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在文章《彭壮:感觉《孙子兵法》里的阴谋诡计太少了,看得一点都不过瘾!》里,讲到了《孙子兵法》的十二诡计,但是又说了,
这个诡计可以使你最终临门一脚取得胜利,但是不能先传授给你,为什么呢?因为说给你听你也用不上,具体问题需要具体分析。兵无常形,水无常势,孙子并不知道具体你遇到的问题该怎么去判断,怎么去用这十二诡计。
诡计就像打篮球里的漂亮的假动作一样,带球、投篮、上篮等动作都有假动作。但是,训练的时候练的绝对不是假动作,而是真功夫和基本动作!因为你即便“声东击西”了,别人不上当也是白搭。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空城计,空城计的故事很简单,小时候在动画片里就看到过:
司马懿大军压境,诸葛亮城中空无一人,如何应对?打开城门,故作镇定的城墙上弹琴,还派人在门口扫地。司马懿一看,觉得诸葛亮此人神机妙算,怕中了计,于是不敢攻城,退兵。
这个诡计可以说是非常厉害了,真正的做到了以少胜多,不费一兵一卒轻松智退百万雄师!可是,小时候你如果看完动画片也这么做,故意挑衅那些会打架的男同学,然后故作镇定,没用!最后会被打一顿。
《二十四史》里其实是没有诸葛亮的空城计的故事的,是《三国演义》小说里虚构出来的,但是因为太精彩,所以被老百姓口口相传,人性就是这样:
人性喜欢看以少胜多,智慧退敌,人性不喜欢一板一眼,喜欢走捷径。
在正史里确实有过“空城计”,也发生在三国时期,不过是赵云智退曹操。
曹操与刘备争夺汉中,赵云负责防守别屯,赵云带着十几个骑兵出营察看地形,突然与曹操大军遭遇了!发生了遭遇战。赵宇且战且退,曹操大军一路追来,最后赵云退回军营,大开营门,偃旗息鼓。
我们从曹操的角度看这件事情:赵云十几个人出来,然后我一路打打停停,他最后到了军营,大开营门,偃旗息鼓,搞得好像是一座空营。
那么一个需要判断的问题来了:
赵云究竟是故意引诱我到这里设了埋伏,还是刚好不巧与我遭遇呢?
关于设埋伏的例子历史上有无数的战例,兵法上也有这一条,小股部队且战且退,一般有埋伏。于是曹操退兵。
曹操退兵,他算计错了,是不是说他是一个失败的军事家呢?恰恰相反,这里曹操的选择我认为是非符合《孙子兵法》的决策思路的。
《孙子兵法》有云:知战之地,知战之时,则可千里而会战。
翻译成白话文就是:要我来选择什么时间、在哪里作战,而不是被敌人选择。曹操如果攻城了,其实这一战不在他的计划之中的,如果曹操不碰见他,根本就不会到这里来。对方为主,曹操为客,对方为实,曹操为虚。
我们自己一天的时间应该由自己来安排,安排的原则应该是自己最开始的计划,不要忘记那个计划,那个计划是你一开始的初心,任何在这个过程中打扰你的东西,你都要学会拒绝,学会拒绝这些占便宜的诱惑、好为人师的诱惑等等,你就会少上当受骗。
佛家《华严经》有人概括这样的话: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我们在《《孙子兵法》的大逻辑与股市的关系,看完股民直接直接崩溃!》这篇文章里讲过那个大逻辑:失败后后果非常严重的事情,要么不做,要么就在极度有把握的时候去做。
在这个案例里,曹操如果贸然行动,很可能发生不可估量的后果,导致自己也身死国灭,所以他不忘本谋,不存侥幸,这是符合兵法精神的,是大将之风!
曹操在注解《孙子兵法》十二诡计的时候,说了五个字叫“常法之外也!”。
这些都是平常之外的办法,这些诈术也好,诡计也好,不是最重要的,它需要到时候的灵机一动,临时发生的概率十分偶然,需要在主要的“五事七计”的计算胜算上,做好准备。
就像打篮球,每个动作都可能会包含假动作,但是没有人专门靠假动作赢得球赛,靠的是什么呢?靠的是实力、体能、内部配合、技术、战术。那就是我们讲的第一个计“五事七计”!
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里专门讲过这个问题,他说:
打仗不靠复杂的巧计,而靠简单直接的动作。因为准备复杂的巧计需要时间,而在你的准备过程中,如果对方先来简单直接的那么一下子,优势就转到他那一边了。所以,与其复杂的巧计胜过对方,不如在简单直接的决策上始终在敌人前面。
这总思想,用《孙子兵法》作战篇里的话说就是“兵闻拙速,未闻巧之久也” ,听说过打仗简单直接,一战而定的,没听说过靠诡计不断能长久的。
总结一下如何让自己不被别人的巧计受骗上当:
1、不忘本谋
记住你是来干什么的,你的初心是什么?拒绝那些诱惑的干扰。
2、管好自己
我们管不了别人耍什么心机,我们只能管好自己不犯错误,立于不败之地,然后,在敌人犯错误的时候再果断出击。即“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所败”
前面我们说的五事七计,是为了知道自己的胜算,但是也不可强求,明明没有胜算,你想要使个神机妙算就能够赢,那是痴心妄想,“胜可知而不可为”。
————爱你的壮壮(微信与Q403813)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