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有道是“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
人,只要做了什么坏事,就会受到什么样的惩罚。人,只要积德行善一辈子,那他的后半生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善恶这种东西,因为“人”的出现而存在。为什么呢?因为每个人都是善恶的结合体,一念善,万水千山。一念恶,沧海桑田。
有一位老禅师说过,诸恶来到你的身边,都是有缘分的。
你遇到了某些事儿,那你就沾染到了一定的祸患,这是“恶”。你遇到了某些不良的人,那你也会受到他们的影响,从而招惹到了“恶”。
没有人能够在别人的影响下摆脱“恶”,多数人都只能受到别人的影响,慢慢地改变了自己的善意和原则。这就跟《乌合之众》里面谈到的,人在群体中的“非理智性”一般。
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如果可以选择,我们绝对不能靠近那些本身就带“恶”的人。可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人终究是善变的,也是容易变坏的。
可以说,人这一生的恶果,都是这些人带给你的。
02
第一类人:拉你下水的人。
在现实生活中,有一种人特别可怕,他明知道自己已经倒霉了,可他还是希望拉别人下水,和他一起倒霉。
有这么一个案例。
多年前,某公司的一位职员,由于掌握了公司的某些渠道和资源,所以就跟某个同等职位的同事商量,希望他们可以合作,中饱私囊,将这些资源和渠道私人化,赚一笔大钱。
这位同事本来是遵守公司规章制度的人。可是,在受到诱惑的那一刻,他立马改变了自己的原则和操守,直接跟对方同流合污。
后来,他们俩的行为被公司发现,便被顺利地辞退了,偷鸡不成蚀把米。最重要的是,他们由于信誉道德有问题,被业界鄙视,连工作都找不到。
这一切的恶果,到底由谁来承担呢?明面上是前者蛊惑了后者,可实际上,是后者没有坚持自己的德行和底线,最后毁了自己。
一切,都是自作自受罢了。
03
第二类人:不良的伴侣。
娶贤妻,旺三代;娶恶女,毁一生。嫁好男,宠一世;嫁恶男,一身腥。
能找到什么样的伴侣,决定了我们会走向什么样的未来。好与坏,福与祸,都会间接地受到伴侣的影响。
有这么两对夫妻,让人印象深刻。
第一对夫妻:丈夫喜欢赌博,妻子虽然贤惠,但还是承受不了这巨大的生活压力。可是,为了孩子,她还是坚持留在了这个家庭当中。
直到今天,妻子的样子比丈夫还要老,40多岁的她就跟50多岁的女人一样,满脸都铭刻着沧桑和不幸。
第二对夫妻:丈夫老实诚恳,妻子喜欢在外面勾三搭四,还花钱如流水。只是,这个男人不敢离婚,所以只能夹着尾巴做人。
如今的他,早已麻木,对生活失去了希望。
人这一生的恶果,看似是伴侣带来的,其实还是自己找来的。不懂得及时止损,结果不过是人生催悲而已。
04
第三类人:见不得人好的亲人。
一旦谈到亲人,其实每个人都会特别揪心,你说亲人不好,别人会说你不孝。你说亲人都好,反而又不符合现实。
好与不好,我们没必要过分纠结,只需要就事论事就可以了。
如果亲人待我们好,我们绝对要还之以真心。如果亲人见不得我们好,那我们说出来,又有何不可呢?
人,不能总是像鸵鸟一样,一遇到事情都退缩不前,没有直面生活的勇气。
就拿见不得人好的亲戚来说,倘若他们不希望你过得好,甚至给你使绊子,那你会怎么办呢?别总是一退再退,而是要选择与之不再往来。
太懦弱,且太重视感情的人,往往不会有什么好的结果。所谓“情深不寿”就是这个道理。
与之保持距离,减少往来,相信我们的恶果,会减少很多。
05
第四类人:不懂得修养品德的自己。
俗话说:“做事先做人。”
在做每件事之前,我们还是要学会做人。而做人的本质,便是修养自己的德行。
有人提出过一个观点,一个人能有多少德行,那他就能收获到多少福气。
福气和德行,那是相匹配的。所谓“厚德载物”就是这个道理。如大地般深厚的德行,方能承受巨大的财富和福气。
当年曾国藩读书的时候,就被房梁上的一个小贼取笑,说曾国藩的智商还不如他。可是,为什么曾国藩能够大器晚成,而那小贼,却湮灭于历史当中呢?
一个人懂得修养自己的德行,有自己做人的一套准则,那才是根本。反之,人没有原则,总想不劳而获,那又能得到什么呢?
人,就得“反求诸己”。好人或者坏人,都是自己惹来的。唯有修身养性,端正三观,才能“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仅此而已。
文/舒山有鹿
网友评论