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葛存壮去逝的消息成为舆论热点。这个以在电影上饰演反派角色著称的演员,与刘江、陈强并称新中国银幕三大“坏蛋”,最终以一个标准好人的形象走完了87年的人生历程。
与他的笑星儿子葛优相反,葛存壮的艺术形象带给人们的回忆并不愉快,甚至多是憎恨和仇视。然而这正是他的成功之处——一个反派演员的最高境界,就是能让观众把他的脸谱与“坏蛋”划上等号。据说陈强当年在演出话剧《白毛女》时,就差点被台下激动的战士当场掏枪打死。
对于反派演员,观众的仇恨就是最高的荣誉和褒奖。就艺术评价而言,那个战士掏出的不是枪,简直就是上周小李子捧到的那尊小金人(奥斯卡金像奖)。
但在历史和现实中,有些生前品行兼优,最起码无毒无害无副作用的人物,身后却莫名其妙地被人抹黑,在戏剧、小说等文学创作中成了千夫所指的大反派,而这其中还不乏功勋卓著的民族英雄。
文学不是历史,但当很多国民习惯于从戏剧、小说中获取历史知识,并且想当然地以文学形象定位历史人物时,这些“被反派”的大伽们在社会舆论里便很难有翻身之日。如果泉下有知,他们一定会气得躺在棺材里打滚儿。
比如说唐朝的苏定方,在《说唐》等系列小说中,被塑造成用卑鄙手段先后杀死罗艺、罗成父子,与唐朝死磕到底,最后被“红三代”罗通杀死的大反派。
不仅如此,这个杜撰故事又被搞出了第二季《薛家将》,说苏定方死后,他的儿子苏宝同继承了“反派事业”,继续与正义化身的罗通、秦琼之子秦怀玉、薛丁山父子打得天昏地暗。这些小说后世被改编成一系列戏剧,最著名的一出是武生戏《界牌关》,罗通盘肠大战王伯超,打斗十分出彩,影响相当广泛。
然而,当我们还原真实的苏定方时,无论如何也难于与舞台上的大白脸相契合。事实上,翻开那段历史,大唐战神苏定方给人们呈现的是一首荡气回肠的英雄史诗。
先来复习一首唐诗: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不错,这是唐朝诗人卢纶的六首《塞下曲》之一,小学生应知应会。如果阁下背不出来,请自觉退回一年级复读。会背的也且慢得意,因为你可能不知道,这首诗正是苏定方踏雪夜追西突厥沙钵罗可汗的真实写照。
苏定方,名烈,河北武邑人。从小就以勇悍闻名,刚开始跟着窦建德、高君雅混,曾跟唐军干过几架,老窦挂了以后就回家种地。可能正是这段经历,被后人在小说里借题发挥,让他一生跟唐朝作对。
但真实情况是,一身本领的苏定方不久应召加入唐军,并得到“唐朝第一战神”李靖的赏识,亲授兵法。公元630年,苏定方跟随李老师横行漠北,在扫灭东突厥的战役中率200精骑突袭可汗大帐,立下奇功。
N年以后,卫国公李靖、英国公李绩等均已老故。英雄已矣,但战争不老,历史又将新一代将星推上了前台。
公元657年,苏定方就任伊丽道行军大总管,目标是西突厥。这场战役是一次教课书式的重装步兵击溃轻骑兵的经典战例。
红角选手:苏定方,率唐军(重装步兵)及回纥兵(轻骑兵)共1万人;
蓝角选手:沙钵罗可汗阿史那贺鲁,率领西突厥军队(轻骑兵)10万人。
战斗进程:沙钵罗可汗看对方人马太少,下令左右翼张开,准备包完饺子收工回家。苏定方让重装步兵列好大盾,一排排六七米长的尖矛齐齐朝外(与著名的亚历山大马其顿方阵神似),形成尖锐而坚固的防御面。突厥骑兵三次冲锋,前列的人与马均被扎成了一根根肉串儿。苏定方乘机率骑兵冲击,杀敌数万,突厥军四散溃逃。
适逢天降大雪,积雪“平地二尺”,部将请求歇息,苏定方不容溃散的敌军重新聚结,坚持踏雪进发,昼夜兼程,一路穷追至碎叶水(今吉尔吉斯斯坦楚河),生擒沙钵罗可汗,西突厥一战而灭。
这一仗功劳太大,苏定方被封邢国公,连他的儿子苏庆节也被封为武邑县公(重点:苏定方的儿子不叫苏宝同,拜托造假时能稍微专业点)。
“灭国擒王”,这成绩足以让任何一位将军彪炳史册。但对于苏定方来说,彪悍的人生才刚刚起步。
公元659年,苏定方率兵西征葱岭。这次他给对手设置的战术科目为“快与慢的艺术”。
思结国的阙俟斤都曼认为唐军离得还远,并不急于收拢军队,他的将士们充分享受着大战之前的悠闲时光,吃饱喝足等候疲惫的唐军前来送死。
次日清晨,都曼的起床号被四周惊天动地的喊杀声所代替。苏定方挑选一万名精锐步兵、三千名骑兵,一天一夜急行军三百里,天明时冲到了他的帐蓬前。都曼猝不及防,惨败回城固守。
到了夜间,唐军后续部队陆续赶到,苏定方却并不急于攻城,而是把城池四面围定。他还让士兵四处悠闲地打柴放马打野味,组织木匠到周边砍树,在做云梯的同时,慢条斯理地做些桌椅板凳床头柜,像是要入赘大西北不走了。
都曼彻底崩溃了,他知道唐军不用攻城,城里的粮食根本耗不起。高手对弈,全在于会意。想明白了,就马上投子认输,再耗下去就显得很无耻。都曼是个利落人,立即把自己绑了出城投降。
此仗下来,大唐帝国的西部疆域臻于极致,为中华历代之最。元代的西域属于察合台汗国和钦察汗国的地盘,不能算中央政府的领地,所以这个结论不用争论。
收拾完西边,再回头搞定东边。
公元660年,苏定方辖十四个总管,率水陆十万大军征讨朝鲜半岛的百济,这堂战术课的科目是“跨海两栖作战”。
战事一如既往地顺利,敌人也一如既往地憋屈,铆足了劲儿要在主场抖一下威风的百济军队,在唐军水陆攻击下处处被动,一败再败。这一科目的难点是水陆配合,比如抢滩登陆,利用涨潮一举取得立足点;比如根据地形特点,让战船溯江而上,步骑夹江并进,直取敌方心腹等,战术对路,筹算精密。至于如何巧妙攻心,迫降敌酋,那些都不重要了。
这是古代史上罕见的大规模跨海两栖作战案例,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传统陆战大国来说,军事研究价值更是不可估量。
这一年十一月一日,百济国第三十一代国王扶余义慈及太子等五十八人被苏定方献俘于东都洛阳则天门。至此“苏神”前后消灭三个国家,并都活捉了国王,成为地地道道的“灭国神器”。
战功卓著的苏定方人品也很受打听,在与程知节(程咬金)不成功的合作中,坚拒不义之财;在发现好苗子裴行俭后,将兵法心得倾囊相授,无私地为国家培养后备干部;以古稀高龄镇守吐蕃前线而毫无怨言。公元667年,苏定方以七十六岁高龄病逝于西北边陲,高宗皇帝追赠他为幽州都督,谥号“庄”。
可悲的是,这样一个货真价实的英雄,一世英名却毁在另一个虚构的英雄手中。
历史上根本就没有罗成这个人,但小说中塑造的这个艺术形象实在太迷人了,颜值高(玉面寒枪俏罗成),武艺强(隋唐英雄榜第七位),家世好(传说中的北平王世子,官二代),几乎具备所有偶像的必杀技。而让人糟心的是,这样的万人迷在小说中竟是中了苏定方的诡计,被乱箭射杀。
跟苏定方同样冤枉的,还有宋代名将潘美。由于杨家将的故事更加深入人心,小潘的文学形象和恶名度远高于苏老前辈,说多了全是泪啊!
对普通人来说,艺术的感染力永远高于真实生活。更何况,茶余饭后听段评书,或者看出大戏,远远比榻上捧卷、灯下读史来得滋润。
虚构的英雄是完美的,太易于深入人心,只要情节编得好,不愁没粉丝。人们有时候甚至宁愿相信戏剧,不愿意正视历史,因为戏剧里有在现实中无法实现的梦想和寄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