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古代艺术,诸如绘画、书法、文学、戏曲等在西方影响力都很有限,唯独一样,却让他们心服口服,并以其命名中国的国名,那就是瓷器。
据说瓷器刚传入欧洲,被认为是天然玉雕琢的!瓷器是咱独创的,东汉时就出世了。
《梅瓶》
戏说梅瓶图中梅瓶是青瓷,瓷器一开始只有深浅不一的青瓷,不是因为喜欢,而是没有办法,因为釉中含铁,铁元素越多则颜色越深,直至黑色,那时对铁元素无可奈何啊!
能烧出白瓷当然是梦寐以求的。到了隋朝白瓷就普遍了,唐代瓷就更多姿多彩了,作为陪葬用的陶器唐三彩就相当的艳丽。奇怪的是到了宋代,青瓷居然又成为主流了,难道宋代倒退了?当然不是,瓷到宋代达到历史巅峰,五大名窑如高山仰止,让后世望而兴叹!今天即使只是五窑之小碎片,镶嵌在腰带或手链上,也比镶钻要豪气得多,话说2012年一个直径13.5公分的北宋汝窑青瓷小盘在香港拍出了约1.6亿人民币。
著名的瓷瓶有观音瓶、玉壶春瓶等等,但要说排第一的应该还是梅瓶。梅瓶在宋代开始流行,这瓶长得挺不科学,上大下小,不稳啊,但它却大浪淘沙流行至今,足见其美学价值!
梅瓶是清代才开始叫的,宋代叫经瓶,那时皇帝有例行的课程,叫经筵,课后皇帝得请老师吃饭,喝酒时用的就是梅瓶,因此叫经瓶。
梅瓶不仅用于喝酒也用于插花。
中国人的生活美学在宋代发生了巨变,因为此前悠久的席地而坐生活方式被桌椅彻底取代了,因此家具、插花、文玩等生活系统随之显著进化,已经和今天很接近了,我们现在能想象得到的雅致基本上是宋人玩过的。
此前插花一般只为供佛,和今天的佛前花一样不讲究。作为艺术的插花是从宋开始的!而梅瓶插一枝梅正是宋代士大夫书房经典摆设。
最近太忙无心逛花市,遗憾无法呈现一张梅瓶插梅图。朋友家里是有的,借折一枝插瓶?这岂不亵渎了宋人心中圣洁之物!
陆游有上百首咏梅诗词,他的诗豪迈,词婉约。他叹息自己不配做梅花的朋友,写咏梅诗时还担心毛笔是否够干净。唐代自杜甫咏梅后,梅花就常在文人笔下生花,但也仅是因其美而已,和牡丹芍药同属有容无德之辈,但到了宋代,梅花却开始有德了!北宋诗人林逋不仕而隐于杭州西湖孤山,爱梅成痴,以梅为妻以鹤为子;名僧仲月受月下之梅于窗纸上投影的启发开创了墨梅画,用最简洁的黑白表达梅韵;苏东坡有咏梅诗四十多首,他首次提出“梅格”,凡此种种,高尚的人品与高洁的梅品逐渐合二为一,最终,梅花花品升华为民族品格,成为中华文明的一个图腾,并与早有德名的松、竹并驾齐驱,宋时名为岁寒三友!在宋代获得升华的还有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
中国有古语:富过三代,才懂吃穿,中国经过了汉唐两代盛世,到了宋这第三代,品味确实大不同。唐宋八大家六家在宋,四大发明三个在宋,宋时中国文化科技已臻顶峰并成为当时世界最先进发达者。如果唐朝是牡丹,那么宋朝就是梅花!若今日票选国花,我等当荐梅。
唐三彩宋人是欣赏不来的,青瓷在宋成为主流正因宋代整体回归内敛,简洁淡雅、含蓄隽永成为审美主流,这是成熟自信的美。南宋以杭州为都,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国家政治及文化中心南迁,江南两字从此富含美的想象力,并引领了此后中国近千年的生活美学,潮流源头南宋时是杭州,明清时主要是苏州,民国时风水转到了上海,至今亦然!然则明清两代,陶瓷家具等等生活艺术品虽巧夺天工,但日趋繁复奢靡,与宋韵渐行渐远。宋时禅宗等文化传入日本,成为日本传统文化的主体。如今看,日本所承宋韵,似乎比我们还多,呜呼!
但就是这样一个了不起的朝代却总被冠以弱宋之名,确实靖康之难比清末八国联军侵华并火烧圆明园不知要惨多少倍。但请不要忘记这段历史:宋被元灭国三年后,宋军残余与元军在广东崖山海域进行最后一战,宋军惨败,丞相陆秀夫背着年仅八岁的幼帝连同皇族八百余人投海殉国,宋代忠臣军民相继投海殉国者10多万,次日海面尽是浮尸;当皇太后得知幼帝已殉国,毅然投海而死!而早先不幸被俘的文天祥被押元军船上目睹整个海战过程,元军让他给宋军写劝降信,他写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始终不屈的他三年后朝故国方向跪拜后从容就义!悲哉壮哉!三百年的宋在我心中完美谢幕,弱宋之说可休矣!可休矣!据说日本得知宋亡消息,举国哀悼,茹素三日!
每当我凝视这青瓷梅瓶,赞叹油然而生,不仅叹其永恒之美,更叹其瓶身折射出的八百年前一个伟大王朝的绝世风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