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没从被窝里爬出来,一连收到许多条讨论房子的相关新闻推送,总结来说就是本来在降了一丢丢价格一线城市买不起房,一轮限购限价之后仍然蛮力上涨的二三线城市也买不起了,似乎房价怎么调控,遭殃的都是生活在底层的老百姓。
房子在中国有非常特殊的含义,它不仅包含了人们对于居住的依赖性还有父母望子成龙的期望,种种因素叠加在一起,房价虽然是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但依旧是个很严肃的话题,需要积累大量的经济知识,拥有丰富的理论实践才能够窥见一二。值得一提的是,无论各路大家怎么讨论,差不多所有学者都会建议刚需买房不要考虑当前政策,只要手里有差不多的筹码尽快入场。
11年前后北京房价也高,但看了房价仍然敢大胆计划下几年后买房买车,几轮上涨后不断加码的楼市变成了一堆跳跃的数字,与我无关。目前立水桥60平米左右的一居价格在250-400万左右,同样的价格在青岛稍偏远的地方能买幢别墅,而回到吉林差不多能买下商厦的半层;不同位置的房子有不同含义,租售比各不相同,即使那半层商厦年租金可能达到10几万,去问大多数在北京工作的年轻人,首选恐怕仍然是立水桥的一居。
在不断学习理财知识的过程中,给自己假设:“如果现在有1000万,打算怎么合理分配?”并且在网上找了其他专业基金操盘手、证券从业者和商人等给出的答案,网络搜索有一定局限性,加上关键字模糊搜索不精确,尽管不确定因素非常多,似乎对于知识极其丰厚的专业者而言,大城市的房子仍然是财富配置中的首选。由此,在要不要买房的问题上,不同家庭需要自己的参考标准,不可一概而论。
令人尴尬的是,很多和我一样的年轻人非常清楚买房的重要性,苦于没钱入场;所以我们更需要做的是在前期准备资金前学习理财知识,让钱包快点鼓起来。茶余饭后和周围朋友聊天时非常惊讶的发现很多人的理财意识很淡薄,除了一门心思想着怎样拿到更多的钱,只有几个人考虑怎样让现有的钱变多、增值;非常遗憾,校园知识仅教会学生如何掌握生存本领,没有人告诉我们怎样生存的相对轻松。
政策还没足够严厉时,有房子的人已经开始用房子抵押贷款去买更多的房子,或者把房子抵押给银行做其他生意;各种消费贷,小额贷被提前上车的人玩的花样频出,而等我们了解到这种东西,开始尝试摸透其中规则并实践,已经到了“蛇打七寸”政策频出之时。有某个公号做调查,问读者如果能回到10年前你最想做的是什么?许多人回答,告诉年轻时候的自己多借点钱买房;而我最后悔的是没能更早点学习理财。
无论是光芒褪去的虚拟货币,15年牛市,还是17年的房子,每几年都会生出一些非常好好的投资方式,它们距离生活不太遥远,能抓住的却总是那一点点,我猜,那些炒房赚钱的商人即使从房市抽身,一样能在股市盈利,能找到当下更合适的投资机会,除了运气,还要有商人敏锐的嗅觉和洞察力。
工作多年,依旧居无定所,要担心房子涨价后被房东赶出来,担心新租的房子隔音不好;不过,感谢好奇心把买房的战线拉得相对短一点,在还不算特别老的年纪有足够时间把理财相关知识研究一下,意外收获是新闻联播和财经频道能静下心来看几十分钟,偶尔有感兴趣的新农村发家致富的点子,也会按照屏幕上打出来的广告仔细上网搜索是不是可行。
听说雄安新区拆迁每户平均安置款400万,这么多钱要买好多好多彩票也不一定能中奖,偏偏雄安区的人那么幸运,如果投资能力不行,那就拼运气吧,或许下一个千年大计就在我家附近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