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源
最近一直在追《香蜜沉沉烬如霜》,女主从出生起,她妈就算出了女主命中注定有一个万年情劫,为了化解这个劫数,又是让女主服绝情药“陨丹”、又是囚禁女主将其关在结界里、又是举众人之力看护女主,但是女主还是逃不开这个命中的劫数。
虽然,这只是一部虚构的玄幻剧,但是依然让人唏嘘不已,因为大多数中国人心底都是信命的,从虚构的小说神剧到真实人生经历,从古代到现代,都有这种“命中注定”的情节。从小的来说,孩子取名要匹配命理取个合八字的好名字,到现在依然有很多地方的老人会在婚前拿新人出生年月去合个八字,有的人甚至会在孩子一出生就去找大师为孩子算个“流年”,我有个朋友就告诉我,到目前为止,她的人生重要起起伏伏的时间节点都非常神奇地和这个“流年”吻合。
渐渐地,我们似乎都觉得,命中注定应有的,无论你如何挣扎,还是会遭遇;命中注定没有的,无论你如何用尽心机手段,最终还是不属于你。就算有偶尔几个不信命,经过一番折腾之后,最后还是相信了“命中注定”这四个字。
那么,究竟是否真的有命这个东西,我们又该不该信命?
其实,我也不知道答案,因为我还没有活到头,没有经历过就没有发言权。但是,有一个曾经真实在中国历史上存在过的人,却能告诉你答案,这个人就叫做——了凡!
古人多迷信,且听这个名字,如此仙风道骨,可见必定是个迷信的人。的确,了凡先生的前半生确实如此,他前半生的成功因为命,失败也因为命。他童年丧父,家中贫寒又多年科举不中,生计困难,母亲实在没办法,“命弃举业学医,谓可以养生,可以济人”。
郁郁不得志的他几乎决定放弃科举了,不曾想,在老家寺庙“慈云寺”偶然的一次散心中,却遇到了神算子,我们姑且称之为孔先生。孔先生算出了他再试一次必定高中,劝他坚持一次。了凡将信将疑又参加了一次科考果然高中!这位得道高士还为了凡排算了命理流年:“县考童生,当十四名;府考七十一名,提学考第九名”。第二年,了凡赴考结果居然与孔先生算的皆吻合。
自此以后,了凡就常常找孔先生算命,全准。有次,了凡明明有提前升迁的机会,没想到最后又是一头空,一直熬到孔先生所排的流年时间点才得以升迁。
了凡却也因此心如死灰(估计是因为道士算了他命中无子),他觉得“荣辱生死,皆有定数”,人的一生既然从一出生就注定如此,无法改变,那么又何必积极争取徒劳无功呢?故而消极待命、随波逐流、无所作为。
这种状态持续了很久,一日又是机缘巧合,来到另一所寺庙,见到一和尚在入定,便也跟着盘腿入定。入定三天三夜,纹丝不动,和尚大惊以为自己得遇高人,居然能定心定性不生“妄念”到如此程度,实属少见,逐跟了凡交谈。不料了凡将自己半生经历体悟说了之后,这和尚哈哈哈大笑说道:“我待汝是豪杰,原来只是凡夫。”
这和尚告诉了凡,命运是可以改变的。
了凡不信,毕竟之前他也曾为了改变命运提前升迁而积极营走,但于事无补。和尚告诉他,是因为他的方法错了,应该积德行善换取心愿。了凡将信将疑许了500件善事并一个小心愿,果然超脱了之前道士排的流年,得偿所愿。
从此,了凡开始积德行善,为官做事在其位谋其政、大有作为,终于有后,还得以善终。
我觉得这本书其实是作者真实而简要一些人生经历记录与心得。但它的精髓并不仅在于这些传奇的故事,而是在于它的哲学理念十分超前,即便放到如今这个时代也非常契合。比如说,他说要行善,但不是一般的行善,要智慧地行善,否则,你有可能不是在行善而是在作恶。他说做善事并不一定是什么非常难做的或天大的事,在日常生活中收敛自己火爆的脾气,口不出恶言就是一种行善,否则就是一种行恶。又比如,人生在世难免做错事,那么要如何改过呢?书中都有非常真实细腻的方法论。
可以说,这位先人将自己毕生为官做人的种种体悟均记录在册,但他并不是为了流传于世著书张扬,而仅仅是为了告诫自己的儿子,引导他的儿子去明白一些事理,安身立命,更好地生活。
所以,我觉得这本书并不是迷信的宣教书,反而它是一本充满爱意的书籍,因为它是一本人生传记、更是一位父亲留给儿子的人生感悟!这个世界上如果说什么最没有功利性,那大概是父母对子女的爱吧,恨不得将毕生所学所得倾囊相传。这正是让本书变得更可信、更值得一读的地方——一位父亲将自己毕生经历所悟记录在册遗传后人,督促其向上。你永远没有理由去怀疑一个父亲对此生唯一一个儿子的爱!
如果说《香蜜沉沉烬如霜》只是一个杜撰出来的神话故事,那么了凡先生所写的文言文版的《了凡四训》(不喜欢文言文的小伙伴别着急,藏书馆APP也有免费分享的白话版)就是一个真实而传奇的人生纪实。无论你信不信命,你都可以看看这本书——只要你对善恶有困惑,对人生有执念,只要,你想活得更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