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老家莫沟

老家莫沟

作者: 水底石 | 来源:发表于2017-08-25 12:38 被阅读42次

     

老家莫沟

  从没有想过,莫沟会在全国一夜出名,深感媒体的力量的强大。

      莫沟出名,尤其在方圆百里家喻户晓,是央视焦点访谈在年初二的节目中做了一期《节日的礼物》把莫沟当作留住乡愁的典范来大肆报导的,节目播出之后,莫沟迅速火了起来,春节期间人数渐增,清明更加火爆,日观光人数达到十万以上,车水马龙,道路拥堵,五一长假也是十分红火,伴随莫沟火热,相关人员也官路畅通。然而,其兴也勃,其亡也忽,几个月后莫沟就有沉寂的迹象了:据说县委书记在官场折了,那么他全力打造的政绩工程得不到后续的维护和支持,会不会就此夭折呢?人们在试目以待。

首先是水的问题,留住乡愁,自然要青山长在,绿水悠悠,监天白云,鸟语花香,莫沟地处黄河平原以向北丘陵地区的过渡带上,原来汶水河顺势而过,植被也算茂盛。而这些年河水早就干涸了,到七八月雨水丰沛期,如有积水也不过是泥水坑而已,充其量能养几尾泥湫。为打造这个工程,把上游水顺涧水库的水引来造了一个汶水河,而水库的水源来自山西。据不可靠消息说,这些水是从山西买来的,不仅造出了汶水湖(呵呵,汶水河变汶水湖了,这可不是一个字的差别,细品便知),而且还开挖了环城水系,这当然好,可是水,水,水从哪来呢?!据可靠消息说,环城水系已停工,附近村民意见莫衷一是,有很多村民主张回填,怕将来成了臭水沆,影响环境,影响交通,对孩子们来说也不安全。

      其次是莫沟村民的生计问题,把村里的耕地流转以后怎样经营,看来并没有个清晰的思路,作为留住乡愁的典范并不是要发展旅游业,何况这里根本就不具备旅游资源,而是要成为风景秀丽,具有传统特色的自然村落,所谓打适的典范,乃人工非天成,是靠一县之财力来支持的,道路修了,路灯安了,花草种上了,湖水引来了,图书馆建立了,还特意弄了一盘石磨,一垛麦秸,几株柿树来显示乡村特色。基础没施建好了,但以后何去何从,不得而知,除了道路,其它的会不会随着时间的流失而回到破败萧疏的原状呢?极有可能。

        有两个问题值得考虑:其一,原任领导一旦退出,这个工程就夭折吗?其二,作做央视报导的典型,应该是多年文明的沉淀还是搞运动造出来的?如果导向不对,便是央媒的失职失察!

相关文章

  • 老家莫沟

    从没有想过,莫沟会在全国一夜出名,深感媒体的力量的强大。 莫沟出名,尤其在方圆百里家喻户晓,是央视...

  • 老家莫沟

    那些只属于我们的时光 只有我目睹了你的春夏秋冬 也感知着你的喜怒哀乐 你仿佛有无数个面孔 又好像从来都始终如一 我...

  • 老家贤沟

    老家过年习俗 我的老家,在山西一个偏远的小山村,村名叫贤沟,老家有个习俗,每年三十晚上,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山沟里所...

  • 莫沟 一游

    据闻,河南孟州莫沟,一座三面环沟、一面傍水的普通北方小村落。村内保存着许多完好的明清民居,斑驳的砖雕与历经风雨的窑...

  • 莫慌莫慌

    莫慌莫慌--老家有田莫慌莫慌--老家有房莫慌莫慌--家里无债莫慌莫慌--身体健康莫慌莫慌--来日方长

  • 老家那条叫做“三沟河”的沟

    农村老家的西边,有一条宛延曲折向南流去的小河,说是一条河,其实是一条人工渠,那里的人都俗称她为“三沟河”,稍微有些...

  • 《感恩日志》第【326】天(补昨天)

    感恩感谢娜娜当司机,带我们去孟州。行程结束之后,我们一起去了老家莫沟,感恩感谢丹姐的午餐。 感恩感谢尝试。我们一起...

  • 童年,藏在那个院子里

    小的时候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在老家。都说住在山沟沟里的人会很穷,老家不在山沟沟,但在我印象里它也很穷。 老家的路...

  • 山雨

    老家小店北沟终于要下雨了。 北沟官名叫龙泉村,由十几个窝在沟沟里的小村组成。那些住人的沟里大都有水...

  • 游木兰锦里沟

    游木兰锦里沟 青龙护锦沟 古寨映苍穹 醉卧小三峡 游人莫匆匆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老家莫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dayd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