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整理资料,翻翻2年前买车的资料,忽然想起一件往事。
现在我开的是一辆丰田凯美瑞,其实这并不是我的第一辆车。第一辆是别克君威,04年款,当年也算豪车了。2016年9月,我打算把工作地点迁到深圳,打算买个车。买车的想法一旦产生,顿时就像野草一样在脑子里疯长,立即去看车展,去车行下定金,全部时间也就半小时。
但是,当时我手上还有那台别克君威,深圳牌照。而深圳车牌是限号,无法手上同时持有2个车牌。那么原来的旧车怎么办?——卖掉。
我说的就是卖车这个事。
这辆别克呢,确实有年头了,但性能都还不错。卖多少钱我心里也没底。正好4S店里有收二手车的,说这个车只能报废了,卖个四五千不错了。
好吧,那就五千。成交。
现在回想起来,当时何其愚蠢。
今天在几个二手车网站看了下,隔了2年,我这个车的报价都在1.8万—2.5万之间。也就是说,2年前,我五千卖掉,错了。
回头看,为什么卖的如此便宜?
原因在于,我过于着急。我当时就是想买个新车,以最快的速度买到。我就认准必须尽快处理掉旧车,越快越好。货比三家是最基本的原则,我根本就没有做任何比较,只要有人要,就卖了。价格真的是他所说的那样吗?其实只要开到车管所附近,马上就知道了。一长溜的二手车车行,只要花一个小时,马上就可以得到市场价格。但是我没有。
从很多地方可以看到我的着急:看车展,下定金,立刻签协议卖掉旧车。我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就是买车买车。在这种心态下,不吃亏都难
回头看,其实根本不必如此。我都还没有把职场迁到深圳,完全不必买车,至少没必要那么快买车;房子也还没敲定,在哪住还两说;钱从哪里来,也没考虑。一系列的问题都没解决,我就干了。
事实证明,结果并不好。今天回想2年前,错了。
其实我说的并不是买车,我说的是性格。
一叶知秋。以前常听说,选择大于努力,性格决定命运。年过三十,越来越觉得,说的是。
真的,什么样的性格,基本决定了这辈子命运的走势。我们说,回头看过去走过的路,经常觉得,以前的自己怎么会这么傻逼,怎么会做出那样的选择。但是其实如果重来一遍,你可能还会那样选。因为,偏好稳定还是不确定性,偏好赌一把还是稳妥一点,这都是写在基因里面的。当然随着时间的流逝,积累了越来越多经验教训,人说回头看,其实是带着后来的这些经验教训的。人不可能同时踏入两条河流。
但是,对于性格,对于命运,真的就只能被动接受吗?也不尽然。
好的做法是,吾日三省吾身,时时复盘。回头看,我们每天必然犯过很多错误,只是当时没有意识到而已,或者已经意识到,但是犯了也就犯了。
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学到任何东西,可怕的是对待错误的态度。
典型如曾国藩。他天分并不高,实在谈不上有多聪明。但是他是真的做到了日日反省,从错误中,失败中汲取养分。勤奋+复盘,你看取得多大成就!
我说的并不仅仅是性格,我说的还有选择。
选择大于努力,老生常谈。但是事到临到你怎么选?根据自己经验?问朋友,问同学?
我觉得啊,每个人做出一个选择,其实是一个函数,参数就是自己个人以往经验、身边资源提供的信息、环境变量,再加上性格。性格刚才说了,那么自己能掌控的,其实就是自己能获得的资源。
所谓的“人脉”是资源的一部分。说“人脉”并不丢人,通俗地讲,人脉就是能够给自己提供帮助的人。但是这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获得成本也很高。
但别忘了,我们现在身处互联网时代,信息的获得成本很低。因此,获得新信息的能力很重要。
这就需要你有一个开放的心态。对待新信息,不符合自己以往认知,就粗暴拒绝?还是先听听,是否有合理之处?
我很认同张泉灵的一个观点。她说,我们原来说得最多的是“NO,我不这么看”(yes,but),但是存在即合理,出现必有原因,要说“yes,and”。这其实说得就是开放心态,还是封闭心态的区别。
看不懂,觉得不对,仅仅是因为你的认知没跟上。你的认知就是对的吗?那你凭什么说别人就是错的呢?
没想到从买车一个事,扯了这么久。就先说这么多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