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中国美院象山游

中国美院象山游

作者: Alphy | 来源:发表于2016-05-04 21:18 被阅读188次

    午饭后,我走进了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的北门,从美院西北角的热成型教学楼,开始了这次艺术之旅。热成型教学楼东南边是美院的体育场,看起来普普通通,没什么特别的,但它西北边的一个土坯小屋则引起了我的注意。土坯小屋的墙壁上,掺着许多破碎的瓷器碎片,一看就知道这些碎片早在筑墙时就和泥土混合在了一起。当我感慨着美院充满个性的建筑时,又看见小屋门口堆了许多木头。莫非这里面摆了许多木雕?一旦有了这个想法,便忍不住要走进去看看了。走进门时,只见小屋的四周整齐地堆放着大量的木头,屋子中间有一个被帆布蒙起来的拱形物体,在帆布盖不住的地方,一段突兀的圆形水泥柱子直直地伸向屋顶。我有点不解,又往屋内走了几步,拐过一个转角,突然看见了一个架子上摆满了大大小小的陶器。这里是陶瓷器烧制的地方,屋子中间被帆布盖住的是窑,那些木头是柴火而不是木雕原料。我又一次怀疑起自己的智商。

    土坯房和陶器架

    接着,我在西北边的几栋教学楼里转悠了起来。这几栋教学楼,外面看上去四四方方的,内部都留有一个院子。西方的高等院校常把由建筑群围起来的大空地称为方庭,美院教学楼里的这些院子自然被我称作“小方庭”。站在小方庭中间,一股很美妙的感觉油然而生:外围一圈建筑把学生们包裹在象牙塔里,只要学生愿意,他们可以一直在塔中安心学习安心创作,就像剑桥牛津的学院制治学一样。为了促进大家交流学习,在教学楼的走廊上,摆出了很多大师和学生们的作品。我很喜欢其中一幅神似爱莉安娜的马赛克拼贴画。有了艺术作品,自然少不了对作品的赏析。走廊里有一个三米长的展柜,专门用来从数学与几何的角度鉴赏文艺复兴时期的古典名画《维纳斯的诞生》。

    神似爱莉安娜的马赛克拼贴画

    从这几栋楼里出来,我走入了美院“千村千生”活动的展厅。千村千生活动的目的在于,让在校大学生们深入基层锻炼,体验淳朴的生活,从中汲取灵感。这种听起来有点像六七十年代知青下乡的活动,却被美院的学生们做的有声有色。展厅里最可贵的是放了几十本学生们的笔记,供参观者随意翻看。我翻到一本日记,里面记录的虽然只是一些“天天吃素都要变成兔子了”、“我好想吃红烧肉酱鸡腿”之类的生活琐事,但从字里行间以及每篇日记的配图中,都可以看到青春少年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渴望。

    供参观者翻阅的笔记

    展厅里除了学生们的基层生活的文字记录以外,更多的还是他们创作的作品。因为参加这个活动的学生们特别多,所以作品的形式也多种多样,素描、水墨、水彩、油画等等,琳琅满目。摆在展厅里的作品,只要不对它们进行破坏,甚至都可以放在手里把玩一番。美院的开放,也给予了参观者最大的自由度,让人们能近距离地观赏作品的细节。最明显的是油画,每一笔的颜料,纹理都清晰可见,学生们通过颜色的深浅对比,构成了画作立体的感觉。在临摹的佛教壁画中,关注细节显得更重要。一个掌心大小的地方,往往需要绘制多达十几二十个“卍”字符号,并用其他的圆圈或波浪等线条把白纸画满。从细节中,可以看出学生们拥有着极大的耐心和踏实的态度。所有作品中,我最喜欢的是一组相似的画作。这四幅作品画的都是树林,但通过大地与天空的颜色对比,可以真切地感受到时间的变幻。米开朗基罗有一组著名的雕塑,《昼》、《夜》、《晨》、《暮》,这组画则是通过作者对昼夜晨暮的理解,向大师致敬!

    昼夜晨暮

    如果说美术我多多少少还能看懂一点,建筑风格我就真是一窍不通了。我只能说,象山校区的建筑很有特色,却说不出它们到底好在哪里。

    沿着美院东边的大路,从校园北面来到了南面。南面停了一个火车头和一节车厢,车厢旁边有一个石质路标,写着“象山站”三个字。或许这里曾经是一个废弃的火车站遗址,又或许这只是一个人造的景观而已,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乘坐着人生的火车来到象山站的人们,能够在这里得到快乐、充实自己,并找到人生的下一站。我梦开始的地方——大连东软信息学院——也停着一个火车头,它带我从“东软站”到了“象山站”,你呢?

    来到象山站的美女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国美院象山游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dtdr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