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结束了期末考试,有一个女生考了39分,对于这个成绩,我是在意料之中的,因为每天上课,她脑袋永远是不断地在点头,眼睛是闭着的。刚刚开始的时候,我会努力去想各种办法让她清醒过来,但是我没有她那么坚持要睡觉,我放弃了。这个成绩出来虽然是意料之中,但是还是有一点点愤怒,这个孩子其实脑子还是蛮好用的,为什么要这样呢?据说她每天在家就是玩游戏,白天在学校就是睡觉,不仅仅是我这门课,其他学科也是一样的。
成绩出来以后,我与同事聊起这个孩子。同事告诉我,这个孩子生活在离异家庭,她跟爸爸一起生活,爸爸再婚了,又生了一个儿子。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突然理解了这个孩子她所有外在的行为,其实都在努力想获得父母的关注和爱。听说她爸爸也给她外面在补课,但是又有什么用呢,她需要的不是外在的营养,而是心灵的营养。
了解孩子多了一些,我发现自己太不好奇了,只看到了孩子表面的行为,我没有好奇孩子背后行为有什么原因,其实每一个孩子不管是正向的,还是负向的行为,他的背后都是有正向动机的,因为每一个人都是向上向善,希望自己越来越好的,他之所以呈现出来各种我们不能接纳的行为,实际上他是方法用错了,动机还是好的,我们父母或者成人应该要有慈悲之心,带着好奇过去问问孩子,为什么是这样,发生了什么,或许在你了解更多的时候,对孩子的不良行为,你有了更多的更理解和宽容,也知道有什么方法去真正能够帮到他。
听同事这么说后,我决定如果下学期依然是我教她,我一定会去更多地关心和爱护她,有时间给她补一补课。她没有办法在上课听课,下课后我把她拉在身边,或许一份小小的关心,她就有变化。每个人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尽可能给别人一份小小的善举,有可能就能让孩子很大的改变。
就像我的另一个学生,我曾经很挫败,我肯定他关注他很久,他却没有发生很大的变化,但是质变一定是在量变到一定程度。期末考前几天,他突然要好好读书,比其他同学都多做了好几份卷子,都是他主动来问我要的。虽然最终的期末成绩没有达到他理想的状态,但是他那个态度让我相信他一定会越来越好。
我们只管去做,结果早晚会有。有的早一点,有的晚一点,孩子,他就像一棵树,而且他是不同类型的,有的是苹果树,有的是梨树,也有是桃树,有的开花早,有的结果晚。我们只管给他营养,爱护他。开花结果是早晚的事儿,每一棵树都愿意健康快乐的成长。我们在这棵树出现问题的时候,不要轻易去判定,去放弃它就可以了。
孩子更是如此,越是有问题的孩子越需要我们的关心,爱心和耐心,因为他更缺爱更需要别人的关注和帮助。而现实中往往是相反的,在学校里面老师也可能更多的会爱护关心那些成绩好的孩子,因为可以给他们带来荣誉,教书比较省心,而那些问题的孩子不仅会成绩拖班级后腿,而且会影响上课效率,老师一般都是有得嫌弃。
教育应该是生命影响生命的事业,我们更应该给那些问题孩子,目前有问题的孩子多一点爱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