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老家的村里有个自闭症的孩子。原本家境殷实,生活优渥,让人羡慕。然而他的到来,一切都成了泡影。
多少年来,他的妈妈带着他四处求医,盼着把他治好。遗憾的是,每次都是失望而归。为此,伤心绝望的妈妈常常情绪失控地咆哮,尤其是他“发病'”执拗做某事时,妈妈还会动手打他。如今,在他的记忆里,妈妈是那个打他骂他的人。
后来,他的爸爸妈妈离婚了。他由爸爸抚养。妈妈从此成了陌路,因为记忆里,妈妈总是打他骂他,他从此不再愿意见妈妈,见着也是躲。
爸爸要工作,不可能把他带在身边,于是年老的奶奶去照顾他。
长大后,他去读了特殊学校,能认物,也认得字,会计算呢。看着他能学点的东西,他的奶奶盘算着给他在村里开个小卖部做的小买卖,以养活他自己。毕竟她的岁数已不小,说不定哪天就两眼一闭了,到时候不知谁来管他。
因为他的爸爸已经再婚,亲妈妈都忍受不了的孩子,新妈妈哪能让他进家门。所以,他的奶奶只能向天祈祷,让她多活几年,好照顾好他。
如今他已经16岁,长得人高马大,英俊潇洒。要是不说话,是多帅气的一个小伙子啊。
只是,他一生出啥主意来,往往不是常人能够理解的。就像《雨人》中的哥哥会因为飞机失事,死活不愿坐飞机一样。
而这个小伙子,他执拗起来也如出一辙。关于这些异常表现,村里传的能够写成一本书了。譬如,他看见邻居一个老奶奶家的鸡,为了验证鸡会不会游泳的想法,一手就把鸡丢进泡咸菜的池子里。幸好旁人发现了,呵斥了他。他跑回家后,并没有消停,过一会儿,他又重复泡鸡。旁人又及时制止。三番四次,谁都烦了。终于,大家都回了家,没有人影,那只鸡终究给他淹死了。
还有一次,他脱掉衣服跑到马路中间躺着。年迈的奶奶拉了几次他回家。。。最后是,奶奶守在马路上大哭。
而我亲身经历过的印象特别深刻的事是,连续3年回老家过年(我只有过年过节才回老家,偶尔才遇上他)他遇见我时,都在问同一样问题:“大货车的锁匙在哪里,怎么开车?”我每次都说不知道哩。我不会开车,确实不知道。
这些,都不过日常不起眼的小事,天天都有
最让村里人口舌的是,每年大年初一,家家户户还没拜神,他就上门讨红包。他也不害羞,整条村子一户不漏地串。应该是,一人不少地讨
我也佩服他的记忆力,每家每户有几个人,谁给了,谁没给,他记得一清二楚。我们给红包一定要自己给他,要是我帮老公给了,那在他的眼里,只是我给了,老公没给。然后,他会时刻追着我老公要红包。要是哪家哪个人还没有给,他是不会放弃的。他就天天来几趟,直到大家都给了,才不会再来。
给个红包,给份祝福,我倒觉得没什么。但这种行为在村里很多人看来是很失礼的。对此,他们常常村头巷尾地纷纷议论,说一些很难听的话。遇见他时,除了语言嘲弄外,还会行动上捉弄他,例如让他脱下外套,然后胡乱给他穿,整得像个小丑一样。看着他委屈逃跑,大家不是怜悯,而是在后面哈哈大笑。
有些人,则故意问他爸妈的情况。他不知人意,问啥说啥,这些花边新闻很快传遍村里的每个角落,成了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仿佛,他成了大家娱乐消遣对象。要是没有了他,大家生活估计少了好多快乐。
看着他,我觉得好心酸。
对于捉弄、嘲笑、讥讽残疾人的现象,我觉得并不是个例,尤其在文明并不发达的农村,是普遍存在的。像我小时候村里患有智障的、或是小儿麻痹症的孩子,总是遭受低人一等的区别对待。
对于不一样的他们,该如何正确对待他们。随着孩子的长大,如今她已上了幼儿园,接触的人越来越多,我逐渐有意识地跟她讨论这个问题。我希望对“不一样”的他们所做的错误做法,可以在孩子的这一代终止。
我会跟孩子说:“那些不一样的小伙伴,是神的错。因为,神在制造小孩子的时候,不小心打了瞌睡,让孩子长成了不一样的模样。例如,眼看不见、口不会说、耳听不见、腿走不了......”
接着我会让她遮住眼睛、捂住耳朵、封住嘴巴,让她知道要是不能正常看、听、说,是怎样的不便感受。因为只有她从内心去理解别人的难,有了共情之后,才能引导她成了一个替别人着想、关心体贴他人的孩子。
接着,我会告诉她,该怎么做才能让“不一样”的孩子感到舒服
第一个是无视!是的,是无视!当看见残疾的孩子,无视他们的“不一样”,而不是一看到他们突然神色大变、眼睛睁圆。也没有必要变得小心翼翼,给予他们过分的关注和呵护,就把他们当作正常人看待即可。
因为“不一样”,他们可能原本就是敏感、自卑,要是别人还来取笑,只能是雪上加霜。如果过分的保护,他们可能会觉得自己没用,不能跟别人一样正常做事,总给别人添麻烦,同样会给他们带来精神负担。那不如,什么都不做。无为而治,是善行。
第二是适当的帮助。刚才说的无视,并不是完全不管不顾,而是先让他们感受到身边的友好氛围,而不必拘谨、不安。等大家熟络了些,才不妨细心地给予他们关注,如果他们有需要帮助的,经得他们同意后,就热心地伸出援手。
他们缺失了部分身体功能,那么,就让我们成为他们的手、他们的脚、他们的耳朵、他们的眼睛,陪伴着他们愉快前行
第三鼓励他们去做想做的事。虽然“不一样”,但并不妨碍他们拥有自己的梦想。我们要做的是,鼓励他们,给予他们以力量和支持。如果有能力的话,还可以为他们圆梦创造条件。
我最近看了《不要和世界讲道理》这本书,书中的主人公曹晟康是一个盲人,但他是个旅行家,还是驴友,足迹遍及世界5个大洲几十个国家。别说一个盲人,哪怕正常人,也没有多少人能够做到这个高度。我实在太佩服他了。
所以,请尊重身边的每一份梦想和追梦的人。千万别像书中老曹遇见的某些人说的,一个瞎子旅什么游,不过是给世界添乱罢了。希望你我都不是当中的其一。
第四是把这份善心传递出去,影响更多的人。改变一个社会现象,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不足以撼动根基。所以,无论是我们自己,还是孩子,都要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身边的人,影响一个算一个。千万不要错误认为,一个一个地去改变,进展慢、力量微弱,没有作用和意义,做不做没什么两样。
我想说的是,请相信指数级裂变的力量,想想病毒传播时的裂变,它也不是从一个人开始,然后无限裂变吗?善心也是如此。不要小瞧滴水的力量,汇聚起来就是大海了。
最后,如果你在茫茫网海中有缘看到了以上文字,期待你跟我们在一起,成为改变歧视“不一样”现象的力量之一。
你做了,世界也就改变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