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就来正式讲解惠特尼·古德曼的《积极的陷阱》这本书。
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置身于一个格外看重“积极性”的时代。主流文化不断地鼓励大家保持积极心态,要乐观、向上、充满正能量。关于积极思维的书,像《秘密》《吸引力法则》等等,几乎畅销全世界。这些书告诉我们,积极的想法能吸引我们渴望拥有的东西,让我们摆脱贫穷、痛苦、疾病、没有起色的事业和糟糕的人际关系,过上更好的生活。所以,要对一切负面想法保持警惕,避免消极情绪的蔓延,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笑对一切。
不可否认,在很多时候,积极性的确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比如,保持乐观、满足、自信和感恩的心态,能够改善我们的身心健康,延长寿命,提升幸福指数。
但是,“积极性能改善一切”真的是绝对真理吗?假如只要保持积极思维,人生就会一路畅通的话,为什么还有很多人依然活在痛苦之中呢?这是不少人的疑问,也是《积极的陷阱》这本书要讲的核心内容:
当你坚信“在任何时候都要保持积极心态”时,当你不允许自己有消极想法时,就会压抑真实的自我,遭到情绪的反噬。这时候,“积极性”将不再是“有益的”,而变成了“有毒的”。
举个例子,你被公司裁员了,找了很久也没找到合适的新工作,心情很不好。你跟朋友聊起这事,本想寻求一些认可和支持,可朋友却说:“没什么大不了的,虽然没工作,可你至少时间自由啊。”说实在的,你可不想要这份自由,但你知道朋友这么说是出于好意的安慰,只能配合着点点头。
接下来的日子,工作还是没有着落,你越来越焦虑,但在类似这样的互动中,你一次次强迫自己像别人希望的那样,表现得乐观一些,不多谈论自己的困境。你希望就像大家说的那样,保持积极心态,明天会更好。可是你发现,积极性的美丽泡沫并不能解决你的实际问题。并且当你不想“积极”了,冒出失望沮丧的念头时,你又开始为自己有消极想法而自责。惠特尼·古德曼认为,这就是陷入了有毒的积极性的羞愧“漩涡”。
所谓“有毒的积极性”,就是不分场合滥用积极性,打压自己或别人的消极情绪,觉得有负能量是不好的事,否认真正的处境,回避痛苦和脆弱,对别人不负责,对自己不真诚。
惠特尼·古德曼指出,积极性本身有好的一面,但过度的积极性会伤害我们,它就像是伤口上的创可贴,不但没有实质的帮助,还会导致情绪压抑甚至恶化,影响身体健康,带来心理压力,对社会交往产生负能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