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看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
她以一个流浪者的口吻,讲述着在撒哈拉沙漠各种丰富有趣的生活经历,她笔下铁皮做的小屋、单峰的骆驼和成群的山羊,以及她在沙漠上生根发芽的爱情。
我那时候开始就从未觉得“沙漠”是一个荒凉的地方,我只会向往那里格外瑰丽奇骏的自然风光,与众不同的生活乐趣,以及有可能发生的,最浪漫的恋爱。
后来我又读了很多的诗歌,诗人们所颂扬的,除了爱情之外,就是远方,就是旅行。
海子说过,“远方除了遥远一无所有”——但那又怎样呢,有遥远就足够了。
玄奘西天取经、李时珍寻百草、哥伦布航海大发现等等,在他们的眼里远方阻挡不了自己心中的“遥远”,这些旅行者不远万里虔诚奔赴遥远的过程, 就是仪式,就是信仰,就是梦。
再后来,我迷上了看纪录片,特别是看《探索频道》,在纪录片的世界里大自然是美丽壮观而神奇的,生活在那里的动物们享受着涓涓溪流、繁星点点的夜空,还有自由。
在荒芜人烟,近乎令人生畏的冰天雪地里,白色的狐狸欢快得跳跃在雪地之间,那一刻我看懂了,生存的意义不是活下去,而是享受精彩的过程。
因为看着这些长大,我对荒野、徒步、探险这样的事,一直就有特别强烈的向往。
想要用脚步丈量无垠的沙漠和云雾缭绕的雪山。
想要为了一场日出彻夜不眠,当太阳升起来的时候和伙伴拥抱在一起欢呼。
想要在漫天繁星下表白,亲吻,和心爱的人一起沐浴着星光睡去。
想要感受夹杂着黄沙的狂风和直射的烈日,也想要为梦寐以求的远方真实地流下汗水和泪水。
想要自由,想要探险,想要就那么一直走到世界的尽头。
这一切,都太酷了。
也是因为这样,当我知道火箭少女101的11个女孩子集体参与了腾讯视频的一档综艺节目《横冲直撞20岁》,要进行一场特别有意思的“团建”时,竟然还有点羡慕。
因为她们的团建实在是太硬核了——四天三夜的“荒野求生”,穿越广袤的撒哈拉沙漠。
连宣传海报都是一望无垠的沙漠景观,几乎可以直接拿来做壁纸。
看得人热血沸腾。
20岁的我们是什么样的
20岁的我们在上学,是寝室里六个人只要有人开始说话,那就是一场话题盛宴,从室友糗事、学习作业、游戏、体育最后不可避免的开始对认识的女生品头论足。
最需要网络的时候一定是寝室断网前的那点时间,才想起来今天的的作业没发给老师,才想起来熬夜前要看的电影还没下载。
谁忍不住自嗨唱歌了,不管好不好听总是有人喜欢站出来吐槽说难听,一群人就开始七嘴八舌分析哪里不好听。
周末前总是有各种出行计划,第二天醒来经常集体失忆。宅成了唯一的选择,开黑成了一种常态,也许有人心中会突然冲动想要出去看看这个世界,最后总是有各种理由。
大多数人的20岁就是这样过完的,回忆起来时有感动有会心一笑,但是总是会觉得少了点什么。
人生永远不嫌老
20岁的探险故事,其实是每个人心中都不能忘怀的梦想,经历过的人怀念,尚未经历过的人憧憬。
年轻的时候可能因为没有条件或者缺乏足够的勇气,我们放弃了那些只存在于脑海中的冲动。
锋芒毕露的时候,我们敢作敢当、敢爱敢恨,做事不顾后果,心中永远有一把火,恨不得把这个世界一切看不过眼的付之一炬。
后来我们不再年轻,成熟、稳重、处事圆滑、做人低调成了我们的代名词,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如今的我们变成了曾经我们自己讨厌的人的样子。
岁月的磨砺和生活的重压,让我们每个人心中对梦想的追求,对冲动,逐渐的变成了一种“不可能”。所有的不确定、不顾后果、冲动和激情,总是会被各种理由浇灭。
体力不行了,户外徒步探险,我走不了
环境太恶劣,我的身体我知道,走了也走不到终点
好好的生活不要,干嘛要去吃苦,有什么用
有人曾问金庸:“人生该怎么度过。”金庸的回答是:“大闹一场,悄然离去。”
我想所谓大闹一场,不过是保持年轻的热忱,充满好奇充满热情,哪怕哭着,也要勇敢的往前走。
人生难得走一回,错过的年华,不能重来,但是错过的梦想,可以重新出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