)方面的特征。
一、人心异化的意欲(will)特征
圣心学(Holy Heartology)认为,人心异化的根本原因是与根失联。离根的心失去了对大自然应有的敬畏与谦卑,变得傲慢,变得野心勃勃,把挑战秩序当作奋斗的目标。
圣经里面讲过,人类的始祖被逐出伊甸园之后,他们的后代并没有痛改前非,而是变本加厉。在大洪水之后,诺亚的子孙竟然要建造一座直通天堂的巴别塔(Tower of Babel),这种挑战神(God)的秩序之行为遭到阻止,最后无果而终。(创世纪 11章1-9节)
实际上,类似于这种建造巴别塔的行为,现代人从未停止,而且乐此不疲、日甚一日,甚至喊出“征服大自然”的口号。人心异化所滋生的傲慢心和征服欲不断强化死的本能,其所作所为类同杀鸡取卵、竭泽而渔,在局部上看是成就了更多的获取,而在全局上看却是更大、更根本的丢失。
历史上每一次能源的更新,从火到火药、再到石油、再到核能,都会首先用于战争。因为战争是征服欲的最高表现形式。人们对于核能的感性认识,就是从扔到日本广岛和长崎的那两颗原子弹开始的。目前全球核弹的存量,远远超出自卫的需要,足以给人类的生存带来灭顶之灾。
我们正在享受着我们祖先从未享受的便利,却透支了我们子孙将来应该享受的资源。一脚油门走天下业已成为人们出行的标配,却忘了所产生的二氧化碳与日俱增,正在形成了一个天大的塑料大棚把所有的地球人罩在其中。温室效应所带来的异常气候等种种灾害,已经成为电视新闻的恒常话题。
当前我们所面临的能源危机、环境危机、生态危机、战争危机等等,无不是人心异化的结果,无不是人类自作自受。一百四十多年以前,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1820~1895)在他的《自然辩证法》中警告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现在这一切都应验了。如果再不认清人心异化的危害,人类就会变成自己的最危险的敌人。
二、人心异化的认知(cognition)特征
人的认知能力实际上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一个是理性认知能力,一个是非理性认知能力。理性认知能力简称“理性”(《归根心理学》中称之为“智”),非理性认知能力简称“悟性”(《归根心理学》中称之为“慧”)。这两部分的关系很像一棵生长着的树:理性相当于树的地上部分(显性部分),即树的干和枝叶果实;而悟性相当于树的地下部分(隐性部分),即树的根。
道家经典著作《黄帝阴符经》说:“人知其神之神,不知不神之所以神也。” 其中提出两个十分重要的概念:一个是神(识神),一个是不神(元神)。神或者识神,指的是理性认知,即理性;不神或者元神,指的是非理性认知,即悟性。这句话是说,人们只知道理性认知的奇妙之处,而不知道非理性认知的更加奇妙之处。由此可见,中国古人不仅重视理性,更重视悟性。尤其重要的是,中国古人还创立了获得悟性的技术,这种技术叫做修炼,并把这种技术与心性的升华和人格的完善联系在一起,所以《黄帝阴符经》说:“知之修炼,谓之圣人。”
遗憾的是,这样重要的道理被现代人完全忽略了。这是因为,理性认知基于逻辑思维,是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毫无疑问,理性认知奠定了科学的基础,而科学正在改变这个世界,现代生活中的一切便利,几乎都是理性认知的结果。于是,人们越来越重视理性认知,而与非理性认知渐行渐远,以至于有些人独尊理性而完全排斥悟性,这种情势便是滋生科学主义(scientism)的土壤。
应该懂得,科学(science)是好的,科学家(scientist)也是好的,但是科学主义(scientim)就不好了。因为科学主义是以巫术式的崇拜看待科学而产生的一种思维定势,它逐渐演变成一种社会性的骄傲自大和思维僵化:它只相信黑就是黑、白就是白,而不相信从黑到白存在着无数个灰度;它只相信眼睛看得见的,而不相信眼睛看不见的;它只相信仪器,而不相信创造仪器的人本身;它只相信外知觉(external perception),而不相信内知觉(inner perception);它只相信识神,不相信元神;它只相信理性,不相信悟性;它从根本上违背了科学思维的灵魂——辩证法。科学主义所带来的危机,就如一棵树越长越高大,而它的根却越来越萎缩。如果这种态势不能及早纠正,科学越发达,人类与地球所面临的境地就会越危险。
三、人心异化的情感(emotion)特征
中国传统文化为防治人心异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儒家的三纲八目、佛家的戒定慧、道家的性命双修等都是为防治人心异化而设的正道,从心理学角度看,都是升华心性的人格重建工程。
自古以来,人们在修炼过程中的情感取向普遍存在着亲假疏真、弃正从邪的倾向,前人形容这种情况犹如农田中的稻子远远不及茅草长得那么快,称之为“稻高一尺,茅高一丈”,后来演化成“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汉代道士魏伯阳指出:“世人好小术,不审道深浅。弃正从邪径,裕速阏不通。”(《周易参同契》第23章)唐代道士吕洞宾也说:“世人宜假不宜真,难度长生上品经。”(《指玄篇》)
人们这种亲假疏真、弃正从邪的情感倾向是从哪里来的?它来自内心深处的一种驱动力,而形成这种驱动力的是巫术情结。
圣心学认为,人的归根意识包含的三种情结,即巫术情结、宗教情结和科学情结,这是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所形成的历史积淀。其中巫术情结最为深厚,约有七万年以上的历史;宗教情结次之,约有三千多年的历史;科学情结又次之,仅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正因为如此,巫术情结在人们的集合无意识(collective unconsciousness)当中能够形成最为强势的存在。
在圣心学看来,人心异化是与根失联(离根)的结果。防治人心异化就要建立与根的联系(归根)。这里的根,是指宇宙和生命的本源,其特征是无相无名的存在。对于根的认知,宗教与巫术有着根本的不同。宗教所归之根一定是无相无名的存在,由此而形成的信仰属于正信。而巫术所归之根则一定是有形有质的存在,由此而形成的信仰则属于迷信。
巫术情结的基本特征是拜物造神。由巫术情结所形成的崇拜总是指向有形有质的存在,就是眼能看得见、耳能听得到、手能摸得着的东西。巫术情结太过久远、太过深厚、太过普遍、太过强势、太过隐秘,左右人们的认知、情感和意欲而不被察觉,是人心异化的基本动力。巫术情结不仅影响着宗教,为无神宗教凭添种种神祗;同时也影响着科学,科学主义的本质就是巫术情结在科学领域中的变种。
圣经说:“神就照著自己的形象造人。God created man in his own image.”(创世纪 1章27节)如果把神(God)理解为大自然的同义词,毫无疑问,是神(God)造了人。这是真正意义上的神(God)。然而巫术情结却让人反其道而行之,常常按照自己的想象造出许多神来。这些神都是假神。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气功热潮中,叶公好龙式的信仰,买椟还珠式的修为,以及装神弄鬼的“大师”们之涌现,归根结底都是巫术情结拜物造神机制的作品。
巫术情结常常引发人们心理年龄(mental age,MA)的退行,倒退至幼儿阶段,因此总是希望被庇护、被关爱、被教诲、被引领。这就是为什么人们总是渴望大师的出现、没有大师也要凭着自己的想象造出“大师”来的心理根源。
明代儒家学者王守仁(1472~1529)说:“夫圣人之学,心学也。学以求尽其心而已。尧、舜、禹之相授受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道心者,率性之谓,而未杂于人。无声无臭,至微而显,诚之源也。人心,则杂于人而危矣,伪之端矣。” (《王阳明全集》卷七:重修山阴县学记)
阳明先生这段话,可以看作是防治人心异化的总纲,也是中国本土心理学的总纲。“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是人们所熟知的《十六字真传》。“人心惟危”是讲现实:人心之危,乃在于伪。“道心惟微”是讲本源:道心之彰,乃在于诚。“惟精惟一”是讲方法:精诚立信,得一修行。“允执厥中”是讲宗旨:恪守中道,防治异化。
中国本土心理学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心理学。中国特色最显著的看点是它的大格局,它把人的精神活动放到大自然的大背景中加以考量,重视人天相应,力求实现人与大自然的同秩同序。中国本土心理学拥有古代儒释道等多重资源,却不会是古代儒释道的复制与粘贴,而是要站在人类学(Anthropology)的高度,合理运用现代心理学的科研成果,充分发掘中国传统文化给我们留下来的宝贵遗产,使之融入现代生活,为彻底解决人心异化这个世界范围的难题做出中国人应有的贡献。这也是圣心学努力的方向。
《归根心理学》全文已发表在我的微信公众号“圣心塾”之中,《圣心学纲要》的理论部分将在其中陆续发表,登陆即可免费阅读。
孙泽先
2019年2月16日于沈阳
【圣心塾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防治人心异化是中国本土心理学的使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