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借鉴微信公众号缓缓说,对我有些许影响,拿出来说说。
作者主要是讲了他的故事,本来可以进世界500强,结果出了车祸,做了一个销售,月薪2000,后来进了国企,后来有了升迁机会,再后来,高管大学谈的女票和他分手了,升迁机会黄了,后来发展自己兴趣写作,成功逆袭了。作者的经历简单概括来讲就是这样的。
这篇文章叫做《从月薪两千到年薪百万,普通人逆袭的这4条经验一定要看》。我对其感悟很感兴趣。来来来分享一下。
古埃及有一句谚语:世上只有两种动物能够到达金字塔的顶端,一种是雄鹰,另一种是蜗牛。
年少轻狂的岁月谁不想做雄鹰,蜗牛听上去多low啊,现实情况是,我们的家境太普通,更为普通的是,世代贫困的穷人思维,就像蜗牛身上的壳,压着你一步一步往上爬,累不累,那必须的。
作者说,结婚一定要去找视野开阔的人,要知道,拼爹首先拼的是观念,其次才是资源。
然后作者说了一个令他印象深刻的事情,国企有一个官二代,毕业她爸给了她100万,给她练手,她盘了一块地皮,赚了。
重点来了,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我们依赖路径(最典型的就是读书改变命运),而富人配置资源。
富人能通过资本的马太效应来实现快速增值。
马太效应(Matthew Effect),指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广泛应用于社会心理学、教育、金融以及科学领域。马太效应,是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们常用的术语,反映的社会现象是两极分化,富的更富,穷的更穷。
马太效应,名字来自圣经《新约·马太福音》一则寓言:“凡有的,还要加倍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对路径的依赖程度更高,家庭的犯错成本也会越高,人生就会缺乏容错性。经历一点点的意外或是差错,就可能一朝回到解放前。
富人就不同啦,凭借人脉和资源,成功的机会多多多。
展开来说,马太效应如何破解?
这个大家感兴趣的话,完全可以去参考一下知乎上的解答。
我这边概括来讲有以下几点:
1,你必须转到第一桶金
2,漠视规则,改变规则,规则都是有钱人制定的
3,一专多能零缺陷,木桶长板多发挥(包括一万个小时努力)
简书上有一篇文章写的很好《有时候,你只是输在观念上》
主要说了三点
1,边际效应
什么叫边际效应呢?举个例子,奔驰汽车公司就是一个边际成本很高的公司,而微软则是一个边际成本很低的公司,因为奔驰每卖一辆车都得重新造一辆车,而微软每多卖一份软件几乎只需要复制就可以了。
我们将这个原理迁移到实际工作中,就可以得到工作杠杆率的概念:随着你所做工作的产品或者服务到的人增多,如果你付出的边际成本没有降低甚至越来越高,这就说明你的工作杠杆率越比较低。反之,如果边际成本下降很快甚至是零,那么就是工作杠杆率高。工作杠杆率低的工作有共同的特点:简单、重复性、机械性(流水线工人)。那什么工作杠杆率高呢?拿微信大号和简书大V来说,写作就是工作杆杠率高的事情,无论是简书还是微信,随着你的粉丝人数的增多,你的工作杠杆率实际上在不断提升,因为写一篇文章的时间没有变,但是你的影响会越来越大,传达的范围越来越多。
李笑来先生曾经在一篇文章中说,他有一个亲戚的儿子打算学纹身,他极力劝阻,为何?因为纹身是一件工作杠杆率极低的工作。工作杠杆率低的工作给你带来的成就永远只能是线性的发展,工作杠杆率高的工作才能带来指数级的提升。
抛开工作不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提高杠杆率呢?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一个人最宝贵的财富是时间,因此要么减少完成某件事所需要的时间,要么同样时间内增加做某件事的影响;其次,我们可以将杠杆率低的工作进行外包(大多数公司招实习生就是出于这个目的),不惜投资以增加时间(比如考试辅导班),要舍得在提升效率的工具上时间(手机效率软件、一款高性能的电脑);多任务处理,利用零散时间(我喜欢在坐公交的时候听喜马拉雅下载好的吴晓波频道音频),将机械性进行结合(比如一边跑步一边听音乐)……
作者:摇小灰
链接:http://www.jianshu.com/p/88ecb531063d
來源:简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让我来总结一下工作杠杆率高的有
1,写作
2,自我投资
3,学历
4,高效办公用品:手机,电脑
5,零散时间利用等等,未完待续
2,风险
3,复利(不只是金钱上的复利,人际,读书,坚持都是)
一个人最愚蠢的选择,就是在二十多岁的年纪,错过了成长的时机。
能够自食其力的人,不要给自己添加不必要的负担,不要太去忧虑可能存在的风险,不要放弃自己的成长,要给自己行走的力量。
这个也要展开来说。
作者总结来说:走出低谷人生低谷,四步要走。
1,接纳当下。
2,认清自己
3,坚持走自己的路
4,打破思维
其实我觉得,关于这四点写的很一般,没有给我很大的启发,第四点讲的太笼统。
前三点概括来讲,一句话,精英思维,认清现实,着手行动,吞掉那只青蛙。第四点我打算拓展来讲自己的理解。打破思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