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心理健康调适
随着我国城市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实现了老有所养,但老年人在精神关爱方面需求强烈。不仅要探索建立老年人精神关爱体系,通过老年大学、社区等,由具备相关专业背景的人员或志愿者,定期提供专业化的心理咨询,辅导等,也要激活老年人自身的力量,学会心理调适,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指数。
大家一定对心理健康有一定的误解,其实人的心理如果用三区来表示:白色区就是心理健康,黑色区则属心理变态,灰色区就是心理不健康或亚健康状态,它们之间是可以相互转换的。我们平时说的精神病、神经症、抑郁症等等都属于心理异常的范畴,心理学上是严格通过病与非病三原则来划分心理正常和异常的,也就是主客观世界统一原则(妄想、幻觉),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知情意的协调,遇到的高兴的事产生愉快的情绪,不协调相反),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一个用钱很仔细的人突然挥金如土,一个很热情的人突然变得很冷漠)。这就是判定心理是否正常的原则,心理正常的范畴中,又可以分为心理健康、心理不健康,国内外都有心理健康的标准,比如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米特尔曼提出的最经典的心理健康十标准:大家都可以对照一下,现在社会的压力特别大,大部分人都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而且每个年龄阶段都有每个阶段的问题,老年人常见的心理特点有什么呢?
心理学知识输出
孤独心理:现在的年轻人都在外打拼,不能陪伴在老人身边,一些老年人单独生活,与外界接触较少,会觉得跟别人、社会的距离越来越远,产生一些孤独的感觉。
自卑敏感心理: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感觉自己老了不中用了,另外经济收入减少,社会地位下降,感觉自己不受人尊敬和重视了,一些无心的话也认为别人是在针对他,产生自卑的心理。这也是我们心理学上讲的“退休综合征”。
权威心理:咱们老年人社会经验、阅历丰富,希望周围的人恭顺他、认可他。如果别人不听劝告,一些人就心理感觉很生气。大家是不是经常会说: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米还多,我走过的路比你走过的桥还多。
怀旧心理:老年人喜欢回忆过去的事情,经常反复跟儿孙说起自己过去的辛苦和成就,有时候会说想当年怎么怎么了。
恐惧心理:一些老年人有时会赌气说:老了,惹人嫌了,早死早好吧。但是如果真的想到生死,还是会产生强烈的恐惧,情绪悲观,意志消沉。
这些就是老年人常见的心理特点,调节不好呢,就容易出现一些心理问题,出现心理亚健康状态。比如我们常说的:疑病症状、抑郁和焦虑的情绪、睡眠障碍等。
疑病症状是指患者经常怀疑甚至断定自己得了某种身体疾病,感到十分烦恼,对自己的身体情况过分关注,特别敏感,如心跳较快、腹泻等,都会引起他的注意,而且会夸大它的作用,作为他得严重疾病的证据。疑病症患者经常反复到医院看病,医生对疾病的解释或客观检查结果都不能消除患者的成见,经常不相信医生的话,而且感觉真失望。
抑郁情绪:抑郁是老年人常见的情绪状态,多数老人都有过抑郁体验,出现悲观、痛苦的心情,这个是正常的,事情过之后就会恢复。但是要经常心境低落,对什么事情都没兴趣、什么都不想要做,觉着活得没意思,时间超过2周以上,就是一种我们常说的抑郁症,应该要赶紧去治疗。
焦虑情绪是指患者经常无原因的担心或因为一点小事情就觉得有什么不好事件要发生,整天焦虑、烦恼,甚至有一些心悸、手抖、出汗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有一个老人退休后有一天晚上,他突然感到下肢抽搐,醒后他就反复考虑这腿是不是会瘫痪,第二天晚上,这个老人又怕会再发生下肢抽搐的情况,担心自己是不是会瘫痪,所以一整晚又没有睡好。后来的一个多月,他都是因为这样的事情一直烦恼、失眠、紧张、焦虑而无法缓解。这个就是焦虑症的表现。
睡眠障碍:大多数老年人睡眠特征与年轻时不同,睡眠减少,睡得浅,睡眠质量差,早醒。白天老人经常感觉爱困,这些都是老年人正常的睡眠状态。老年人在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积极的面对,调整睡眠的习惯,也是可以有良好的睡眠。但是很多老年人对自己的睡眠质量不满意,越心烦越难入睡,失眠,一天睡不了几个小时,这大部分跟心理因素有很大的关系,可以进行相应的心理治疗,也可以用药物来调节。
心理学知识输出
怎么来应对这些心理亚健康状态呢,也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第二大问题心理调适.
第一、保持乐观的心态,培养健康的心理。心态很重要,有时候换一种想法,用积极乐观的心态思考问题,就会开心快乐很多。相传一位老太太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卖伞,二儿子晒盐。为两个儿子,老太太差不多天天愁。愁什么?每逢晴天,老太太念叨:这大晴天,伞可不好卖哟!于是为大儿子愁。每逢阴天,老太太嘀咕:这阴天下雨的,盐可咋晒?于是为二儿子愁。老太太愁来愁去,日渐憔悴,终于成疾。两个儿子不知如何是好。幸一智者献策:“晴天好晒盐,您该为二儿子高兴;阴天好卖伞,您该为大儿子高兴。”这么一来,老太太果然变愁苦为欢乐,心宽体健起来。看来,在审视、思考、评价某一客观现实情境时,学会转换视角,换个角度看问题,常会使人感到痛苦不堪的心理困境化为乌有。
第二、学会宽容、学会忘记。以前有一个很快乐的人,别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快乐?她说平时他会把开心的事情记在石头上,把不开心的用树枝写在沙滩上,这样不开心的事会被海水冲走,自己记住的都是一些开心的事,当然觉得很快乐。所以我们也要向他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的事,要有宽容乐观的心态,把不快乐的人和事都忘记,保持情绪平稳,这样才能有利于健康。
第三、重视人际关系和心理交流。多和家人、朋友聊天相处。另外还要多多认识一些不同的人,比如今天我们的培训班,还有我们老年大学各种特长班,多沟通多交流,不仅学到更多知识,也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多彩丰富。
第四、积极防治疾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第五、做一些适当的活动。 我们首先来看一个《三个孝顺的儿子》的故事。有一位母亲,年轻的时候,老伴就去世了,辛苦带大三个儿子,三个儿子后来事业成功之后,很有钱,就商量一定要孝顺他们的母亲。所以为他们的母亲请了三个保姆,一个负责她的生活上穿的用的、一个负责买菜做饭给她吃,另外一个负责陪他们的母亲聊天让她开心。可是没到三年,才70岁出头的老人就出现了痴呆症状,从原来生活自理退步到头脑迟钝、大小便失禁。三个儿子赶紧陪他们的母亲去看医生,才知道是因为照顾过度,老人缺少活动又吃得过好,加速她大脑动脉硬化和脑部老化,三个孝子真后悔。
所以,老年人适当的去做一些活动,是对身体和心理都有好处的。首先我们可以做一些劳动和家务,比如说带小孩、扫地板、种菜、买菜、煮饭等等。在做劳动和家务的时候,80-90%老人感觉自己是有用的,也受家人的尊重。其次要加强体育锻炼。比如可以跳舞、打羽毛球、打乒乓球、跑步、做体操。锻炼还可以提高睡眠质量、反应速度,对整个人身体的机能有很大的帮助。另外要参加一些休闲活动。如泡茶闲谈、唱戏、看戏、看电视、看报纸、打牌、打麻将、种花、养宠物等休闲的活动,对生活满意度是有提高的,特别是参加群体的活动比单独进行的活动,其生活满意度更高。
心理学知识输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