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吴三桂叛变和山海关之战
1644年,吴三桂被崇祯帝加封为平西伯,率部进关勤王。他随即入关,安插未定,明朝就覆灭了,他局促于关内永平府一隅之地,处于清、顺两大新势力之间,可走的道路就只有降顺、降清之间做出选择。
吴三桂和撤入关内的辽东官员决定接受大顺的招降,首先是因为大批明朝官员都归附了大顺;其次大顺政权是以汉族为主体的政权;第三吴三桂所部一直处在于清军对峙,于大顺军没有多大的恩怨。但当吴三桂行至离北京不远时,吴三桂突然改变主意,由投降转持敌对态度。吴三桂投降大顺,本意是维护和扩张自己的利益,从北京传来的消息使他生产疑惑,李自成的召见很可能是一种骗局,于是他带领部下返回山海关,从背后向山海关发起突然袭击,占领山海关。李自成得知吴三桂叛变占领山海关后,亲自率大军向山海关进发。
同时,清廷统治者不满足占领辽东,随着明王朝的急剧衰弱,他们的野心也膨胀起来,初期是想同农民军瓜分明帝国,但大顺领导人对清军的企图不予重视。多尔衮等清廷领导人也绝不肯放过扩张自身利益的良机,于是决定大举伐明。
为防止大顺军占领山海关,四月二十日,多尔衮下令急行军,迅速抵达距关城十里的地方驻营。这是,大顺与吴三桂正在激战中,双发激战一昼夜,吴军已有不支之势,吴三桂见情况危急,亲自请清军立即参战,随后清军入关参战,大顺军虽然拼死抵抗,但是以疲惫之师,面对以逸待劳的清军,很快就被击败。而吴三桂在山海关战役结束后,就率辽东军民剃发降清,被多尔衮奉为平西王。
山海关战役标志着:一、大顺军的历史使命从此右推翻明王朝转变为抗清斗争;二、清廷统治者梦寐以求的入主中原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三、以吴三桂为首的在汉族官绅中迅速形成了一股不可忽视的拥清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