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8724367/85670f5d4d6a1ab1.png)
这几天,有社交平台频频给我推送有关山东淄博烧烤的视频,打开一看,视频中,暗黑的夜,温馨的灯光,热腾腾的烤串,人群驿动,有着近几年难得见到的烟火气,小饭桌前,年轻人吃着烤串,喝着啤酒,高声歌唱,满屏的青春,氛围之温馨,场面之蓬勃,让我眼窝一热。
一搜,发现位于山东中部的这座小城连同这里的烧烤,近日已经数次登上各大社交网站的热搜,成为了今年餐饮行业的第一个大IP。社交网站上,各地游客纷纷赶往淄博,据统计,今年三月以来,淄博站一天到发旅客最高达5.6万人次,创下近三年以来的最高纪录,大部分旅客来淄博的目的居然就是奔着一顿烧烤来的。
其实,烧烤并不是淄博的固有产业,全国很多地方的烧烤都很有名,但为何这个春天,独独淄博烧烤“火”出了圈呢?这背后有什么特殊原因吗?
我仔细研究了一下发现,原来淄博烧烤的“火”并不突然,也不是无缘无故的,它背后有一个感人的故事,而这个故事引来大量的游客后,这个城市良好的政府服务和朴实的民风又推高了口碑,形成了良性循环。可以说,淄博烧烤“火”出圈的故事里,蕴含着许多做小买卖、经营大企业,甚至是为人处世的道理,值得我们好好琢磨。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
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切事情的发生,皆有因果。淄博烧烤火出圈的背后始于一个报恩的故事,是一群大学生跟淄博这座小城的一个约定。
故事需从去年疫情时候说起,去年济南疫情严重时,曾有一批大学生被安排到淄博隔离,当时,淄博的上上下下就打出了这样一个口号:不能让这些孩子在淄博受到一点委屈!据说隔离期间,大学生吃到的主食就五六样之多,菜品更是变着法的换花样,大虾、红烧肉、狮子头等,在当时物资紧缺的情况下,为大学生提供的盒饭甚至比他们自家的饭桌还更丰富。
不但隔离期间悉心照顾,隔离结束后,当大学生要离开淄博的时候,当地政府盘下了淄博几乎所有的烧烤摊点为返程的大学生送行。当时很多学生很感动,说,等完全战胜疫情,我们一定要再回淄博来吃顿烧烤,来看望这里的叔叔阿姨、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们。
于是,当地政府就与他们约定,等春暖花开的时候,请他们再到淄博来看看。
因此,这个春天,很多大学生真的带着他们的同学朋友来淄博了。可以说淄博烧烤的爆红,是一群年轻人报恩引爆的结果。
淄博人民的善良、真诚、热情不但感动了“落难”学生,更感动了学生家长,感动了全国人民。《孟子·梁惠王上》里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有学生家长就说:“一想到我的孩子在外地,被陌生人如此精心地照顾,我就特别的感激,有机会我也要为淄博做点什么才行。”
可以说,淄博当初种下了博爱的种子,现在收获了丰收的喜悦。但无论对政府来说还是对民众来说,这绝对都是一场意外收获。因为在那个特殊时期,他们对大学生关照时候并没想那么多,只是单纯地想把孩子们照顾好,但是他们的行为应了那句古话:善有善报!没想到半年之后,几千名大学生替淄博做了硬广告,当时付出的善良都被无数倍的报答回来。
道在低处
大学生的感恩、学生父母的感激,以及网络大V的强力助推,可以说,多方助力让淄博烧烤一下子火了,带动成千上万的游客涌向这座小城。那么,淄博有没有能力接得住这个流量,服务好这些游客呢?这次爆红是会成为打造城市品牌的绝佳机会?还是会引来游客抱怨,成为下一个打卡避坑之地呢?
因为旅行是一面镜子,不仅能考验人性,考验当地的民俗民风,还考验当地政府的管理水平,越是爆火,就越容易出问题,也越能看出一座城市的水平。
这些年,我们看过太多网红城市在吃旅游红利时展现出的狼狈相,比如不断爆出的天价大虾、天价菜单等现象,只因无良商家贪图一时利益,政府疏于管理,给当地的旅游形象带来了很坏的影响,甚至毁掉了一座城市的名声。
但淄博这次不但没出现以上不良事件,而且还源源不断的吸引着更多游人来打卡。
那么,淄博做了什么?为什么能与众不同呢?
其实仔细看游客的反馈,淄博并没有什么高深的妙招,只不过是对每一个来这里的人都带着责任和温情,想你所想,然后尽我所能。比如针对周末时间乘坐高铁到淄博吃烧烤的铁路客流旺盛,国铁济南局开行“烧烤游”周末专列。
针对游客到了淄博不知道怎么安排食宿,怎么去找吃烧烤的地方,淄博就在火车站安排志愿者,为往返旅客提供交通、住宿、烧烤、旅游线路等咨询推介服务。为了打造更加安全的环境,淄博还从社会治安、食品安全、消防安全等方面开展守护淄博烧烤的护航行动。
对具体商家更是严加管理,比如不能随意涨价、出租车不许绕路,卖东西不许短斤缺两……为了考验淄博真实的经营情况,有网红博主专门为“找茬”而来,带着自己的电子秤,随机抽查了十户商家,结果发现没有一家短斤少两。有个小商户大姐说:“我们现在是为了淄博的荣誉而战。”使命感满满。
道在低处。淄博的成功告诉我们,打造一个城市的品牌形象,留住游客,不用做惊天动地的事情,就是把其他城市、其他商家做不到的事情,做到就可以了。一个在其他城市旅游经历过不好的体验,来淄博的游客说:“淄博火的不是串串,而是利益面前的善良、诚实、和谐的氛围,浓浓的烟火气和人情味。让人们真正体验到了顾客是上帝的感受。点赞淄博的各级领导!久违的人间烟火气,久违的和谐氛围。”
厚积而薄发
当然,淄博烧烤火了之后,很多人,甚至有城市不服气,认为这是偶然,只是幸运而已。的确自从有了互联网,很多领域都出现过一夜爆红的案例,但太多的案例也印证,根本没有所谓的一夜成名,无论是初出茅庐的突然爆红,还是咸鱼翻身的再度翻红,本质上都是厚积薄发的结果。
在爆红之前,无论是在打造烧烤品牌方面,还是在优待服务青年人方面,这些年淄博一直在做默默努力,只是等机会垂青而已。
比如有数据显示,2015-2022年间,淄博年均新增烧烤企业超过331家,2022年淄博新增烧烤企业476家,比平均水平高出了100多家,足以看出淄博打造烧烤产业的决心。
而疫情期间,很多城市都接受过接待大学生隔离的任务,但为什么淄博会在大学生心里种下了“感恩”的种子,让他们印象格外深刻呢?这是因为这个城市一直把年轻人放在心上,据报道,自2021年起,淄博就针对年轻人需求,围绕“快乐生活、成就事业”命题,聚力打造“好学、好看、好吃、好玩、好创业”的“五好”城市。
所以,这次大学生的感恩回访只是直接的诱因,是淄博一直打磨自己的产业和服务,早就准备好了。
淄博烧烤这次的走红乃至之后延续服务收到的好评,透露出这样几个道理:一切事情的发生都有因果,爱出者爱返;而在服务客户的过程中,不用总想做高大上的事情,只要不投机取巧,把别人不愿意做的脏活累活做好就可以了。
而在未成功之前,先默默打磨自己的产品和服务,耐心等待,要记得好的营销一定是有好的产品和服务打底,才能立得起来,才能走得久远。而这些道理,小至我们做小本生意,大到企业家经营企业,乃至我们为人处世,都值得借鉴。
媒体人:周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