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中国》《激荡三十年》
感谢这两本书让我了解过往,历史总是给人启发,总结历史,能让我们更看清脚下的路。
改革开放,到底改了啥?为啥我们国家能取得这么辉煌的成就?
如果用非常简洁的话语概括,那么我觉得应该是:
产权定界,国退民进。
回顾一下人民公社时的情景,个人不占有生产资料,不占有土地,一切生产资料都归公社,多干不多得,个人连口锅都没有,大锅饭吃的嘎嘎香。
之后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18个农民把地分了,农民重新拿回了土地,重新拿回了生产资料,之后才有十三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包产到户。
农地以前是归村集体的,土地不能买卖流通。
现在,农民拥有土地的使用权,在向村集体承包土地后,可以将土地转租。
城乡结合部一直都面临土地制度受限问题,
今年出的政策是农民可以用土地入股,村集体开发租赁住房。
国企以前全完归国家所有,企业职工的工作可以父子相传,厂长很难开除工人,我的邻居就是一个大傻子,但是接了母亲的班,照样拿着工资,取了一个没有工作老婆。
现在国企在大多数行业都退出了,要么就是和外资合资,比如各个汽车厂,要么卖给个人,国企在生产资料的上游行业垄断性增强,比如电网、钢铁、中石油、中石化、银行,前所未有的强大。
国退民进,逐步把公有制变为私有制,通过价格机制,无形大手,资源充分配置,解放了生产力,发展了生产力,30余年的发展,成就辉煌。
现在看我们的产权制度总是有点拧巴,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混合的怪物。
比如土地制度,城市土地归国家所有,农村土地归集体所有。
这是非常模糊是产权界定,你也不知道到底是谁的。
实际情况是,城市土地上的房子是个人的,能够买卖交易,房子在土地上,不可能分离,地随房走。
农村土地承包给农民了,农民可以把耕地转租,但是不能卖给城里人,算是只完成了小部分私有化。
所以我们的产权界定,一直都是,名义上是公有的,实际上是私有的。
这在初期确实极大帮助了我们,但这种羁绊,越来越影响发展。
什么时候能实实在在进行私有化,那才是又一次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那个时候,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This is my house。
改革的动力是啥呢?
答案:生死存亡之秋
土地承包制是1978年中国经济已经濒临崩溃的时候,
国企转制,是1998年,国企濒临崩溃的时候。
银行转制,是2006年,四大银行濒临崩溃的时候,之后把一万多亿的不良资产剥离了,建行引入了港资,之后上市,终于变成最赚钱的行业。
联通混合所有制改革,是2016年联通亏了40多个亿崩溃的时候。
改革发生的时候,都是自下向上倒逼,实在无路可走,只能不可逆地前行,破除之前所有制的种种束缚。
回想起洋务运动时期,张之洞的汉阳造铁厂濒临崩溃,李鸿章出的主意就是四个字, 官督商办,实际上就是所有制改革的问题。
所以我们的经济制度改革,必然发生在中国经济遇到的一个个危机的时刻。
但我更期待政治制度改革,将会发生在哪一刻?
如果看待2018年的楼市?
前提:土地和政策是垄断的,这是一个不充分市场,你可以把它认为是计划经济
那么先把将来放放,回头看一下过往,时间跨度不用太大,从1998年开始。
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朱镕基总理上台,他承诺中国汇率不贬值,恢复经济。这样的承诺在当时看来是不可能完成的,外部环境太恶劣了,但那一年确实做到了,中国经济基本没有受到亚洲经济危机影响,反而在年末大幅度上涨,那么朱镕基用了什么神奇Magic?
很遗憾,答案是取消福利房,开启房地产。
2000年后,货币超发严重,2003年房价大涨,温州炒房团名噪一时,人人喊打,上海房价在一年内翻倍,温总理上台,开始房地产调控第一次调控,在他的执政生涯中,这种调控一共用了9次,一次破坏力比一次大。。
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世界完全看衰中国经济,于是乎我们推动了4万亿,2009年,2010年房价大涨,又翻倍,调控又来了。
2014年房地产达到了冰点,各行各业情况也不乐观,大家都喊日子难过,9月开始逐步取消限购,2015年底降低基准利率,2016年2017年,又翻倍了。
那么结论显而易见了,一旦我们经济不乐观,房地产就担当了国家队,强烈刺激了内需,一颗壮阳猛药,立马一柱擎天,房价翻倍,老百姓把存款都拿出来,注入到市场,各行各业繁荣,在唾骂声中再进行调控,房地产被骂成是尿壶。
现阶段,全球的经济都复苏了,数据表明,美国GDP 3%地增长,日本处于20年来失业率最低的时刻,德国经济增长率一片大好,英国虽然脱欧了,数据也好看,那么中国经济也就没什么问题,也就不需要房地产,这几乎是我们去产业技术升级生死存亡的窗口期。
当世界经济又走向衰退的时候,我们不得不又吃下那粒苦涩的金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