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不容忽视
李姐从机关退休已经十多年了。
认识她的那些年我们一直称她李姐,她是单位的骨干领导,为人做事雷厉风行,很是热情,这些年帮助过许多人,我们都很尊重她,称赞她“人真好”。
上午的11点左右,接到李姐的电话,她告诉我说,自己在2个月前感到四肢无力、双手发麻,在医院检查结果为:腔隙性脑梗,经住院治疗后以痊愈出院,但出院后到现在总提不起精神来,觉得活着没有意义,高兴不起来、心烦意乱……电话的这头,我告诉她好多老年人患脑梗后都会有不同程度的焦虑烦躁情绪,让她放心,并告诉她下班后有时间就去看她。
下午2上班的点,她1点半就到了,坐在一楼诊室等我。
李姐今年71岁了,平素身体健康,是个闲不住的人,按照她的话说退休后一直在帮自己弟弟打理店铺,天天忙得什么也顾不上,觉得很充实。现在因为这个病歇下来,觉得过得很没有意义,也没有别的兴趣爱好,不愿意和别人打麻将或者出去遛弯。一见到我说:“本来今天下午和姐妹约好外出听讲座的,你说你要来看我,我不能失信与你,所以就赶紧过来找你来了……”她说这话时,我都有些不好意思了。我就是顺口一说,她却看成是确定:她总在照顾别人的需求和感受,却把自己的感受需求放在后面。
事实上,难以拒绝别人的请求,是她多年的处事模式。众多兄弟姐妹中她是付出最多的那个人,包括自己的父母以及公婆基本上以她照顾为主力,家里大大小小的事情总是她在张罗,七大姑八大姨谁家有事也总找她商量。就像现在,总想帮别人做些什么,根本就闲不住,如今消停下来的这两个多月,觉得自己就是个废人,没有任何用,没有意义和价值感,就连自家侄女陪自己来医院看病都感到内疚,嫌弃自己耽误了侄女工作时间,自责、内疚已伴随她好长时间了……李姐边说边想着要掉眼泪,看看周围有我的同事,强忍住了。看得出李姐目前的情绪低落,已处于抑郁焦虑情绪的困扰中。
门诊上很多老年患者来就诊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因为抑郁和焦虑情绪问题而来的。很多时候反映出的是身体问题和心理行为问题。但身体疾病看上去没有多大问题,所有的医学检查结果和患者的痛苦程度也不成比例,这个时候就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了。这里,除生理改变之外,重点说说老年人的心理特点,以便进一步认识和理解老年人的心理问题。
生活中,像李姐这样性格特征的人也很多:看上去忙忙碌碌,忙得不可开交,事事苛求完美,有时效率并不高。自己感觉一旦停下来、闲下来便心里空空的,没着没落,其实更多的是没有了自我。这种内在的要求,不是来自外界,而是来自于内心的充实。很多退休的老年人在有序紧张的模式中闲下来时或多或少总会有些失落、迷茫甚至有的会感到没有意义和空虚感,这都是一种正常的反应,但时间长了,人格也会发生改变,这就需要专业人员帮助了。
我问她“是谁导致了你目前的状态?”她迟疑了一下,于是从家庭和婚姻、从工作和同事等好多方面说起来她自己的故事,我耐心听便好了,必要时反馈些信息给她。说完后,她告诉我说,她好多了......谈话间李姐暴露的心理困扰,也是许多老年人常会有的心理需要。
一、健康和依存的需要:人到老年,感到身体各方面的机能都不如从前,李姐退休后就在弟弟的公司帮忙,这几年总感到力不从心,行动迟缓,记忆力也不如之前,因此很容易产生畏惧心理,担心生病、甚至惧怕死亡;同时面对不可挽回的衰老,他们也渴望有人能够关心和照顾自己,能够老有所依。
二、人际交往的需要:刚刚离开工作岗位的离、退休人员,由于突然间失去工作,生活节奏打乱,社会交往也有所减少,特别容易产生孤独和失落感。人际交往是人的基本需要,老年人也同样需要,在人际交往和互动中,体验包容和理解,获得内心的充实。
三、安静的需要:老年人一般怕吵怕闹,希望一个安静的环境;同时老年人心理习惯之一是倾向于回忆往事,他们也需要一个静谧的环境回忆往昔;曾经经历坎坷的老年人,他们常常会被郁闷和惆怅,追悔叹息等不良情绪所环绕。
四、尊敬的需要:随着身体的衰退,精力、脑力、体力不如从前,熟悉的身体变得越来越陌生,也常常会因此而产生顾虑,有时会产生不确定感,觉得无力、无助,因而也特别需要他人的尊重和理解。如若不然,很容易导致抑郁、意志消沉等不良情绪,甚至是心理障碍。
我们知道,每一位老人的背后都有自己不一样的故事!每个故事都承载着父母的记忆和希望!只是他们讲故事的方式不同罢了!如果您愿意,工作闲暇时,可以听父母讲讲故事,了解她/他的心理需要,也是我们尊重父母的一种方式。
唠叨是一种期待, 情绪的背后常隐藏着一个没有被满足的需要。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不容重视,早期的识别和发现 并进行正确引导,恰当的给予满足,从而帮助其适当地调整以适应老龄化过程带来的变化,予己予父/母均有益。
必要时一定要记得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