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人笔记《云蕉馆纪谈》记载,沈万三“变为海贾,奔走徽、池、宁、太、常、镇豪富间,辗转贸易,致金数百万,因以显富”。可以看出,沈万三登顶富豪榜,最主要还是靠海外贸易,至于怎么暴富的,写书的知识分子肯定不明白,只能写一句辗转贸易。在我们这个时代,一个人突然登上富豪榜,甚至成了首富,他也会高兴并紧张社会舆论。他的智囊会帮他找来主流媒体记者,解释他怎么凭能力赚到大钱的,尽管这些解释十有八九隐瞒了关键环节。元朝鼓励海外贸易,沈万三大概是踩到政策的关键点,从而享受了政策红利,赚取了高额利润。
1356年,元朝末年的义军张士诚攻占苏州。这个私盐贩子出身的新霸主,知道外贸的重要性,设立市舶司,继续元朝的开放政策。沈万三家族从财力上支持张士诚,换取政治上的靠山。沈万三这名老资格的“海贾”在张士诚统治苏州的十余年间,稳坐富豪榜首席。
明朝肇始,沈万三敏感意识到,曾经支持朱元璋的死对头张士诚,现在成了洗刷不掉的“历史问题”。朱元璋最终赢得天下,沈万三在政治投机中押错了宝,这是关乎生死存亡的严重问题。
沈万三的第一反应是,必须马上重新站队,向新主表示诚意,让对方知道自己已经触及灵魂,洗心革面,痛改前非。多种史籍记载,进入明朝,沈万三家族积极助饷犒军,协助朱元璋营建新都城。各种紧跟新主的节奏,但求博得一个政治正确。
历史上的朱元璋绝不是大度之人,是气量狭小的君主,治理手段更是暴虐血腥。朱元璋是穷苦出身的皇帝,骨子里对富豪怀有天然的仇恨心理,沈万三们的财富保续,因此大成问题。朱元璋对江南富族的打击是逐步推行的,先是课以重赋,再则没收其田地作为官田,然后是强制迁徙、流放;最后放大招,利用“胡党”“蓝党”“空印案”等政治案件,借通党之名,全力打击江南地主富绅势力。每一次政治大案,被牵连的富商大户都达数万人。
沈万三以商人的精明,希望重复他元朝时代的致富故事。朱元璋修筑南京城,沈万三以一家的财力承担了三分之一的筑城任务。
为了进一步表达诚意,这个富可敌国的首富主动提出要给朱元璋的军队发饷。朱元璋反问他,我有百万军队,你发得过来吗?沈万三回答,每人发一金,没问题的啦。就在犒军这件事上,沈万三犯了政治大忌。天子的军队又不是国家足球队,岂是什么人都有资格劳军发饷?萧何当年拿出自己家里所有的财产资助军用,刘邦很不高兴。后来,萧何不得不多买田地、贪小便宜,自污以自保,引得沿路都是告状的老百姓,刘邦才放心下来。
沈万三要是多读点历史,就不会犯这种低级错误了,可惜啊。首富也要多读书,多学历史。从古到今,我们社会就在崇拜财富和仇视富人的怪圈里打转,几千年都出不来。一个首富诞生了,大家都膜拜叫好;同样一个首富倒下了,大家还是拍手称快。朱元璋没杀沈万三,将沈万三流放到了云南。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蓝党”案发,沈万三的儿子、女婿、姻亲等人都被牵连进去,要么抄家,要么流放,要么被诛,沈家破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