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讨厌的勇气》关于权利之争的一点感悟。
"权利之争”其实我们很多时间并不有意识以我们已经限入了“权利之争”,很典型的情况就是在交流过程,当一方极力在为自己辩解或是在解释自己的想法或行为时,就已经将自己陷进了“我要正确我是对的",虽然我们只是想证明自己,并没有说对方错,但我们的行为已经在有一个话外音”不是你想的这样,你想错了。“
我自己也遇到过很多这样的情况,一开始没有意识到我已经将自己置于”权利之争“,我只是想不希望对方误会。近一年来,我做的更多的是,停下解释,和力证自己,更多的我选择先停下来。
前不久有位朋友打电话给说了一件事,说从另个一位朋友那里听到......,我听完了以后,我非常气愤,也很委屈,我很想为自己解释,事情并不是象那个朋友说得那样。但是我选择先停下来了,问我自己,我想要的是什么呢?我希望能得到朋友的理解,希望朋友知道事情的真象并非她听到的那样,她听到的只是局部,并非全部。但如果我马上向她解释,对方会听到什么?也许她会为她没有了解事情的真象来问我后而感到抱歉?也许她会为自己没有了解事情真象感到难情并下意识坚信自己.....? 我即不希望她为此事感到抱歉,也不希望在这件事上有过多的消耗。对我来说,她的误解并不代表我是不好的,或是我错的。所以我在那个当下,我选择了倾听她,理解她的想法和心情,同时我也表达了自己此刻的感受,也表达了感激(她愿意告诉我她的想法)。我没有选择解释,我相信,在我表达的过程中,她也有所思考。事后 ,解释还是不解释已经不重要了。我也想信有一天,会一个契机将事情说明。而不是为了证明我是对的。只是还原事情的本来的样子。也许我也会淡忘这件事。此刻想到这件事的发生过程,我内心是有些喜悦的,因为我没有让自己陷入了”权利之争“而损伤与朋友之的关系 。
人们大多数时间都是无意识的陷入”权利之争“,一旦进去,将会是对与错,黑与白之争,最终损伤的我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所有的行为都是沟通,所有的行为都是在表达需要。那么我们可以看到,我想要满足的需要,除了”权利之争“以外,还有别的选择。满足需要的策略有很多,我们无须紧握一个策略。在非暴力沟通中我们经常说,紧紧拥抱你的需要,轻轻握持你的策略。目标很重要,到达目标路径有很多条。
正如书提到的,易怒的人并不是性情急躁,而是不了解发怒以外的有效交流工具。我们需要的学习扩充自己认知边界,掌握更多的工具,将所学到在实践于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有能力有勇气创造更美好的人生,成为自己原本的样子。
![](https://img.haomeiwen.com/i16430567/f542a858cb51c638.p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