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政治的需要和压迫下的无奈迫使魏晋之人经常清谈不务实事

政治的需要和压迫下的无奈迫使魏晋之人经常清谈不务实事

作者: 无限江山 | 来源:发表于2024-07-05 08:14 被阅读0次

对于魏晋名士们,大家都喜欢他们反世俗的行为,比如嵇康的打铁、阮籍的青白眼看人,何晏的吃药,刘伶的醉酒等等,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爱好那就是清谈。

什么是清谈呢?

清谈是针对本和末、有和无、动和静、一和多、自然和名教的诸多具有哲学意义的命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清谈的进行有一套约定俗成的程式,清谈一般都有交谈的对手,藉以引起争辩。争辩或为驳难、或为讨论。在通常情况下,辩论的双方分为主客,人数不限,有时两人,有时三人,甚至更多人参与。弄一个矛盾的命题,让大家争来争去,看谁反应能力好,并用言语争出个一二三来。主要辩论的东西是老、庄、《易经》等。全是玄而又玄的东西。

什么玄呢,就是不确定,没有固定的答案,怎么说都有道理的话,比如: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这个道啊就是恍恍惚惚,惚惚恍恍,让你看得见,摸不着。这句话说了,等于什么也没有说。这就是玄。

这些士人们,天天在一起争论这些,是吃药养生还是喝酒养生的话题。士族名流相遇,不谈国事,不言民生,谁要谈及如何治理国家,如何强兵裕民,何人政绩显著等,就被贬讥为专谈俗事,遭到讽刺。众人会学阮籍白眼相视。

那么这些士为什么好清谈而不做事呢?

一、政治上需要

比如清谈的开创人何晏,就是曹操的养子。“太祖为司空时,纳晏母并收养晏。”曹操的爱好真是广泛。何晏为吏部尚书,有位望;时谈客盈坐。东晋名士谢安任东晋宰相,经常开清谈会,并“自叙其意,作万余语”,侃侃而谈,见解独特。说完以后,肃然自得,四座没有不佩服的。

这些贵族名士们既是土地财富的拥有者,又是政权的掌握者,他们用清谈掌握着一定的话语权,或者舆论导向。让贵族们不再追求政治生活为主,而是追求虚无缥缈的精神生活为主。当官有什么意思,还不如大家一起聊聊养生话题有意思。使天下名士们安于现状,逃避现实。

他们的清谈就是做事,因为东汉末年士族官僚集团与皇权及其衍生的外戚与宦官发生了激烈的斗争,中央皇权为了整肃士族官僚集团发动了“党锢之祸”,而士族官僚集团为了与之对抗引西凉军阀董卓进京,酿成“董卓之乱”,最终导致了东汉王朝的覆灭。而出现了四世三公的军阀集团,曹操为了打破这种局面,从全国引进各种人才,不问出身、道德,只问能力。而他的儿子曹丕一上台,实行九品中正制度,恢复了士族官僚系统。

在这种社会背景下,现实政治需要一种理论思想来证明皇权不干预、清净无为的合理性,玄学就应运而生了。玄学正是为了从思想层面为门阀士族重建社会秩序所做的理论准备。晋朝也是如此,因为司马家本身也魏朝时的士族官宦,为了解决官宦子弟们对皇权的非分之想,必须弄一些精神艺术生活吸引他们主动放弃追求权力。东晋南北朝继续把玄学发扬光大。清谈是为了安抚一部分人,为自己后代的掌权减少竞争力量。许多人不再关心经济国运,不再操心皇帝将相,任由这些执政者为之。清谈是执政者很好使用麻醉剂。他们一直在利用清谈做事,并不是夸夸其谈。

二,清谈可以换名利

《晋书》记载关于“魏晋清谈”,有一则非常有趣的故事:晋代的太尉王戎素闻玄学家阮瞻声名卓著,有一天王戎见到他,问:“老、庄与圣教同异?”阮瞻回答道:“将无同?”面对这样模棱两可的答案,王戎竟觉得非常有道理,当即征辟阮瞻为属官,当时世人都称阮瞻为“三语掾

在魏晋南北朝时,没有科举制度,为普通士人上升之路扩宽,有门第的士大夫他们垄断着士族进阶制度。既然上层喜好,那么下必从之。清谈之风盛行原因之一。比如阮籍,博览群籍,尤好庄老。嗜酒能啸,善弹琴。太慰蒋济听说阮籍的名声才去招见他。许多名士们好清谈就为引起某些执政者的注意,来换得官位。清谈变成一种上升的手段,而不是目的。他们都在做事,只是做事方式不一样,如同八股文章中举性质相类似,这是在考场获得,那是在清谈场一样获得名利。

司马懿

三、政治压迫无奈的清谈

到了司马懿父子掌权后,凡忠于皇帝或者疑心忠于皇帝们的士大夫,大批被杀。比如,何晏、嵇康。何晏是曹操的养子,而嵇康是曹操的孙女婿。他们都是支持曹氏的士大夫。在这种高压政策下,士人只能用清谈来表明自己的态度。更用反世俗的方式,来表现自己的不满。“今空语同知有达人,无所不堪,外不殊俗而内不失正,与一世同其波流,而悔吝不生耳。”嵇康已经说明在外不媚俗,内不失正心,绝不同流合污。其实他更渴望政治清明,无奈,现实就是这样的残酷,谁让他是曹氏的宗亲呢,嵇康只能举起锤头打打铁,与士人谈玄。对于政治一概不论。

他们不是不做事,是不敢做事。怕政治这个混水,把自己给淹了。

以上是魏晋名士们为什么喜欢清谈的原因。首先他们都不是白丁,他们在社会上都有一定影响力的公知,他们为什么不肯在社会做事实现自己的抱负呢,其实是现实的环境不允许。他们只能用清谈来打发自己的时间。其次,他们都在政府中都有任职,无论参谋还是大夫,都是拿工资的人。他们根本不用担心最基本的生存,表面看他们不做事,但他们一直食禄中。

对于清谈,他们自己什么态度呢?

嵇康被杀时,儿子十岁,特意写《家诫》,告诉儿子做人要小心,“人有相与变争,未知得失所在,慎勿预也。且默以观之,其是非行自可见。或有小是不足是,小非不是非,至竟可不言以待之。就有人问者,犹当辞以不解。近论议亦然。若会酒坐,见人争语,其形势似欲转盛,便当无何舍去之。此将斗之兆也。”当阮籍的儿子阮浑也想喝酒掺与七贤清谈时,阮籍说道,吾家有阿咸就够了。连高傲的嵇康大夫要教儿子最基本社会生存方式,看来清谈并不是他认同的东西。如果,他们自己认同,为什么阮籍不让自己的儿子参与呢。清谈只能让他们更痛苦,每天谈着虚无,使他们更加厌世。

清谈为后世留下了什么呢?

道教与佛教在后世的盛行都与当时士大夫的清谈有很大关系,清谈使人们的心态更平和下来,任由天下腐败,他们漠不关心。晋朝是中国最混乱的王朝。什么八王之乱,“何不食肉糜”的皇帝司马衷等,终于把中国弄成五胡乱中华局面。石勒与晋朝打仗,俘虏了包括宰相王衍在内各种官员。王衍在当时是清谈高手,他对石勒大呼小叫,声称天下大乱没有他的责任:“俄而举军为石勒所破,勒呼王公,与之相见,问衍以晋故。衍为陈祸败之由,云计不在己。勒甚悦之,与语移日。衍自说少不豫事,欲求自免,因劝勒称尊号。勒怒曰:‘君名盖四海,身居重任,少壮登朝,至于白首,何得言不豫世事邪!破坏天下,正是君罪。’使左右扶出。谓其党孔苌曰:‘吾行天下多矣,未尝见如此人,当可活不?’苌曰:‘彼晋之三公,必不为我尽力,又何足贵乎!’勒曰:‘要不可加以锋刃也。’使人夜排墙填杀之。”

王衍临死前的一番话算是对这种状况的一种反思,算得上“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呜呼!吾曹虽不如古人,向若不祖尚浮虚,戮力以匡天下,犹可不至今日。”几十年后,桓温北伐时,他在中原登临远眺,感慨地说:“遂使神州陆沈,百年丘墟,王夷甫诸人不得不任其责!”清谈误国误民。

相关文章

  • 务需

    婚姻可以选择,而爱,只能等。也许他会迟来,但不会缺席。 该来的总会来,既然都坚持等了这么久了,为何不让前面的等待有...

  • 谋生,压迫,无奈。

    深秋的寒气咄咄,一件简陋的皮衣,消瘦的躯干,蜷着的脖子,塑料袋里热腾腾的外卖。今天,他们又一次打动了我。 ...

  • 谋生,压迫,无奈。

    深秋的寒气咄咄,一件简陋的皮衣,消瘦的躯干,蜷着的脖子,塑料袋里热腾腾的外卖。今天,他们又一次打动了我。 ...

  • 压迫感

    生活给我带来源源不断的压迫,在无时不刻的迫使我成长起来,我慢慢的明白一些无奈,原来,有些事情,完成出来的结果跟难,...

  • 附录:门阀士族政治

    门阀士族政治是魏晋南北朝时代的一种政治形态,反映的是贵族官僚化的现象。这一种政治模式产生于东汉时期,确立于魏晋时期...

  • 2021-01-31

    悬崖边的名士这本书,主要讲了魏晋时期的那些名人们,和魏晋时期的政治风度。而我这次主要想说说那些名人们,发表一下我自...

  • 无奈之人

    MD 唉,见识了一些人。 最后成果想要分享,结果什么都不愿意做。 怕丢脸?怕欠人情?那为什么还要参加? ...

  • 《黄帝内经》之四类人

    太阴之人,贪而不仁,下齐湛湛,好内而恶出,心和而不发,不务于时,动而后之。 -----------多为阴险贪婪之人...

  • 2019-07-07|《营销管理》|分析宏观环境

    需要和趋势 时尚、趋势和大趋势的区别: 1,时尚——是不可预测的、短暂的、没有社会、经济及政治意义。运用时尚赚钱需...

  • 临·孝经第十

    笔需勤也 心务虔也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政治的需要和压迫下的无奈迫使魏晋之人经常清谈不务实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dpwc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