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2日 星期四 晴 深圳
二十年多前高考的时候,我的老师说大学生很值钱,考上大学了才会有铁饭碗,才会分配工作;十多年前工作一段时间后,领导说研究生才值钱,必须要读研才能晋升职称;九年前硕士毕业后,你的导师说硕士不值钱,博士才值钱,导师要我继续读博,我没有读了。这几年许多博士毕业,雇主说学历不值钱,资本才值钱。
现在的博士还不如我们那时候的大专生,我们一出校门就分配工作,就有工资,就可以养活自己,那时候知识的确能够改变命运。而今互联网时代,硕士、博士都不好找工作,接下来的人工智能时代,只有5%的专业才是有用的,其他全部都是废的,这些硕士、博士就更难找工作了。
因为当下我们的教育体制是符合前面三次工业革命的要求,培养的都是标准化流水线上的优良品。而未来,你的孩子能否实现自我价值的核心关键在于是否有创造力,是否能创新,是否跟千篇一律的机器人一样,显然,独立思考、创新能力非常重要。
现在90%的普通人就是无法拥有这种能力,是分数决定一切的教育制度下的牺牲品,都是小镇做题家,只会考试,缺乏创造性思维。也就是说绝大多数人都是流水线上标准优良品,他们跟机器人AI又有什么区别呢?如果没有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将自己最珍贵的注意力放在创新上,那又怎么可能变得有价值呢?当一个人拥有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的时候,这样的人生才是真正开启了成功键,才真正有了自主权,不然,就只是被人操控的玩偶、被时代裹挟的物品。
特别是人工智能的到来,未来需要人的岗位越来越少。2015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的“互联网+”,之后我们的生活彻底被互联网改变。今年的政府报告中首次提到“人工智能+”,看来未来的生活一定会被人工智能彻底改变。要知道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另外,这几年广州深圳一线城市的许多大厂,门槛虽然只是本科生,但跟他们同时竞争一个岗位的还有硕士生,博士生。也就是说连普通的销售员等工作都会一堆硕士生,博士生去争,一个岗位几百甚至千把人去抢夺,本科生已经不具备竞争优势了。
再者,这些年扩招研究生必然会导致学历含金量缩水,每年100万的研究生,大多数就是为了混一个硕士学历,戴个头衔,为了考公,进大厂。读研读博的人多了,对应适合的岗位并没增加,导致高知低就,读那么多年书,还不容易毕业,本以为成龙成凤,最后还不一定好找工作,即使找到了也只能从事基层的工作,这么看来追求高学历没啥意义,还不如早点出来工作,读研读博还不是为了更容易找工作吗?
绝大多数人都将“读书改变命运”认定是“学历改变命运”。这是大错特错,读书一直都有用,只是读完之后加持独立思考、创新意识才能有价值。
说起来研究生的扩招后考研应该比较简单吧?但实际上扩招招的是保研的,而不是考研的。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报考人数比上年减少了50万,大家觉得这下考研会简单的,但上考场后有近80万的考生放弃参加,这是因为这次考研实在太难了,直接弃考准备来年再战。
第一门政治科目的试题难度,已经超出学生的接受范围,连老师都惊呼这是十年内最难的,导致考生的心理防线被击溃。并且英语也是“重拳出击”。什么空调冰箱洗衣机,觉得考英语在纯折磨,选项模棱两可的一大堆,阅读理解难,作文也难。除了公共课目难,连专业课也不简单。
这样看来很有些同学可能会考虑二战。但二战也绝非易事,它需要考生有更坚定的信念、更合理的规划以及更强的心理承受力。考生要反思一战失利的原因,是知识掌握不够扎实,还是考试心态出了问题?针对这些不足,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合理分配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同时,还要做好应对各种压力的准备,家人的期望、经济的压力以及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都可能成为考生二战路上的绊脚石。不过,只要考生能坚定信念,勇往直前,二战也可能成为实现梦想的转折点。
当然,也有同学会选择直接就业。就业能更快地融入社会,积累工作经验,实现经济独立。其实职场也是一个广阔的舞台,能让人施展才华,实现人生价值。 条条道路通罗马,除了二战和就业,还有其他的选择可供考虑。比如,可以选择申请国外的研究生院校,拓宽自己的国际视野,体验不同的教育文化,当然这个一年几十万的学费,需要强大的经济后盾。无论做出何种选择,都要坚定信心,勇往直前。
虽然学历越来越贬值了,但是没有学历,可能连职场的入场券都拿不到,记得我工作后也考过研,一战也没能上岸,二战改换赛道后,参加全国在职研究生联考才上岸,深深感受到考研的经历本身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它让你学会了坚持和努力,培养了你的自律能力和学习能力。这些品质将伴随你一生,助你在未来的道路上披荆斩棘,取得成功。
![](https://img.haomeiwen.com/i2178738/844f259fd906b5be.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