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晚清名臣曾国藩提出过“人生三境说”:早年经不得顺境,中年经不得闲境,晚年经不得逆境。
年轻的时候,不能太顺,还是多经受一些磨砺,培养坚韧、成熟的性情比较好。中年的时候,不要太闲,而应该多做点事,为晚年做好准备。
到了晚年,身体逐渐变差,人生逐渐走下坡路,最好就不要经受什么逆境了。跟年轻的时候不同,老年人,还是顺一点比较好。
磨砺年轻人,是因为他们的人生还漫长,多磨砺,多长长见识,还是需要的。而磨砺老年人,就没必要了,因为他们再无未来,再磨砺,只会造成晚年悲剧。
道理是这个道理,可现实并非如此。现阶段的老年人,基本上都需要经受逆境。而这样的逆境,在他们50岁那年,就已经注定了。
02
每一次谈到晚年悲剧,绝大多数人都认为,这都跟晚年的处境有关,而跟其他的问题无关。
这样的想法,其实是有问题的。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不是割裂的,而是相互影响,相互交织在一起的。
18岁那年,你考上了什么大学,会影响到你未来的事业起点。23岁那年,你到了什么单位上班,会决定你赚多少钱,前途如何。
30岁那年,你跟什么人结婚生子,成家立业,会影响到你的生活质量。临近40岁,你是否失业、婚姻是否幸福、人生是否有希望,决定了你的中年命运。
到了49岁、50岁,基本上,这辈子就定下来了。是劳碌命,那就辛辛苦苦去干活。是富贵命,那就享受岁月静好,人间无忧。
至于说晚年如何,在50岁左右,就已经注定了。试想,中年贫穷,过得不好,就希望晚年幸福、美满,这怎么可能呢?
人生,都是一环扣一环的。中年这一环扣错了,出问题了,那后续的人生也会受到影响。多米诺骨牌效应,会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03
人过五十,遇到以下4个问题,晚年,就悲剧了。
问题一:没有任何的存款,只等着养老钱养老,注定悲催。
现阶段的中年人,为什么会如此拼命工作?因为他们还有一大家子的人要照顾,只能拼命赚钱,养活一家老小。
有存款,生活的压力就不会太大,未来的养老也比较容易。最怕的,就是没有任何的存款,还负债累累,那晚年就不好过了。
等养老钱来养老,说句不好听的话,就是在做白日梦。试想,一个月一两千,或者两三千的养老钱,真的可以应对未来的养老花销吗?
问题二:早年透支了身体,进出医院的次数愈发频繁。
透支身体打工的人们,都有一个幻想,等上了年纪,再保养身体。事实上,随着年龄增长,身体只会越来越差,而不会越来越好。
年轻的时候,身体的健康就出了问题,根基已经不稳了,那到了晚年,又能好转到哪里去呢?
人到中年,就该养生、保命了。晚年的健康生活,根源不在于晚年,而在于中年。早年打好基础,中晚年的时候才能享福。
04
问题三:子女大学毕业就啃老,让父母压力山大。
一般来说,50岁左右的中年人,他们第一胎的孩子,大概率已经大学毕业了。孩子大学毕业,是家庭的转折点。
毕业后,孩子找到了好工作,可以养活自己,也可以帮补家庭,那年过五十的父母所面临的生活压力,就会大大减小。
反之,毕业后,孩子找不到工作,逐渐找父母啃老,那父母的压力就大了。50岁的时候,还扛得住。可到了60岁,还能扛得住吗?答案可想而知。
问题四:掏空了棺材本,晚年养老再无保障。
年轻人最大的啃老,不是在家蹭饭,而是选择买房、结婚、生子。他们没有钱,就只能寻求父母的帮助。
父母不帮忙,他们买不起房子,也就找不到对象,结不起婚。父母帮了忙,就需要掏空棺材本,全家人都负债累累,才能让孩子顺利结婚生子。
代价是,被掏空了棺材本的父母,不敢生病,不敢休息,只能拼了命去打零工赚钱。这样的中老年人,基本上没有幸福的晚年可言。
05
写到最后
晚年不幸的苦果,在50岁的时候,就已经种下了。50岁就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过程,这转折点出了问题,那往后余生就会变得糟糕。
普通的中老年人,貌似没有任何的选择。
首先,你不能保证有充足的存款。其次,你不能保证子女不啃老。第三,你不能保证自己身体没有任何的疾病。
晚年的不幸,要么是疾病的问题,要么是穷病的问题。如此而已。
文/舒山有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