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脑子里盘旋一个问题:“推荐”意味着什么?
不同公益组织都在不断宣传和扩大影响,活动报名问卷中可能会有填写“推荐人”这一栏。火柴公益暑期成长营报名中需要提交“推荐信”,比前两年更升级(严谨),需要推荐人手写“推荐信”、署名、日期,当然这是非必需选项。
今年一共写了三封推荐信,最早是3月22日山东的H老师,昨天黑龙江的Z老师,还有今天甘肃的C校长。说来好笑,身为河南人,没有向组织推荐个河南的老师。之前也有其他老师找我,不过后来没有信了。
1.写推荐意味着与其他老师增进了解。
看到别人私聊想要推荐的信息,第一反应是“这说明对我的信任,但我们真的不熟啊,该写点什么(如何)推荐呢?”这个时候我会提出来是否方便电话聊天(20分钟-30分钟),这样会更加了解已经是微信好友很久的“陌生人”究竟是怎么样的?做过什么事?顺便还可以问问为什么找我来推荐,这也是了解他人眼中的自己。
聊完开始思考值得推荐的地方,再手写下来,这个过程是要花点时间的。
2.写推荐意味着对自己和组织负责任。
做个不恰当的比喻,我觉得这有点像去银行贷款的担保人,担保人得可信、真诚、有能力。
越想越觉得自己幸运能在2021年就去上海参加成长营,它对我个人、职业的影响真的太大了。不管跟朋友、在朋友圈提“火柴公益”多少次都不觉得烦。因为肩负着责任,所以写推荐的时候非常慎重,找到值得推荐的点再动笔。
闲言碎语
其他很多活动也有主动或被动“推荐官”,当时参考火柴公益成长营报名的经验,我给某组织提议可以让已参加过的学员朋友圈大力推荐,写推荐信拍照片上传啥的。后来发现真是多余,因为这个推荐就是为了让更多人知道活动,不是为了选拔。只要报名者填上推荐人(从谁那看到的活动)的名字不就ok了吗?怪我先入为主,没有搞明白组织的意图。
当时有点副作用,我很积极的给找我写推荐的老师提交推荐了,而后得知他还没有报名。心里着实有点忐忑,别人要是不报名,白推荐不说,给组织增添审核的麻烦。幸好后来该老师报名了。
从火柴公益成长营报名开启,我想最多给三个人写推荐,在明天报名结束之前目标满额完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